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炎症性肠病致结核风险及筛查

发布时间:2018-05-29 16:56

  本文选题:抗肿瘤坏死因子-α + 生物制剂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众多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介质和促炎因子,在IBD的炎症级联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抗TNF-α生物制剂则成为现今为止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然而有多项证据显示TNF-α在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感染防御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参与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促进巨噬细胞凋亡等以局限、杀灭及抑制该菌的播散和发展,从而致使绝大多数M tuberculosis感染者并不表现为活动性结核病(TB),而是以一种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形式存在,既无临床表现也无影像学改变,主要依靠结核菌素试验(TST)阳性或Y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阳性诊断。但LTBI可在机体免疫防御机制降低后再活化为活动性TB。因此,抗TNF-α生物制剂在有效改善IBD患者病情的同时,同样具有削弱机体抗M tuberculosis感染的作用,易增加活动性TB发生的风险。随着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且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得到越来越多认可,该类药物的使用也与日俱增。因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抗TNF-α治疗IBD致TB的风险评估意义重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上市的用于IBD治疗的抗TNF-α生物制剂主要有四种,即人鼠嵌合性TNF-αIgG1单抗英夫利西(IFX);全人源化TNF-α IgG单抗阿达木(ADA);聚乙二醇化人TNF-α抗体Fab片段赛妥珠(CZP)及全人源化TNF-α单抗戈利木(GLM)。至今为止,国内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的,关于上述4种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IBD致活动性TB发生风险的评估鲜见报道。此外,因为M tuberculosis 感染后90%以上表现为LTBI,其中5%~10%的LTBI可在未来发展为活动性TB,当机体保护性免疫功能降低时这一比率将更高,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LTBI管理指南及美国疾控中心均将接受抗TNF-α治疗的LTBI人群归纳为这类高风险者。而中国作为22个TB高负担国家之一,其LTBI人数据统计约为5.5亿。IFX作为目前国内治疗IBD的主要抗TNF-α生物制剂,有关其在我国临床使用前LTBI筛查情况的调g醇负跷瞻住W凵,

本文编号:1951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951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