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本文选题:乙型肝炎 + 肝硬化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19期
【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诱因将患者分为感染组(59例)和非感染组(127例)。观察两组血氨、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酐(Cr)、病死率。结果感染组血氨(113.7±63.0)μmol/L,ALT(206.3±86.4)U/L,TBIL(113.7±62.9)mmol/L,WBC(11.0±7.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6%±6.6%,Cr(118.2±91.4)μmol/L,Child-Pugh分级(13±1)分,病死率为40.6%。非感染组血氨(80.9±40.7)μmol/L,ALT(114.2±20.9)U/L,TBIL(80.9±40.7)mmol/L,WBC(6.6±4.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4%±6.9%,Cr(72.9±34.3)μmol/L,Child-Pugh分级(10±1)分,病死率为28.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损害重,血氨、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病死率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induc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6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induce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59 cases) and non-infection group (127 cases). The blood ammonia, album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total bilirubin (TBIL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 (INR), WBCU, neutrophil percentage, creatinine (Cr),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infected group, the blood ammonia levels were 113.7 卤63.0 渭 mol / L, 206.3 卤86.4 渭 mol / L, 113.7 卤62.9 mmol / L, 11.0 卤7.3 脳 10 9 / L, 79.6% 卤6.6Cr118.2 卤91.4 渭 mol / L Child-Pugh Child-Pugh grade (13 卤1), and the mortality was 40.6%. In the non-infected group, the blood ammonia concentration was 80.9 卤40.7) 渭 mol / L (114.2 卤20.9 渭 mol 路L ~ (-1) 渭 mol 路L ~ (-1) 渭 mol 路L ~ (-1) 渭 mol 路L ~ (-1)).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s was 61.4% 卤6.9m 路L ~ (-1) 渭 mol 路L 路L ~ (-1). The mortality was 28.3U 路L ~ (-1). Conclusion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duc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 have serious liver damage, blood ammonia, neutrophil percentage and high mortality.
【作者单位】: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
【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2004-011) 天津市科委基金项目(12JCYBJC17300)
【分类号】:R57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2期
2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茅益民;尤红;贾继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传染病信息;2014年02期
3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茅益民;尤红;贾继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2期
4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5 苑文雯;王晗;耿伟;朱剑功;李沛然;何叶莉;杨宁;李妍;郭桐生;;常用炎症因子指标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预后预测价值[J];传染病信息;2014年05期
6 Tao Lan;Bao-chun Chen;Li-ping Fu;Zhi-juan Li;Xiang-jun Wu;Nai-qiang Cui;;Liver Cirrhosis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4年03期
7 陈佳;梅浙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年01期
8 陈琳;袁宏;朱陇东;岳伟;李敏;成泽怡;李文旋;;院内二次感染对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水平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4期
9 李俊峰;段钟平;;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9期
10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赫;地黄、苏合香对大鼠早期肝性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王凤林;清下法治疗肝硬化并感染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及其抗内毒素性肝损伤机制探讨[D];中山大学;2013年
3 郭桐生;肝硬化患者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分析与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4 施毓;慢性HBV感染进程中Tim-3分子对CD8~+T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的不同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3年
5 陈燕飞;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周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各并发症影响因素与基于动态变化指标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茜茜;HBV-ACLF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其与SIRS关系及中医辨证论治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建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2 罗明;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中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萍;轻微肝性脑病与血氨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左永清;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乳果糖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和原发性腹膜炎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魏超霞;乙肝肝硬化并SBP患者血清MCP-1TNF-α、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6 刘园园;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有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丁胜楠;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的类型及耐药性[D];吉林大学;2014年
8 公彦雪;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4年
9 郑茵;常用感染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预后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周赫;吉林市中心医院就诊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D];延边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顺坤;46例肝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赵立民;肝性脑病的现代护理[J];华夏医学;2000年05期
3 柳秀芝,贺亮,马凤艳;41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0年10期
4 王俪生;肝性脑病的治疗[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1期
5 胡春媚,徐美娟;浅谈肝性脑病护理的几个问题[J];江西中医药;2000年03期
6 凌柳青,李永莲;18例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蛇志;2000年02期
7 高原,石国庆;肝性脑病112例诱因与预后分析[J];贵州医药;2001年02期
8 杨树平,赵志泉,林琳,程图兴,孙宏训,王吉耀;肝性脑病与一氧化氮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1年06期
9 亓淑玲,潘峰,刘希芬;早期识别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9期
10 苏同宝,刘朝阳,魏素云,于培龙;双歧杆菌口服液加乳果糖口服液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1例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荣;胡旭东;阮连国;程海林;李宏杰;徐德翠;黄少平;;瑞苷治疗肝性脑病32例疗效观察[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政育;;由肝性脑病的临床谈台湾地区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和平;丁保华;张建设;郭世民;张自然;赵耀州;;结肠净化对肝性脑病干预的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盛吉芳;;肝性脑病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刘玉兰;;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兰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20例[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宝华;;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祝胜美;冯慧悦;;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肝性脑病诊断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程井军;伊藤一健;山本西司;;核因子-κB与肝性脑病关系探讨[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汾香;;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7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亮;易与肝性脑病混淆的疾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患肝性脑病是何病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肝性脑病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刘英;预见性护理防肝性脑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高翔;肝性脑病的诊断[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肝性脑病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 李瑞军;中药提取物水苏糖对肝性脑病具有预防作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魏玮 陈军梅 张赤志;乳黄制剂可预防肝性脑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刘汶 肖e,
本文编号:1795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9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