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伪膜性肠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5 05:13

  本文选题:伪膜性肠炎 切入点:危险因素 出处:《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临床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疾病程度轻重不一,严重病例可致死亡。PMC发病可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预防性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PMC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上升,使其成为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疾病。严重PMC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并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对PMC患者做出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目的:①采用Meta分析系统分析评价近10年有关PMC发病的相关因素的变化,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避免并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提供参考;②回顾性研究PMC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针对如何预防及早期发现PMC并做出及时处理进行分析。 方法:①本文通过搜索中文(CNKI,万方,VIP)和英文(Pubmed,Springer link, CALIS)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②通过收集2007年8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PMC的18例患者,及3例有腹泻、腹痛、发热等临床表现,但无肠镜检查诊断依据,除外其他疾病,根据其抗生素应用史及临床表现、拟诊为PMC的患者,总结分析21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年龄≥65岁、病情危重、住院天数≥10d、合并慢性疾病、使用PPI、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应用时间≥10d、抗生素应用类型(头孢类及克林霉素)为PMC发病的中度危险因素;女性、男性、外科手术史及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为PMC发病的低度危险因素;尚不认为使用H2受体拮抗剂为PMC发病的危险因素。 21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1)首诊误诊及漏诊率达66.67%(2)临床特点:①21例PMC患者,本次发病前有明确应用抗生素者18例,占85.71%,最常见抗生素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联合应用抗生素比单用抗生素更容易引起PMC;入院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者17例(80.95%);有基础疾病者21例,占100%,包括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结核病、胆囊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腹部手术后4例,占19.05%;颅脑外伤后1例,占4.76%。②临床表现为腹泻21例,占100%,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便次数3~30次/天,其中排黄色水样便者10例(47.62%),粘液脓便者9例(42.86%),粪便中带有片状或条索状伪膜者2例(9.52%);其他常见表现有腹痛、里急后重、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水、体重下降等。多数患者无腹部体征,部分患者有腹部压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临床可分为轻、中、重及暴发型四型。③辅助检查:◆外周血检查:21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4.81~87.05)×109/L,平均(18.94±18.97)×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16例(76.19%)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为70.2~98.2%,平均(82.95±7.42)%。21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者8例(38.10%)、血沉增快者4例(19.05%)。14例(66.67%)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白蛋白水平降低者19例(90.48%)。◆大便常规及培养:白细胞均布11例,占52.38%,稀布者3例(14.29%),3例(14.29%)患者白细胞1~3个/HPF,4例(19.05)患者大便未见白细胞;大便潜血阳性19例,占90.48%。12例患者至少行3次大便培养及涂片镜检,普通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涂片镜检发现少量酵母菌孢子者1例。◆内镜及病理:内镜下表现可分为轻、中、重型,主要表现为结肠粘膜表面黄白色半球形伪膜附着,可见散在糜烂性病变及溃疡形成。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慢性炎,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物。④治疗:◆入院后即明确诊断予以停用抗生素者,治疗效果优于入院后继续应用抗生素者;单用抗生素者治疗效果优于联合应用抗生素者。◆有应用广谱抗生素的18例患者给予停用广谱抗生素,2例内镜下表现为轻型的患者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7例中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万古霉素,9例重型患者给予两药合用。◆3例拟诊为PMC的患者,其中临床分型为中度者1例,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2例重度患者给予甲硝唑及万古霉素合用。◆所有患者均同时服用培菲康、美常安、思连康等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并给予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复发者2例,给予上述相同治疗措施后仍然有效。 结论:(1)近10年PMC发病各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PPI、病情危重、抗生素应用时间≥10d、住院天数≥1Od、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并慢性疾病、年龄≥65岁、使用免疫制剂、应用克林霉素、外科手术史、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女性。(2)PMC的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PMC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等。老年患者、患有严重疾病、外科手术后、使用PPI及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腹泻者,均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尤其是患者年龄≥65岁,有两种以上抗生素应用史,伴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甲硝唑能减轻症状者,更提示本病的诊断。早期发现并及早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PMC可复发,再次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仍然有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媛;;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内科;2011年03期

2 刘泓;;抗生素相关性肠炎36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年03期

3 郭威;;伪膜性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04期

4 李岩;;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13期

5 尹业师;王欣;;人艰难梭菌感染的致病机制与防治策略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6期

6 姜春燕;;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认识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26期

7 王一鸣 ,熊毅敏 ,郑国荣 ,许桦林;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3年05期

8 李雪梅;杨丽娟;张萍;;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32期

9 冀霞;胡日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09期

10 郑家驹;周春立;;伪膜性结肠炎的内镜、组织学特点及其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713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13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