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能量代谢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能量代谢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医科大学》 2013年
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能量代谢的影响
王克菲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探讨抗氧化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氧化应激损伤与慢加急性肝衰竭能量代谢的相关性,得出评价氧化应激损伤的可靠指标,为进一步探讨抗氧化治疗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过程中线粒体形态异常、能量代谢障碍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CCL4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的基础上给予LPS/D-gal联合急性攻击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ACLF组)15例;CCL4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同期经食道灌胃NAC,与肝衰竭组同期给予LPS/D-gal联合急性攻击建立抗氧化治疗大鼠模型(NAC组)15例;不予干预同期饲养的大鼠建立空白对照模型(正常组)10例。造模完成后取各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细胞线粒体,ELLSA法测定线粒体Cytc含量、荧光酶标法测定MPTP RFU;酶标法测定肝组织GSH、MDA、SOD;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肝组织中ROS含量。留取大鼠血液标本,酶标法测定血浆GSH、MDA、SOD。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15例、慢性乙型肝炎15例,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10例。观察三组人群在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及氧化应激指标(GSH、MDA、SOD)等的变化。 结果 1、CCL4植物油腹腔注射6w,大鼠肝脏呈现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改变,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颜色苍白,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呈小结节或小颗粒状,边缘钝圆,质地偏硬。光镜下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增粗,未见假小叶。给予LPS/D-gal急性攻击后,光镜下可见原有肝损伤基础上肝细胞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血窦扩张,炎细胞浸润,胞浆肥大。残存肝细胞可见小泡性脂变或空泡变性。 2、三组大鼠肝脏及血液氧化应激损伤检测结果显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ACLF组其肝组织GSH、SOD低于正常大鼠及NAC组,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肝组织MD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及NAC组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肝组织GSH、SOD水平接近正常大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肝组织MDA高于正常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其血浆GSH、SOD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及NAC组,MD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及NAC组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血浆GSH、SOD水平接近正常大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分别检测三组大鼠Cytc含量,结果为:ACLF组0.997±0.275ng/mgprot、正常组3.966±2.063ng/mgprot、NAC组1.406±0.656ng/mgprot,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分别检测三组大鼠MPTP开放情况,结果为:ACLF组123152.094±53925.851RFU/mgprot、 NAC组72524.074±5168.649RFU/mgprot、正常组48260.106±8596.065RFU/mgprot,三组结果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改善的趋势,P值0.068,与0.05较为接近,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MPTP开放情况与线粒体Cytc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858,与ATP含量呈负相关,r=-0.799;线粒体Cytc含量与ATP生成量呈正相关,r=0.78。 6、慢加急(亚急)性患者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其血浆GSH、SOD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ACLF组及慢肝组血液MDA水平均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LF组相比,正常组及慢肝组GSH水平相近,慢肝组GSH略低,ACLF组与慢肝组及正常组血液GSH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CCL4植物油溶液连续注射6w可造成稳定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基础上给予LPS/D-gal急性攻击,可造成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 2、慢加急性肝衰竭时机体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同时MPTP大量开放、Cytc通过MPTP孔道外流入胞浆、ATP生成障碍,这可能是临床上此类病人发生物质能量代谢障碍的原因之一; 3、通过外源性补给作为GSH前体的NAC,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机体还原性物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病理结果显示,这种抗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程度上抑制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延缓了肝衰竭疾病的进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洪亮;奚峰;许辰;张薇;;肝炎肝硬化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变化特点[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2期
2 陈志强;胡威;夏宗禹;叶章群;朱珉;陈刚;;蛋白亲环素D特异性小干扰RNA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年11期
3 许超宇;顾琳;朱宇佳;梁世寅;;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2期
4 原红艳;张淑香;李兴启;李树华;;N-乙酰半胱氨酸对活性氧诱导耳蜗毛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5 彭艳艳;孙丽娜;宋菁;金露;王小同;;低氧对小鼠骨骼肌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陈远华;徐德祥;赵磊;王剑萍;王华;陈晓蓉;;N-乙酰半胱氨酸在脂多糖诱发的胚胎损害中的双向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11期
7 朱海萍;董莉;陈成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与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3期
8 王秋林;王浩毅;王树人;;氧化应激状态的评价[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10期
9 邹正升,陈菊梅,辛绍杰,邢汉前,沈宏辉,李建宇,刘艳萍,李保森;5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4期
10 ;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庆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物质能量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峰;余龙;张唯;;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武常峰;韦全剑;;89例恙虫病临床治疗体会[J];安徽医学;2009年04期
3 辛克锋;李莎莎;韩明锋;;恙虫病6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09期
4 邬丽娜;丁玮玮;李素文;许建明;苏菲;;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4期
5 沈强;唐琰;李磊;;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6 韦明;李宏;;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细菌性腹泻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2年04期
7 何凡;徐建华;;以关节炎伴皮肤红斑为首发的莱姆病1例[J];安徽医学;2012年05期
8 徐代霞;;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安徽医学;2012年06期
9 徐灵;;45例婴幼儿麻疹的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08年02期
10 韦全剑;马前坡;武常峰;付应敏;熊自忠;;临泉县542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飞源;金剑;;F_(T3)F_(T4)作为重型肝炎及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欧书强;聂晓洁;邱自辉;陈虎;贺建萍;黎学翔;黄水根;赖道权;;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47例重型肝病的疗效研究及预后判断初探[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徐贞秋;徐龙;幸泽斌;龙涛;徐济民;;血清前白蛋白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毛熙伟;;核苷(酸)类抗病毒2年后改成中成药抗病毒治乙肝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6 