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HBx对HepG2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14 08:08

  本文关键词:HBx对HepG2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医科大学》 2012年

HBx对HepG2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陈娟  

【摘要】:研究背景 据最新数据显示[1],我国约有9.3百万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感染及其导致的各种疾病,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最近,有报道在CHB和CHC患者中,肝脂肪变性与肝纤维化程度独立相关[2],后者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HBV感染中肝脂肪变发生率为27%-51%[3-4],但有关HBV与肝脂肪变关系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国内外研究很少,尚未达成共识。脂肪肝是病毒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肝脏病变,即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多堆积。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民生活方式和膳食模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膳食中高脂饮食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时脂肪肝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所以,HBV、高脂环境与肝脂肪变性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近有文献[5]报道HBx可能在HBV相关的肝细胞脂肪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另有研究者[6]有与此不同的观点。因此,HBV是否通过HBx参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是否与LXRα、SREBP-1、FAS等调节脂代谢的重要基因有关?HBV、高脂环境和肝脂肪变性之间的关系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拟建立表达HBx的HepG2/HBx细胞模型,首先观察HBx对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油酸钠处理HepG2/HBx细胞与HepG2细胞后,两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差异,探讨HBx在肝细胞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HBx对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建立表达HBx的HepG2/HBx细胞模型,,探讨HBx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1.将质粒pIRES2-eGFP-HBx转染入HepG2中,建立表达HBx的HepG2/HBx细胞模型(HepG2/HBx组);以转染空载体pIRES2-eGFP(HepG2/pIRES2组)及未转染(HepG2组)的HepG2细胞作对照。 2.转染后24h、48h、72h,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检测细胞内TG含量;RT-PCR方法检测SREBP-1, LXR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Bx,LXRα及FAS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在转染后24h、48h、72h, HepG2/HBx细胞和HepG2/pIRES2细胞中有GFP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增强,仅在HepG2/HBx细胞内有HBx表达,并且随转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 2.在转染后24h、48h、72h, HepG2/HBx细胞内LXR、SREBP-1的mRNA表达以及LXRα、FAS蛋白表达,在各相同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0.01),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5/0.01),且与HBx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HepG2/HBx细胞内T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成功建立HepG2/HBx细胞模型。 2.HBx-LXRα-SREBP-1/FAS通路参与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可能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第二部分HBx对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目的 在HepG2-HBx细胞模型基础上给予油酸钠处理,探讨HBx对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方法 1.将质粒pIRES2-eGFP-HBx转染入HepG2细胞中,建立表达HBx的细胞模型(HepG2-HBx);以转染空载体pIRES2-eGFP(HepG2-pIRES2)和HepG2细胞(HepG2)作对照。转染后每8h用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各组细胞内GFP的表达,取转染后首次观察到GFP表达的时间点作为开始给于油酸钠处理的时间点。 2.油酸钠处理各组细胞24h、48h(分别命名为HBx/OA组、空/OA组、G2/OA组),TG含量测定及油红O染色了解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RT-PCR法检测SREBP-1和LXR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Bx、LXRα及FAS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油酸钠处理时间点的确定:在转染后8h各组细胞内均未观察到绿色荧光,而转染后16h观察到HepG2-HBx组和HepG2-pIRES2组细胞内有绿色荧光,故选择转染后16h作为开始给于油酸钠处理的时间点。 2.在相同油酸钠处理的条件下,HBx/OA组细胞内脂滴数量和T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给予油酸钠处理细胞24h,HBx/OA组细胞内LXRα,SREBP-1的mRNA表达量和LXRα和FAS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0.05)。 结论 HBx通过LXRα-SREBP-1/FAS通路增加油酸钠诱导脂质在HepG2细胞沉积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琴;彭俊;沈薇;;乙肝病毒X基因参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3期

2 郑黎黎;沈薇;;HBx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关系及可能机制的细胞学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7期

3 毕杨;黄佳祎;吴明军;张琴;左国伟;何昀;冯涛;;稳定表达HBx的HepG2细胞对罗格列酮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肿瘤;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琴;彭俊;沈薇;;乙肝病毒X基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作用机制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陈娟;沈薇;;乙肝病毒X蛋白对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邱烈旺;顾陆昀;吕琳;王奎;梅浙川;;水甘油通道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4 陈斌;陆旭;周志强;;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5 王真昕;易钢;;肝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2年11期

6 张琴;彭俊;沈薇;;乙型肝炎病毒HBx基因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艳;HepG2.2.15细胞脂肪变性对HBV基因表达及SOCS-3和SREBP-1c通路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琴;乙肝病毒X基因参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彬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HBV、HCV感染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D];南华大学;2011年

