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多孔微球 + 胆红素吸附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高胆红素血症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的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的病症。血浆灌流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方面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而高吸附容量及快速达吸附平衡是评价血浆灌流吸附柱清除血浆中高浓度胆红素的重要指标,吸附微球粒径大小和均匀性影响吸附剂的效率。本文将探讨新型胆红素吸附微球ERM-0100的制备、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及其对高、中、低三种初始浓度血浆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的评价。方法:1.利用均质机预分散体系改良传统的悬浮聚合法,制得了新型多孔聚合物吸附微球。然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微球结构及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MTT比色法对ERM-0100多孔微球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考察了该多孔微球的生物相容性。2.模拟正常生理条件下的体外动态吸附实验,评价ERM-0100对高、中、低三种初始浓度血浆胆红素的吸附效率,并与临床上已应用的BRS350和HB-H-6进行比较。深入探讨了ERM-0100与BRS350对高浓度组血浆其他相关成分(DBIL、IBIL、TP、ALB、K+、Na+、Cl-)的吸附情况。结果:1.利用改良的悬浮聚合法制得的ERM-0100多孔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平均674.5 m2/g)和较大的孔径(平均200μm),粒径大小和均匀性良好,获得率高于传统制备方法。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ERM-0100多孔微球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为63.9%,毒性反应分级为2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2.连续8h动态吸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ERM-0100多孔微球对胆红素有较高的吸附率,其最大吸附率为60.28%±5.25%,约4h达吸附平衡。ERM-0100多孔微球和BRS350、HB-H-6对高、中、低三种初始浓度分别为401.4±64.6μmol/L(高浓度组),189.0±9.7μmol/L(中浓度组),137.5±17.3μmol/L(低浓度组)的血浆胆红素均有所吸附。高浓度组胆红素吸附实验结果显示,ERM-0100对TBIL吸附率较高,4h吸附率为59.72%±1.08%,与BRS350对TBIL吸附率(62.83%±3.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与HB-H-6对TBIL吸附率(26.38%±1.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浓度组实验结果显示,ERM-0100的TBIL吸附率(53.61%±8.44%)与BRS350的TBIL吸附率(63.25%±5.54%)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P=0.076),与HB-H-6的TBIL吸附率(25.40%±2.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低浓度组,ERM-0100的TBIL吸附率(38.65%±2.55%)与BRS350的TBIL吸附率(54.63%±6.80%)和HB-H-6的TBIL吸附率(24.79%±1.6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深入分析ERM-0100和BRS350对高浓度组血浆其他成分吸附情况,结果表明ERM-0100对DBIL吸附率(57.69%±1.04%)与BRS350吸附剂(59.34%±3.9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对于IBIL吸附率比较,ERM-0100(70.69%±4.13%)低于BRS350(98.42%±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此外,ERM-0100对高浓度组血浆蛋白质亦有所吸附,总蛋白和白蛋白吸附率分别为15.65%±0.36%和23.23%±1.11%。ERM-0100多孔微球对钾、钠、氯无明显吸附,其吸附前后钾离子浓度分别为4.61±0.13μmol/L和4.41±0.12μmol/L(P=0.001),钠离子浓度分别为137.49±8.39μmol/L和135.01±7.49μmol/L(P=0.008),氯离子浓度分别为104.5±5.68μmol/L和104.9±4.82μmol/L(P=0.935)。结论:1.ERM-0100多孔微球是一种不透明的球形状颗粒,不带任何功能基团。均质机预分散体系在树脂制备过程中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制备过程,有效降低成本,有可能服务更多需要血浆灌流治疗的患者。2.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了ERM-0100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证实了该新型多孔微球符合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的细胞毒性评价标准,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3.ERM-0100多孔微球对高、中、低三种初始浓度的血浆胆红素均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胆红素初始浓度越高,吸附率越高。对于高浓度组胆红素的吸附,ERM-0100与BRS350具有相近的吸附率,且明显高于HB-H-6树脂。4.ERM-0100多孔微球对高浓度组血浆蛋白质也产生少量的吸附,可以通过对微球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来降低其对蛋白质的吸附作用。5.ERM-0100多孔微球对钾、钠、氯无明显吸附作用,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有望作为生物医用血浆灌流材料。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high - concentration bilirubin in high - concentration and medium - and low - concentration plasma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rous microspheres had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 average 674.5 m2 / g ) and larger pore size ( average 200 渭m )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志文;邓煈;武杨屏;;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26期
2 何群鹏;龚德华;邬步云;陈海燕;季大玺;刘志红;徐斌;;国产BS330胆红素吸附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年03期
3 麻开旺;陈俊平;李光大;;胆红素医用吸附剂研究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4年03期
4 姜达琳;陆伟;;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对肝衰竭患者血浆胆红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吸附作用的观察[J];山东医药;2013年45期
5 赵冬莹;张拥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09期
6 王智;陈书博;徐丽;谢健;贾凌云;;胆红素吸附剂功能基组成及其吸附特性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1年06期
7 吴丽平;张政朴;郭义;王勇;陆伟;;壳聚糖微球负载的己二胺型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制备及对胆红素的吸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6期
8 王勇;陆伟;张政朴;吴伟华;;功能基化天然生物多糖吸附剂制备及对血浆胆红素的清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4期
9 陈明峰;徐璐;;血液灌流在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3期
10 何院娟;李凤菊;李静;;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率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1733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3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