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扶正化瘀方对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3 07:06

  本文关键词:扶正化瘀方对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2年

扶正化瘀方对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余燕青  

【摘要】:背景: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慢性乙肝所引起的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纤维化是慢性肝病一个共同的病理过程,具有可逆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寻求有效的药物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从而减缓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进程。 肝纤维化的研究较多,普遍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活化后的HSC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不足及其抑制剂分泌过多,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在肝脏而形成的一个病理过程。早期HSC的活化主要是由肝中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引起,后期的持续活化则主要是由活化的HSC自分泌各种生长因子维持,活化后的HSC源源不断地产生ECM,促进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其中重要的生长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等。 在肝纤维化中,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SEC是肝窦壁的主要细胞成分,SEC是一种特殊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都与普通的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大的差别,首先SEC胞质上有排列成筛状的窗孔结构,有利于肝细胞和血窦中各种成分进行交换。其次肝窦是一种不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下没有基底膜的存在,仅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SEC也不表达普通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它有自身独特的标志物如CD4和CD14等。肝纤维化时,肝窦内皮细胞发生毛细血管化,即失去窗孔结构,并有内皮下连续性基底膜的形成,此时表型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失去自身的标志物并开始表达普通血管内皮的标志物,如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CD31和CD34等。 目前,肝纤维化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我国中药及其复方因副作用小、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等特点,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扶正化瘀方(又称319方)由丹参、虫草菌丝、桃仁、绞股蓝、五味子、松花粉组成,针对肝纤维化“瘀血阻络、正气虚弱”的基本中医病因研制而成,有研究表明其具有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抑制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生成、抑制肝星形细胞增殖活化和胶原生成等作用。本实验以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为出发点,研究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IFN-γ和β-雌激素是研究较多的抗纤维化药物,研究表明均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本实验γ-干扰素和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证实扶正化瘀方的抗纤维化作用。 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g/10ml的容积配制成悬液,以0.46g/kg大鼠体重的剂量灌胃SD大鼠,采取二次重复给药方式,即第一次灌胃2小时后再次灌胃,第二次灌胃后1小时心脏采血,并离心全血提取药物血清,对照组是在相同条件下灌胃三蒸水并提取对照组血清,将两组血清以10%的浓度分别配制成的扶正化瘀方药物组培基(简称319组)和对照组培基。同时在对照组培基中分别加入γ-干扰素、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培基,四组培基分别作用于HSC和SEC48小时,用下列方法检测药物对两种细胞的影响:1.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SC表达a-SMA、Desmin的情况;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C表达a-SMA、Desmin. TGF-β1, CTGF蛋白的情况;3.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的增殖活性;4.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共同检测SEC vWF、CD31的表达情况;5.扫描电镜观察SEC表面窗孔结构的改变。 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319组HSC表达a-SMA、Desmin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19组、γ-干扰素组和β-雌二醇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19组HSC α-SMA、 desmin、 TGF-β1、 CTGF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19组、γ-干扰素组和β-雌二醇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术显示319组HSC增殖活力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19组、γ-干扰素组和β-雌二醇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19组SEC vWF、CD31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19组、γ-干扰素组及β-雌二醇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SEC大部分窗孔处于闭塞甚至消失状态,而经扶正化瘀方治疗后SEC表面窗孔的明显增多。 结论:1.扶正化瘀方可以下调活化的肝星形细胞a-SMA、 Desmin、 CTGF、 TGF-β1的表达和降低其增殖活性。2.扶正化瘀方可以下调肝窦内皮细胞vWF、CD31的表达,及增加细胞表面的窗孔结构,从而逆转肝窦的毛细血管化。3.扶正化瘀方可能是通过下调HSC分泌ECM和抑制HSC增殖及逆转肝窦的毛细血管化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285.5;R57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凤;;肝窦内皮细胞及其影响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8期

2 胡义扬,刘平,刘成,顾宏图,徐列明,刘成海,季光;丹参提取物对CCl_4和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10期

3 刘清华,李定国,黄新,宗春华,徐芹芳,陆汉明;雌激素代谢产物介导雌激素抗肝纤维化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4 唐志鹏;刘平;王宪波;;虫草菌丝提取物对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年09期

5 张峰;魏东华;孔德松;张晓平;陆茵;王爱云;陈文星;郑仕中;;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促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年09期

6 刘成海;刘成;刘平;徐列明;顾宏图;;扶正化瘀方对肝星状细胞胶原生成的抑制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年01期

7 陆雄,刘平;肝纤维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肝窦毛细血管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1期

8 李金青;杨洪军;;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7期

9 谭达全,邓冰湘;论络病[J];中医药学刊;2005年07期

10 陆雄;刘平;刘成海;徐光福;李风华;顾宏图;刘成;;扶正化瘀方促进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敏;曹珂;;自拟丹赤退黄汤直肠滴入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2 吴建;;中药组方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冯玮;陈志刚;;络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J];北京中医药;2009年08期

4 时亮;史洁;;通络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年06期

5 杨强;谢慧臣;潘庆华;刘小琴;许建华;赵晓琴;姜锦林;;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6 陈扬荣,江明,王玉海;抗纤1号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LN、PCⅢ、Ⅳ-C及Alb、Glo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4期

7 杜庆红;韩琳;姜俊杰;李澎涛;唐卉凌;;肝络通防治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8 肖绪华;赵永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年18期

9 蒋玉凤;刘加群;张建军;孙华丽;黄飞;;两种不同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shRNA重组质粒的构建[J];重庆医学;2011年23期

