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28 05:26

  本文选题:改良FOLFOX方案 + 奥曲肽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3期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FOLFOX化疗方案与奥曲肽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FOLF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完全缓解患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以及口腔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用于HBV相关性HC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dified FOLFOX regimen combined with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iver cancer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Methods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 2015, 9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48) and control group (n = 48).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FOLFOX regim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ctreotid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1 year survival rate, quality of life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complete remission in the two group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ffective rat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9.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0.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leukope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amage and stomatitis.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FOLFOX regimen combined with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HBV related HCC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some adverse reactions and side effects to some exten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分类号】:R512.62;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玉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国际会议[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5期

2 洪卫国,金磊,刘士敬,王福生;乙型肝炎病毒在家庭内感染的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年04期

3 何淼;;乙型肝炎病毒的“冤、假、错”案[J];肝博士;2006年01期

4 姜恩荣;;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8年03期

5 宗敏;闫香芹;侯春生;张岩;;乙型肝炎病毒的夫妻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6 祝成亮;李艳;汪明;高国生;;乙型肝炎病毒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7 邓远运;;乙型肝炎病毒[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79年04期

8 易健如;何南祥;郭茂福;;肝外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4年04期

9 邱长斌;王勇雄;邱传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近况(二)——临床、病理与防治措施[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8年01期

10 庄辉;;关于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Ⅱ型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鹏;;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兵;张莉萍;文阳安;黄世峰;;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稳定表达株的构建及沉默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夏伟良;沈岩;谢海洋;吴李鸣;陈瑜;郑树森;;环孢素A对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孙庆丰;王文冰;徐道振;李蕴铷;丁继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何芳;唐红;刘丽;王u&;刘凤君;周陶友;赵连三;刘聪;;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与复制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成军;;加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认识和监测[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圆;罗依;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建功;黄兵;钱健帮;何小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傅佳鹏;吴其恺;王平;李炜;李晓良;邓欣;;164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病例耐药位点的分析[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图绘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2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4 黄显斌 唐明山;乙肝病毒基因组研究记录被刷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徐可 通讯员 黄显斌、唐明山;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首次成功破译[N];光明日报;2003年

6 成君;慢性乙肝患者不能只顾降酶[N];家庭医生报;2006年

7 ;我国成功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8 中国肝炎基金会;乙肝感染途径[N];农民日报;2001年

9 蔡fg东;治疗前的评估和咨询非常必要[N];中国医药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黄显斌 唐明山;乙肝病毒新编码基因被破译[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吉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相关突变及新突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林晓倩;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围产感染的临床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任盛;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的纤连蛋白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促进病毒的维持和复制[D];武汉大学;2016年

4 李爽;乙型肝炎病毒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周福平;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对细胞色素P450 2C9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李金成;健康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李维娜;乙型肝炎病毒编码蛋白对宿主炎性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震环;蝎活性多肽Mucroporin-M1激活MAPK通路抑制HBV复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于士颜;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抑制Ⅰ型干扰素诱生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赵文亮;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检测与分析平台研发[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颖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IgA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万静芳;他克莫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婷玉;乙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C基因型稳定转染细胞模型的评价与应用[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徐庆国;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亚型EHBH2在原发性肝癌进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丁晓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核心启动子/前核心区变异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周率;Rituximab联合化疗治疗的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风险的Meta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默;天然药物KY-03分离抗HBV有效成分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袁松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在HBV感染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9 郑亢;IL-10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魏振宏;质粒用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13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813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