2 饶紫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蛋白改变HepG2细胞脂代谢基因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3 陈斌;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E-FABP与FAS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启帅;黄曦;张俊;李少林;;靶向PeroxiredoxinⅠ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王志明 ,陈伟华 ,李明山 ,田琦琦 ,郭素萍 ,谭复明 ,刘丽宁;乙型肝炎患者1~15年的追踪观察及预后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3 张勇;金澄雁;顾体梅;张明亮;杨佐南;;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及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1期

4 范建高,曾民德,陈政绩,范竹萍,沈镭,李继强,邱德凯;265例脂肪肝患者病因及其特点分析[J];上海医学;1998年02期

5 郑黎黎;沈薇;熊玲;;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机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9期

6 石晓霞;任超杰;张秀华;陈秀生;汪建军;;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HBV-M及肝功能相关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7 赵素元,黄星,邹林樾,庞秀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模式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意义[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年03期

8 陆建华;黄飞;倪正平;倪东涛;陈建国;;肝癌高发区各种人群中 HBV 五项标志的常见模式[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1年04期

9 吴琼;易图明;;家兔载脂蛋白AⅠ和血脂与动脉壁脂质斑块及肝脂肪变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5期

10 杜会芹;尹苗;叶红燕;商允菊;戴学栋;荆文;张晾;肖宁;李继峰;潘杰;;apoE/LDLR双基因突变小鼠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勇;SENNES公司的细胞生长“控制阀”SDI-1[J];药学进展;1996年02期

2 田春艳,徐光,胡昌奇,宋后燕;Miyabenol C和Kobophenol A促MCF-7细胞生长作用途径[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2年06期

3 周宝宏;;T细胞低亲和力IL2受体介导T细胞生长的负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8年03期

4 ;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吗?[J];人民军医;1988年02期

5 陈莉;IGF—Ⅰ受体对细胞生长和转化的作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王占祥,章翔,费舟,王小仲;RNasin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7 陈水平;;别把你的细胞当奴隶[J];养生大世界(B版);2008年01期

8 ;快速生长骨骼试剂盒[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年06期

9 王萍;唐淑珍;刘晓明;丛敏;阎钟钰;尤红;王宝恩;贾继东;;黄芪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生长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S1期

10 李雄伟;张骏;陈兵;;双侧肋骨纤维结构不良伴细胞生长活跃1例[J];东南国防医药;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宇彤;赵旭;王秉治;;雄性小鼠生殖细胞Cdc2与P~(70)S6K相关性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于小倩;彭双清;方厚华;;金属硫蛋白MT-Ⅰ/Ⅱ缺失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红风;尹剑云;;复方仙蓉颗粒对MCF10AT细胞增殖的影响[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古山;刘沪丽;;细胞增殖灰色模型的建立[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5 吴涛;白海;王存邦;路继红;欧剑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擒龙;晏伟;成胜权;王文勇;张志培;王丽;张静;王文亮;;RNAi技术对APMC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HepG2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一新;郭一松;吴敦肃;;在细胞生长不同阶段Ca~■分布的变化[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8 林凯隆;张章堂;邓燕妮;赖裕顺;庄一全;;利用奈米微粒进行细胞毒性测试之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学荣;武发菊;安芳兰;董文教;宋玉霞;董金杰;陈苗苗;牟克斌;黄银君;;不同浓度的乳酸对BHK-21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贺庆芝;廖端芳;;Daxx及相关蛋白在介导ox-LDL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诚;[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蒋建平 编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经天;[N];中药事业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符王润;[N];广东科技报;2011年

5 陈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张中桥;[N];健康报;2007年

7 陈茂樑 苏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记者 郑晓春;[N];科技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邹曦;[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杨秀颖;[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炜亮;两个细胞自噬基因Barkor与Keap1的鉴定和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戴波;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细胞增殖、迁移、粘附的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3 彭少华;AnnexinI在α粒子转化BEP2D细胞及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及其基因转染对永生化BEP2D细胞生长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4 袁健;手性钌配合物Λ-WH0402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廖劲松;原生质体融合提高玫瑰茄细胞生长速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6 江蓓;谷胱甘肽转硫酶Mu亚型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林影;磁场对脆壁克鲁维氏酵母细胞生长及菊糖酶生物合成作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7年

8 宋锴;硫化氢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胡轶红;两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极性蛋白hASIP的不同转录本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和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的调节及新基因F-lana的转化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肖澍;RIG-G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洁;Disulfiram联合Cu对Raji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俞腾飞;异源因子诱导山羊IPS细胞[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建;利莫那班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岩岩;中药艾迪对人喉癌细胞Hep-2体外生长作用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5 贾海燕;荞麦中活性成分对Hep G2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王海东;C_(60)及其衍生物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机理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7 傅钰雁;红霉素对A549细胞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威;香烟导致A549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韩一;丹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李雪飞;四种中药单体对HepG2细胞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表达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HBx对HepG2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3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