10 朱广东;;中药绞股蓝的活性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洁;;通络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2 王晓玲;童普德;钱汝红;胡旭东;蒋文娟;刘平;谭英姿;;丹参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刺激的NIH/3T3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c-fos mRNA的影响[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刘成海;;肝脏胶原蛋白检测方法的进展与评析[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曹健美;胡义扬;;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和思考[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刘成海;;肝脏胶原蛋白检测进展与评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薛冬英;洪嘉禾;徐列明;;丹参酚酸B对TGF—β1在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中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刘成海;刘平;刘成;胡义扬;徐列明;;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薛冬英;洪嘉禾;徐列明;;丹参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衍生因子在肝星状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徐列明;胡义扬;;脂肪肝的中药治疗[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刘成;王晓柠;;中医学防治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爱芹;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乔胃娟;加减三甲散及其拆方滋阴养血药调控肝纤维化TGF-β/Smads通路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明丽;超声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韦云;从络病理论论治轻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尹明实;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延边大学;2011年

6 李孝波;两头尖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杜宏波;扶正化瘀大鼠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mRNA及miRM表达谱调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都广礼;疏肝利胆法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代谢与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9 李胜涛;抗肝纤268方防治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陈旭军;针灸、穴位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细胞外基质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鳖龙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齐妍;保肝消脂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清脂联素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杨欣;乙肝转阴颗粒对化学性肝损伤和慢性肝纤维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立华;绞股蓝皂甙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抗氧化酶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于轩;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IV型胶原表达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戴丽芳;超微脂康饮对NAFLD大鼠模型的药效及IR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邓翠丽;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郑艳丽;IGF-1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姚杰;从络病论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朝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体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君;朱妤婕;吴军;姚蓓蓓;;绞股蓝皂苷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靳海鸥,张国治,孔宪涛;肝纤维化与抗肝纤维化[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7年02期

3 熊伍军,邱德凯;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4 贾一韬,曾民德;肝窦内皮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1年01期

5 钱学敏;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在脂质代谢、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6 彭跃钢,黄立武;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树桂,潘莹;复方绞股蓝胶囊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5年03期

8 宋燕;翟文龙;郭文治;李捷;李震;郑守华;张水军;;不同冷保存再灌注时间大鼠供肝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9 张永,丁国华,张建鄂,肖厚勤,吴平勇,乐发国;绞股蓝总皂苷防治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年07期

10 段炳南;陈庆林;;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及吞噬功能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海,刘成,刘平,胡义杨,季光;扶正化瘀方对二甲基亚硝胺大鼠纤维肝原代贮脂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年01期

2 徐光福,陆雄,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对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MMP-2活性的影响[J];肝脏;2002年S1期

3 刘平,胡义杨,刘成海,刘成,徐列明;扶正化瘀方抗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贮脂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年02期

4 王晓玲,刘平,刘成海,刘成,顾宏图;含药血清药理法观察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配伍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年06期

5 刘成,刘平,刘成海,朱秀琴,季光;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年01期

6 季光,曹承楼,刘平,胡义扬,刘成;扶正化瘀方影响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增殖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7 姜春萌,刘成,刘成海,胡义扬;扶正化瘀方对大鼠CCl_4损伤肝Kupffer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05期

8 季光,刘平,刘成,徐列明,洪嘉禾;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率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年03期

9 朱秀琴,刘成,刘平,徐列明,张学军;扶正化瘀方对3T3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S1期

10 刘成海,刘成,刘平,徐列明;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贮脂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丹萍;王清兰;沈丽;闫秀川;杨莉;刘成海;;扶正化瘀方中丹参水溶性入血成分分析及其对肝细胞凋亡与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吕靖;刘成海;;扶正化瘀方抑制血管新生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清兰;吕靖;陶艳艳;闫秀川;李俊霞;刘成海;;扶正化瘀方调节差异microRNAs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崔红燕;姜哲浩;刘成;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崔红燕;姜哲浩;刘成;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潘传芳;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对瘦素促大鼠星状细胞活化、胞内信号分子活化的影响[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7 陈倩;吕靖;王清兰;陈园;彭渊;陶艳艳;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对纤维化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成海;刘平;刘成;胡义扬;徐列明;;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莺;刘平;刘成海;徐列明;陈云飞;胡义杨;刘成;都广礼;王兵;慕永平;;大鼠肝纤维化组织蛋白质组表达改变及扶正化瘀方的调节作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刘成;姜春萌;刘平;;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泌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贺用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程书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特约记者 郝成涛;[N];解放军报;2009年

5 ;[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张建中 宋国梵;[N];健康报;2005年

7 程书权 姜黄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王姿英;[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蒲晶整理;[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肝硬化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扶正化瘀方对血浆蛋白质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2 常翠芳;大鼠再生肝中星形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3 侯玉芳;小鼠肝窦内皮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桂琴;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在肝纤维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5 常实;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陈晓光;大鼠肝再生中基因组范围内的窦内皮细胞转录谱动态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7 李怡;C型凝集素LSECtin作为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系统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8 董晓灵;VEGF对大鼠肝部分移植术后肝功能及肝脏再生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王洪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探讨及丹参单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10 赵利峰;肝脏细胞生长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模式和作用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燕青;扶正化瘀方对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沈丹萍;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体内效应成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桑贤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郑艳丽;IGF-1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永晶;肝星形细胞的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海军;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干预肝窦内皮细胞对肝星形细胞增殖和活化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孟明辉;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玮;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离体肝星形细胞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于海霞;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星形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张莎莎;单细胞水平黄芪多糖对肝窦内皮细胞微区力学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扶正化瘀方对肝星形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87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