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不同减压方法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21:19

  本文选题:肠梗阻 + 胃肠减压 ; 参考:《泸州医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是指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的通过肠道,继而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肠道梗阻时,肠道分泌激素功能紊乱,细菌迅速繁殖,加重积液和产气,致肠腔内压力升高,继而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症状,更甚者会有生命危险。只有将减压管送达扩张肠道的近端进行吸引,才可将吞咽进的空气及肠腔内残存的物质尽快吸引排出,从而快速的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道微循环,中断胃肠梗阻病理进程,恢复胃肠道的功能,缓解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继而解除梗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传统的减压方法采用普通胃管减压,但因其长度限制,只能在患者的胃内进行抽吸减压,对于幽门梗阻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肠道远端的梗阻则作用甚微。肠梗阻减压管的问世解决了普通胃管对远端肠道梗阻无可奈何的缺点。肠梗阻减压管长达3米,可抵达梗阻肠道的近端进行抽吸减压,可快速改善肠梗阻症状。肠梗阻减压管的安置包括透视下安置法和胃镜辅助下安置法。透视下安置将使患者及医护人员吸收大量的射线,会对医患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胃镜辅助下安置过程中,胃镜反复进退所带来的痛苦,无疑是给已经饱受痛苦的患者雪上加霜,因此内窥镜引起的不适可能会使肠梗阻减压管推广使用受到限制。再者,肠梗阻减压管只能利用其减压功能,无法实时观测肠梗阻患者肠腔内的情况,只能借助外界的影像学或生化学指标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评判。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发明了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的专利,并在医院工程科的积极帮助下,将肠梗阻减压管与胶囊内镜改良并结合,称之为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解决了上述肠梗阻减压管的弊端。本研究意在观察不同减压方法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总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消化内科收治的64例肠梗阻患者,按减压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n=23例)患者给予普通胃管减压,B组(n=22例)患者给予肠梗阻减压管减压,C组(n=19例)患者给予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减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的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次数等基本资料,实验过程中,记录患者减压管安置情况,安置减压管治疗后腹胀缓解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d),首个24h腹围缩减度(cm),首个24h胃肠液引流量(ml),腹部X线平片缓解时间(d),肠梗阻的缓解率,治疗的同时能否观察肠道内情况。通过上述观察指标,探讨普通胃管、肠梗阻减压管及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中的疗效及其疗效差异。采用spss17.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的64例肠梗阻患者经不同减压方法治疗后,肠梗阻减压管组和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组患者腹胀平均缓解时间、肛门平均通气时间较普通胃管组的短,首个24h腹围缩减度、胃肠液的引流量明显大于普通胃管减压组,腹部X线平片缓解时间较普通胃管组的短,缓解率明显高于普通胃管组,其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减压管组和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组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肛门通气时间、首个24h腹围缩减度、首个24h胃肠液的引流量、腹部X线平片缓解时间、缓解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组,在减压同时发现小肠肿瘤2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糜烂3例,小肠息肉1例,余12例未见息肉、溃疡及肿瘤。结论:1、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和肠梗阻减压管在治疗肠梗阻时,可抵达梗阻部位进行减压,与普通胃管相比减压更充分,能快速有效的改善肠梗阻患者的症状。2、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和肠梗阻减压管治疗肠梗阻的缓解率相当,并明显高于普通胃管。3、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通过胶囊内镜引导安置,与胃镜辅助下安置肠梗阻减压管相比,患者更易接受与配合。4、可视胃肠梗阻减压器可观测患者肠道内情况,为肠梗阻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IO ) refers to a series of symptoms such as abdominal distention , abdominal pain , nausea , vomiting , and exhaust and bowel obstruction caused b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 mentioned disadvantages , the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group A ( n = 23 ) .
Conclusion : 1 . Visual gastric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ressure reducer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ressure reducer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 .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波,李颖博;肠梗阻治疗1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7期

2 栾炳翊,杨宝华,孔庆建;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中原医刊;2005年15期

3 王文文;周海峰;徐中珍;;3种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1期

4 管小猛;;肠梗阻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工企医刊;2007年03期

5 李秀兰;张梅;姜志民;鲁朝学;黄新;高虹;陈祥爽;;结肠途径治疗肠梗阻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4期

6 贾忠;贺冠海;封光华;方欣;;成人肠梗阻诊治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9期

7 徐克华;;静滴式温盐水灌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年02期

8 张勇;;120例肠梗阻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5期

9 王百林;王海明;翟淑萍;王亮;池建安;郑泽棠;;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35例[J];新中医;2009年05期

10 王贵军;;以肠梗阻为表现的阑尾炎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吉人;;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于吉人;;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苏法春;麻百家;陈道旺;;100例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张娜;燕小宁;王钊林;;白血病治疗中肠梗阻的中医证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刚;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卫朝丰;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周振理;殷铭;李伟;中西医结合可解决复杂性肠梗阻的治疗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陆杰;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2 洪琛;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疗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于小永;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于静;不同减压方法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5 武海明;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及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传宝;744例肠梗阻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国胜;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肠梗阻的研究报告[D];山东大学;2013年

8 夏明星;114例肠梗阻病因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韩春伟;经鼻肠梗阻导管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金虎;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失败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3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93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