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肝胆湿热证)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肝胆湿热证)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肝胆湿热证)临床观察
罗金成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证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病人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证的患者48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PTA、HBV-DNA、临床综合疗效、症候疗效、症候总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肝功能(ALT、ALB、TBIL、CHE、CHOL、TBA)及PT、PTA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LT、TBIL、PT、TB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ALT、TBIL、PT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TBA台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TBIL、PT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A、ALB、CHE、CHOL水平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TA、ALB、CHE, p0.01, CHOL p0.05,治疗组PTA、CHE升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及死亡情况:治疗组临床治愈2例,临床好转16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临床好转10例,总有效率4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16.7%,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症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4.治疗4周后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9.2%;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45.8%,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症候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HBV-DNA阴转情况:治疗后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为45.8%,对照组为41.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有助于患者黄疸的消退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症候总积分提高生存质量,取得更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及症候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本试验所用主方甘露消毒丹加减方对肝胆湿热型肝衰竭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香英;重型肝炎与HBV PreS区基因突变的关系研究及中医干预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农;高志良;;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三重打击[J];传染病信息;2009年05期
2 张南;邓国宏;夏杰;陈耀凯;王宇明;;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病因和结局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0年02期
3 曾晔;杨宏志;;中西结合治疗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总结[J];光明中医;2008年04期
4 徐春娟;聂羚;;甘露消毒丹药理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年09期
5 程方平;刘松林;李云海;周璇;梅国强;;清热化湿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肝线粒体K~+-Na~+-ATP酶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05期
6 毛德文;;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辨析[J];中医药导报;2007年01期
7 李映菊;汪煜华;彭忠田;;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最佳方案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8 杨平;;甘露消毒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崔丽萍,李研;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10 王宇明;;肝衰竭最新研究热点和展望[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剑;Th17、Th1和Tc1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波;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王桂芬,刘少杰,唐长金;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对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2 邬丽娜;丁玮玮;李素文;许建明;苏菲;;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4期
3 沈强;唐琰;李磊;;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4 王邦旺;;试析退行性膝关节病发病机制及玉女煎对其治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秦梅颂;时维静;张秀才;;正交试验法优选增液承气汤煎提工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辛克锋;李铭;李永华;吴兆进;;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吴巧凤;文欣欣;余陈欢;张蓓;王薇;;桃核承气汤中桃仁单煎与桃仁甘草合煎的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刘华东;黄仕文;张卫华;麦乔智;;《伤寒论》乌梅丸方证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石晓聪;彭宇辉;郑海飞;;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临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玲;蒋桦;潘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飞源;金剑;;F_(T3)F_(T4)作为重型肝炎及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欧书强;聂晓洁;邱自辉;陈虎;贺建萍;黎学翔;黄水根;赖道权;;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47例重型肝病的疗效研究及预后判断初探[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徐贞秋;徐龙;幸泽斌;龙涛;徐济民;;血清前白蛋白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孙秀光;;妊娠急性脂肪肝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陆曙;苏伟;吴魏鹏;周春刚;龚少愚;高枫;朱红俊;张志斌;;枳实薤白桂枝汤对痰瘀滞寒证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MP-9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保方;孙大林;张新东;高永金;夏国守;徐福松;;加味萆菟汤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价值[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段钟平;;重型肝炎及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汪静;魏嵋;;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现状[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于颖彦;计骏;姜山;李宏为;周霞秋;;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肝脏干细胞活化关系[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海;唐克诚;李谦;刘国旺;卢诚震;冯洪玲;袁桂玉;;45例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与治疗[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瑾华;核苷类似物治疗早中期HBV-ACLF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郜峦;基于文献分析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证治规律及其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阎亮;桃红四物汤对THR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及DVT预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谢锡渝;DMN致肝损害小鼠模型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变化及肝毒清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赵冰洁;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章保新;五加苷元对D-GaIN/LPS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吴宏伟;基于代谢组学的姜黄、郁金寒热药性差异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9 李鸥;中药配伍优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10 毛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柏盛;慢性HBV感染者病原学特点与肝肾损害、治疗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贺希;中西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唐蔚;肠安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周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积分与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严生;双味泽苓合剂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6 杨黎;平糖降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向治纬;60例肝硬化骨髓细胞学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苏超;健脾护肠解毒法结肠给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石典花;常用中药郁金的炮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杨宏博;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滢;过建春;姚鹏;田一梅;勾春燕;张佳莹;李秀惠;;益气养阴方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2 林霄;;茵陈蒿的药理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周清荣;张圆海;刁仁联;;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相关性[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06期