潘永平;樊晓慧;邱梦标;粟庆娟;毛红霞;熊水印;龚辉;;干扰素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早期应答的关系[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杨年中;陈莹;郑丽君;王金花;;短程间歇化疗致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A];浙江省结核病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保森;邹正升;王福生;辛绍杰;徐东平;陈黎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与HBV特异性CTL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段钟平;;重型肝炎及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于颖彦;计骏;姜山;李宏为;周霞秋;;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肝脏干细胞活化关系[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蕾;野西瓜极性生物碱A10组分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邹翔;莱菔硫烷诱导人肝瘤HepG-2细胞G_2/M期阻滞及凋亡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海宁;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突触小体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瑾华;核苷类似物治疗早中期HBV-ACLF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柳惠斌;普通针毛蕨DED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信号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广珍;肝癌癌蛋白p28~(GANK)增强细胞氧化应激耐受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安毛毛;Allicin协同两性霉素B抗白念珠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章保新;五加苷元对D-GaIN/LPS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思聪;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周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积分与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姜丙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继发低氧血症证候规律及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谭俊;吲哚氰绿清除试验(ICGR_(15))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锋;肢体缺血预处理对于未成熟供体心肌保护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6 柳杰;花生粕抗氧化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李文媛;慢病毒载体介导hTERT对肝细胞生物学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烨;灵芪蠲肝胶囊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陈婧;p38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及HBV-ACLF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10 沈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华,向海平,刘德恭,毛改连,孟昕;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47例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3年05期
2 郝建宇,杨昭徐;葡萄糖激酶在肝硬化糖代谢异常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医学;2005年06期
3 潘教治;汪建琴;;慢性重型肝炎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年06期
4 钟乔华;2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检测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1999年10期
5 戚华兵,王凤君,汪仕良;严重烧伤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体1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8期
6 彭劼;张琪;郭亚兵;侯金林;;血糖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年07期
7 吴邦富,林丽莉,胡品津;肝硬化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年01期
8 李梦东,聂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9 蒋斌,宋世兵,袁炯,修典荣,王昌明,朱建平,王德臣,张同琳;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初步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10 赵舒武;高英茂;张晓丽;邴鲁军;张静;;钙离子与缺氧性神经干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慎原;急性肝衰竭病人细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附50例病人分析[J];临床荟萃;1991年02期
2 岳丽霞;;Gomisin A对诱发的急性肝衰竭的预防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4期
3 龚常勇;急性肝衰竭的新定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4年01期
4 李国岗;;美国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推荐意见介绍[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21期
5 陈英杰;张来;;头孢拉定致急性肝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5期
6 王永怡;张玲霞;;原位肝移植救治成人暴发性及亚急性肝衰竭[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8年02期
7 王英杰,王宇明,李梦东,聂青和,陈国致,黄艳萍;体外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对急性肝衰竭犬的支持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8 廖丹!200025,谢青!200025,周霞秋!200025,臧国庆!200025,钱书兵,陈诗书;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移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肝脏;2000年02期
9 吴其恺,杨大国,张炳尧,何清,乐晓华;促肝细胞生长素颗粒剂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防护作用(摘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10 吕艺;单独使用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cDNA能使急性肝衰竭小鼠存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茹清静;;略论“胃气”评估与慢性肝衰竭的防治[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永平;许烂漫;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肝衰竭诊疗指南[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菊梅;;“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及临床体会[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茹清静;;略论“胃气”评估与慢性肝衰竭的防治[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邹勇;陈韬;韩梅芳;王洪武;严伟民;宋戈;武泽光;王晓晶;朱传龙;罗小平;宁琴;;肝脏NK细胞在病毒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通过 Fas/FasL和NKG2D/NKG2DL途径增强对肝细胞的杀伤[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磊;谷甸娜;郑毅;卢洁;张晓华;郑明华;陈永平;;乌司他丁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Bad、Bax蛋白表达的影响[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杜宁;庄永龙;胡瑾华;刘晓燕;岳小敬;王会;崔志飞;周渝霞;郝玉清;王慧芬;;慢性肝衰竭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初探[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畔;杨荣兰;;血浆置换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红;[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王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段钟平;[N];健康报;2007年
5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陈钟;[N];健康报;2007年
6 黄显斌 何巍;[N];健康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刘慧;[N];保健时报;2007年
8 庄庆平;[N];健康报;2006年
9 李艳新 任文静;[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陈师睿 倪洪珍 蒋锐 杜精锐 余凤 马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敏;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郝绍瑞;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吴会玲;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对清道夫受体CD163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闫涛;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吴艳玲;刺五加酸、红景天苷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干预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6 李羽;永生化人胚胎肝细胞系的建立及肝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吕国良;以漏斗形流化床式反应器为核心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组建及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涛;肝病患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1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郝彦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鸣;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D];江苏大学;2010年
2 郭朝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强;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黄建伟;四氯化碳构建犬急性肝衰竭模型及血液净化效果探索[D];暨南大学;2010年
5 周鹏程;微囊悬浮型流化床式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猪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晓爽;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宪;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犬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高岭;慢加急性肝衰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茜茜;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杨玲玲;大鼠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能量代谢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