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C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
本文选题:蛋白C系统 + 溃疡性结肠炎 ; 参考:《生理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e colitis,UC)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蛋白C(protein C,PC)系统在UC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1)体内实验:采用饮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小鼠UC模型,造模后1周观察体重、结肠长度、脾重变化,并进行大体积分、组织学积分,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平滑肌组织巨噬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微血管循环,免疫比浊法观察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2)体外实验: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分离、培养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TNF-α、IL-6刺激后,检测其PC、PS、激活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活性及EPCR、TM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结肠缩短(P0.05),伴脾重增加(P0.05),结肠组织学积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活体显微镜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大大升高(P0.01),同时,血浆PC、PS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肠组织EPCR表达下调(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结肠炎症程度与PC活性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SS小鼠结肠组织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APC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表达EPCR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UC时PC系统被抑制,其可能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PC系统。提高PC系统水平可能是治疗UC的新策略。
[Abstract]:Blood hypercoagulability and thrombosi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ulcerate colit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possible effects of the protein C(protein Con PCS system in UC mice. The mice UC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drinking 4% dextran sodium sulfate sodium DSS. the body weight, colon length and spleen weight were observed 1 week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Gross score, histological scor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Elisa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TNF- 伪 and IL-6 in plasma, and microvascular circulation in colonic mucosa was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in vivo, and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in colonic smooth muscle tissue was measured by Elisa.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activity of S(protei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 and thrombomodulin (TMN). In vitro, the macrophages of mouse colon were isolated, the levels of TNF- 伪 and IL-6 in the supernatant were measur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NF- 伪 and IL-6 in the supernatant was determined. Murine colo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stimulated with TNF- 伪 -IL-6. The activity of PCP, the activated protein C(activated protein CnAPCand the expression of EPCR- TM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of in viv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ice in the DSS group lost weight, shortened the colon, increased the weight of the spleen, increased the histological score of the colon, increased the histological score of the colon and infiltrated a large number of macrophages in the colon. The levels of plasma TNF- 伪 and IL-6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and the adhesion between leukocyte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colonic mucosa of mice in DS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ctivity of plasma TNF- 伪 and IL-6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or P 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EPCR in colon tissue decreased P0.01a.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colit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C activity. The results of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TNF- 伪 IL-6 secreted by macrophages isolated from colonic tissue of DSS m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5). However, TNF- 伪 or IL-6 was incubated with murine colonic mucos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MECs). The activity of APC in endothelial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r P0.01 (P 0.01), and the ability of EPCR expression in endothelial cells decreased (P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C system is inhibited during UC,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that macrophages further affect the fun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y secret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ereby inhibiting the PC system.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C system may be a new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UC.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检验科;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普外科;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U1304802)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Henan University,China(No.2012YBZR020)
【分类号】:R574.62;R4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施嫣红;黄培新;郭传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2 Jennifer Y Wang;Jonathan P Terdiman;Eric Vittinghoff;Tracy Minichiello;Madhulika G Varma;;Hospitalized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have an elevated risk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宇;戴睿武;闫洪涛;陈涛;黎冬暄;郑晓博;汤礼军;;经皮导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2 朱庆平;沈洪;朱磊;;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瘀血病机的认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赵继亭;迟莉丽;;从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J];光明中医;2014年09期
4 王敬;焦君良;要丽英;;血瘀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8年01期
5 刘建;李非;;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胰腺疾病[J];临床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6 杨晓钟;王琼;曹维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检测和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赵春娥;毛海军;;血小板与D-二聚体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24期
8 董时洁;马含夕;袁捷;;溃疡性结肠炎与凝血功能异常[J];临床荟萃;2013年04期
9 余勰;王晓素;;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河南中医;2013年07期
10 杨宗亮;胡响当;何永恒;;何永恒治疗炎症性肠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雄伟;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海水浸泡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张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活化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于玫;益气活血解毒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抗炎及修复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安贺军;益气活血解毒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微血管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彭涛;抗凝治疗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的作用[D];北京大学;2008年
6 陆智杰;蛋白酶活化受体2在胰腺癌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刘果;益气活血解毒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理论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唐立海;溃结灵对NF-кB活化的IκBα磷酸化/泛素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吕超蓝;ACK1和Src与肠道炎症发生机制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汝西;CD4+T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黄芩苷的体外干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大娟;安肠愈疡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吴健;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肠粘膜象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颜小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血小板参数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薛梅;溃结安口服结肠定位胶囊初步药效学及制剂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5 何灏澜;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TF及TFPI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马沛荣;中医药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闻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13年
8 陈娅;重组腺病毒Ad-FLT-1/PC对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9 朱庆平;清肠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RP、ESR、PLT、D-二聚体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赵桢;乐复能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NF-α和IL-1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少平,董卫国,刘少春,贺降福;当归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7期
2 韩红;炎症性肠病的血栓前状态[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年02期
3 欧阳钦,潘国宗,温忠慧,万学红,胡仁伟,林三仁,胡品津;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开光,殷保书,杨仁松,王巧民,郑邦海,贾勇,吴正祥;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04期
2 肖文斌,王智峰,刘玉兰;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11期
3 王晓娣,董恩钰;白介素-17在溃疡性结肠炎表达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11期
4 王国田;肠炎散肛内注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05期
5 林玲;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杨国英,周碧兰,龚智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昌晓军,卢宏柱,伍晓红;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1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8 戴上明,凌奇荷,卿笃信;3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4期
9 赵方宏;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J];哈尔滨医药;2001年02期
10 刘银鸿,马艳东;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河北中医;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窦丹波;黄艳芳;李刚;张正利;岑戎;;溃结通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佃贵;张素钊;朱峰;刘建平;张金丽;张彬彬;焦建玮;;浅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要素——浊、毒[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志杰;金小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田振国;;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A];2009浙江省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肛肠外科新技术培训资料汇编[C];2009年
5 韩爱云;;血茶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达周;文晓冬;张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王瑛瑛;路广晁;;浅议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郑国军;;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4例疗效观察[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蕊;吴兵;张琛;李倩;;溃疡性结肠炎护理进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ATSUSHI SAKURABA;TOSHIRO SATO;MAKOTO NAGANUMA;YUICHI MOROHOSHI;KATSUYOSHI MATSUOKA;NAGAMU INOUE;HIROMASA TAKAISHI;HARUHIKO OGATA;YASUSHI IWAO;TOSHIFUMI HIBI;王志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吸附分离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的非双盲前瞻随机性初步研究[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鑫;溃疡性结肠炎难预防[N];保健时报;2004年
2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初步查明[N];湖北日报;2004年
3 高翔 黎昌政;溃疡性结肠炎与基因有关[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程越明(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秋季要注意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5 窦青;经常腹泻 当心溃疡性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江春;甲硝唑可治溃疡性结肠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吕国梁;中药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柑露;怎样应对溃疡性结肠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10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芯梅;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史济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杜廷龙;“黄芪香参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宏辉;不同肠道益生菌株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柳越冬;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朴恩姬;结肠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刘敬军;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10 陈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动态表达及中药肠康颗粒的干预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向阳;防风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郭雁冰;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李洋;姜树民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宫颖迪;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荟萃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吴登峰;福建省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病情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周红兵;焦虑和抑郁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金晶;气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血清NO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柳洁;自拟结肠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虚弱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曹玲莉;131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病情回顾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10 张春阳;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3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95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