4 江承柏,贺江平;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J];光明中医;1995年01期
5 唐凯;经方合用治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0例[J];国医论坛;2002年01期
6 余世敏;胡东辉;张京伟;;温阳健脾法与益气健脾法从瘀毒论治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年05期
7 王晓静;沈云;杨莉;刘龙;李斌;张黎颖;周桂琴;杨玉英;孙凤霞;;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年03期
8 谢韬,梁敬钰,刘净;茵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4年01期
9 张小艳;;清热活血为主治疗慢重肝验案2则[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08期
10 刘茵;毛德文;王振常;胡振斌;黄古叶;胡国平;石清兰;;大黄煎剂与乳果糖灌肠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比较[J];中医药导报;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筠;王立福;李丰衣;张明香;曹武奎;李芹;温贤敏;毛德文;孙克伟;周小舟;田德英;过建春;杨大国;李秀惠;杨宏志;王宪波;卓蕴慧;张琴;李瀚旻;扈晓宇;赵伟;张复春;何丽云;;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世建;乙型肝炎病毒突变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胡建华;“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沈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妍;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海明;HBV基因型和准种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李志勤;重症乙型肝炎HBV DNA CP 区及前S区基因变异与河南地区HBV DNA 基因型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张艳;结肠灌洗加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7 梁红梅;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8 彭来;四磨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张鹏程;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衰竭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赵振刚;乙肝病毒变异与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方平;刘松林;李云海;周璇;梅国强;;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2 闫瑾,韩增润;麦芽的临床功效及副作用[J];包头医学;2000年01期
3 黄秀深,赵燕,张力华,贾波;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郭明阳,阎翔;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The Roles of Innate Immune Cells in Liver Injury and Regeneration[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7年04期
6 王立福;杨慧银;周双男;李筠;;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0年05期
7 车德才;李水仙;;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急性肝衰竭模型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丁体龙,马勇,严家春,张文学,于莉;“抗纤汤”治疗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4年03期
9 曾林,王慧芳,胡仲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6期
10 王伟,张志坚,林建华3,吴秀丽,余良宏,康德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及表面标志[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物人工肝在严重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年06期
2 李兰娟,黄建荣,杨芊;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3 杜思霖;章幼奕;;肝衰竭患者血清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04期
4 赵建宏,薛博瑜,周仲瑛;清肝针剂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肝及胆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6 冷晓梅,周炜,李永哲,曾小峰;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暴发性肝衰竭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7期
7 何方平,张跃新,吕荣福,肖琳,徐玲,魏琳娜;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的初步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曾杏珍,岳建荣,李藕,胡敏冬,候运香;20例肝衰竭营养支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黄燕;张正国;;急性肝衰竭合并异位妊娠患者1例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8年04期
10 ;2009年第五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冬梅;;试论肝衰竭的病因病机[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于芳芳;李秋伟;闫妍;曹武奎;;HBeAg在肝衰竭和慢乙肝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周锐;甘巧蓉;郑彩霞;李红霞;周文;潘晨;黄建荣;;慢加急性乙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生存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邹正升;李保森;袁立;孙颖;张伟;赵军;滕光菊;陈菊梅;;11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保森;邹正升;袁立;孙颖;张伟;赵军;滕光菊;陈菊梅;袁立;;110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欢;韩涛;于美丽;;肝衰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过建春;李春青;荀运浩;王宇芳;俞秀丽;石伟珍;施军平;;终末期肝病模型动态评分评估HBV相关肝衰竭预后的价值[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臧卫波;甄真;王惠;张沙沙;;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赵莲风;;68例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的观察和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周健;叶俊茂;王雪丽;陈红;徐敏芬;黄建荣;;ICGR15、MELD和PT对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严晓慧 记者 孙国根;[N];健康报;2011年
2 麦迪信;[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记者 于天牧;[N];盘锦日报;2008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禤影妍;[N];健康时报;2006年
5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刘慧;[N];健康时报;2006年
6 张梅珍 陈辉;[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晧东;[N];健康报;2008年
8 阚褚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叶伴;[N];科技日报;2008年
10 罗学宏;[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乔;单核/巨噬细胞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李雷;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3 郝绍瑞;人工肝治疗慢加急(亚急)性乙肝肝衰竭的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毛德文;解毒化瘀Ⅱ方抗肝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5 刘陈;HBV相关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CCL3L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关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6 叶红;CD163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4年
7 熊焰;温阳解毒化瘀法对肝衰竭IETM非阳黄证的干预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王玉梅;在暴发性肝衰竭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NO、TNF-α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杨永峰;霉酚酸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王晓静;65例慢加急性酒精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预后评估及中医辨证论治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翩翩;儿童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牛丹;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李蓥;影响肝衰竭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玺;影响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邱锦芳;血浆置换对于肝衰竭治疗作用的回顾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6 阮承兰;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琳;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临床观察[D];蚌埠医学院;2014年
8 周健;人工肝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徐秋仙;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价值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俞亮;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50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肝胆湿热证)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8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