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全身炎症反应及其致炎通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全身炎症反应及其致炎通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4年
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全身炎症反应及其致炎通路的研究
李婷冶
【摘要】:目的:以急性DSS诱导结肠炎组、慢性DSS诱导结肠炎组和对照组小鼠各1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AI、肠屏障通透性以及炎性指标的评估,明确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通透性改变和肠黏膜受损情况。通过测定小鼠结肠长度、脾脏重量以及通过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差异性血浆炎性蛋白,获得肠源性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的途径。方法:选取17周龄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急性组、慢性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10只。实验期间,每天对小鼠进行称重,粪便性状评估以及测便隐血数值。小鼠处死后,分离结肠和脾脏,测量记录结肠长度和脾脏重量。观察结肠标本HE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AO水平,比色法检测DLAC浓度,AAM-INF-G1芯片选取差异蛋白,测定蛋白为BLC, CD30L, Eotaxin, Eotaxin-2, Fas Ligand, Fractalkine, GCSF, GM-CSF, IFNy, IL-la, IL-1β, IL-2, IL-3, IL-4, IL-6, IL-9, IL-10, IL-12p40p70, IL-12p70, IL-13, IL-17, I-TAC, KC, leptin, LIX, lymphotactin, MCP-1, MCSF, MIG, MIP-1α, MIP-1γ, RANTES, SDF-1, TCA-3, TECK, TIMP-1, TIMP-2, TNFa, sTNFRⅠ, sTNFRⅡ。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急性组(P=0.0013)、慢性组(P=0.0000)小鼠体重指数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0);急性组(P=0.0114)、慢性组(P=0.0001)小鼠DAI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组D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1);急性组(P=0.6125)、慢性组(P=0.2898)小鼠DAO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急性组(P=0.1221)较对照组DLAC浓度较高,无统计学意义,慢性组(P=0.0412)较对照组DLAC浓度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组较急性组DLAC浓度较高(P=0.3198),无统计学意义;急性组(P=0.0002)、慢性组(P=0.0001)小鼠肠黏膜病理评分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组病理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4711);急性组(P=0.0004)、慢性组(P=0.0002)小鼠结肠长度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组结肠长度减少无明显差异(P=0.0765);急性组(P=0.3087)、慢性组(P=0.8605)小鼠脾脏重量指数(脾脏重量/处死前体重)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急性组sTNFRII (P=0.0425)、KC (p=0.0372)、MIG(P=0.0340)明显升高,sTNFRI (P=0.0511)、TIMP-2 (P=0.0721)非显著性升高,慢性组sTNFRII明显升高(P=0.0433), sTNFRI (P=0.1734)、KC (P=0.7715)、MIG (P=0.0833)非显著性升高。与慢性组相比,急性组TIMP-2明显升高(P=0.0228)。结论:成功构建DSS诱导急慢性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并通过血浆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炎症通路技术筛选得出包括sTNFRII, KC, MIG和TIMP-2在内共4种炎症差异蛋白。初步阐明了各炎症蛋白在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与机制,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574.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慧丽;俞眉;韩伟;;趋化因子CXCL9/Mig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沛佩;DSS诱导急性UC小鼠模型病理学及肠道潘氏细胞动态变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建军;李春生;;血清CXCL9和TIMP-1水平对脑胶质瘤诊断价值的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年07期
2 缪应雷;李红纳;杜艳;肖玉良;陈丽芳;;NAT1、CXCL9、BPI和HLA-DQB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云振宇;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提取物在大鼠糖尿病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2 刘芳;A20/LV-mCD99L2-A20鼠淋巴瘤动物模型的构建与HL[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杨海波;Toll样受体及炎症因子与胸膜疾病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解婧;SLC38A1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惠文巧;MHC不同基因型哈萨克绵羊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小肠、肝脏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莉娟;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XCL9及FKN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曾山;疟原虫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分泌途径及其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陆芳;CFP-10和ESAT-6检测对结核性脑、胸膜炎早期诊断意义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梁文妹;;大鼠盲肠的潘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 伏代刚;甘华田;;92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病理结果分析[J];华西医学;2007年02期
3 周莎;许春娣;陈舜年;刘伟;;幼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2期
4 刘继喜;粪便标志物、肠道炎症与炎症性肠炎[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年06期
5 王永胜;吕茂;王思花;;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薛惠平;;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7 张德新,吴静,杨静华,REUVE NRABINOVICI,樊代明;小鼠干扰素-γ诱生单核因子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血管生成抑制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年10期
8 张艳丽;黄循铷;王承党;;小鼠葡聚糖硫酸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9 于中麟;刘思德;;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诊断[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年02期
10 郑连鹏;吕宗舜;张洁;曹晓沧;王绪霖;;中国大陆地区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汇总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斯伟;鼠防御素cryptdin 4在小鼠内脏分布及其肠炎模型中表达规律[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红,吴薇;腹、盆腔放疗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J];中国辐射卫生;2002年03期
2 张清福;秦环龙;;肠源性感染与细菌生物学行为变化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年06期
3 杨伯君;;有关外科肠源性感染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6期
4 蒋建新;陈惠孙;汪江淮;;肠源性感染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0年01期
5 李建标;邓光贵;;肠道菌易位和创伤肠源性感染[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4期
6 马利;马敬文;肖光夏;黎鳌;EdwinA、Deitch;;内毒素分子结构与肠源性感染[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1年03期
7 马敬文,马利,Edwin A.Deith,黎鳌,肖光夏;炎性反应与肠源性感染的关联性[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8 吴佩;周洸;;腹部手术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1993年04期
9 张云利,尹浩然,汤耀卿,李宏为,张圣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10 潘拥军;;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剑华;;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艾国平;粟永萍;刘晓宏;王军平;程天民;;烧伤后小肠粘膜免疫变化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蔡黔;肖光夏;周红;郑江;夏培元;李建明;秦孝健;潘文东;;早期短程应用广谱抗生素在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张雅萍;甘露;王明海;常山;;非抗生素防治烧伤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光秀;马利;肖光夏;;防治烧伤肠源性感染的初步探索[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6 陈德昌;;肠源性感染的基础与临床[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牛希华;邱长虹;赵跃华;;双歧杆菌对肠源性感染的防治——附26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马利;马敬文;肖光夏;黎鳌;Edwin A、Deitch;;内毒素分子结构与肠源性感染[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9 李娜;周其全;;肠道屏障功能与肠源性感染的再认识[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毅;苏子毅;曹勇;李国辉;吴燮卿;;抗绿脓杆菌鸡卵黄抗体对烧伤绿脓杆菌肠源性感染的预防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勇;hITF基因治疗肠源性感染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洁;灭活的双歧杆菌抗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罗锦花;早期中药膳食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宿士智;Spantide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谭虎;HD5与GLP2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放烧伤小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李婷冶;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全身炎症反应及其致炎通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
>东南大学
>延边大学
>南昌大学
>复旦大学
相关作者
>孙勇 >李婷冶
>于洁 >谭虎
>罗锦花 >宿士智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全身炎症反应及其致炎通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