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兔肝急性持续缺血的弥散张量成像与死亡后影像演变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1 21:21

  本文选题:动物模型 + 急性肝缺血 ; 参考:《泸州医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兔肝急性持续缺血的弥散张量成像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家兔急性持续性全肝缺血(第一肝门阻断后)的评价价值,观察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及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规律,记录家兔术后存活时间,探讨家兔迅速死亡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16只健康家兔纳入本实验,用Pringle法(第一肝门阻断)建立家兔急性持续性全肝缺血模型。于术前及术后立即两个阶段分别在b值=50,100,200,300,400,500s/mm2的条件下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并测量各b值条件下的DCavg值及FA值。观察并记录家兔第一肝门结扎至死亡的经过时间,并于家兔死亡后立即随机抽取一只全面解剖,取脑、右肺、肝右中叶、部分中段小肠、右肾行病理检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两个阶段同一b值条件下的DCavg、FA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两个阶段不同b值条件下的DCavg、FA均值,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同b值下DCavg值的诊断价值。观察光镜下肝组织变化,分析病理结果、影像结果与死亡时间、死亡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熟悉第一肝门及周围解剖的条件下,16只家兔均成功建立急性持续性全肝缺血模型。各b值条件下,术前、术后两个阶段组的DCavg值总的变化趋势为进行性降低,术后组较术前组DCavg值亦有明显减低,均值曲线图上反映为术前、术后两条曲线基本平行并均呈进行性减低;术前、术后FA值的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前阶段FA值不随b值增加而发生有差异改变,术后阶段FA值随b值变化而存在差异。ROC曲线下面积显示,b值为50、100、200、300、400时,测得的DCavg值诊断价值较高,b值为500时诊断价值中等(曲线下面积0.90)。以b值=200时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0.94),其术前、术后DCavg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99,2.567)、(0.843,1.520)mm2/s。家兔于第一肝门阻断后均快速进入昏迷阶段,呼吸、心跳微弱,随即进入濒死阶段,表现为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大小便失禁,呼吸、心跳逐渐消失。死亡时间分布在52-98分钟之间,平均死亡时间59.5分钟。死亡后立即尸检可见肝表面色泽灰暗,胃肠道表浅静脉明显扩张、淤血。光镜下发现肝细胞未见明显坏死,肝细胞核界限清楚,核仁明显,中央静脉轻度扩张淤血。结论:1.采用Pringle法可成功建立家兔急性全肝缺血模型,且操作相对简单、费时较少、成功率高。2.DTI技术所测得的兔肝DCavg值可用于对超急性早期家兔全肝缺血的初步评价。以b值=200时测得的DCavg值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0.94),其术前、术后DCavg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99,2.567)、(0.843,1.520)mm2/s。3.DTI技术所测得的兔肝FA值可能不适用于对该模型的评价。第二部分:基于MSCT虚拟尸检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家兔死亡后多脏器影像学表现及其随时间演变规律,评价MSCT虚拟尸检对推断死亡时间的价值。方法:将第一部分实验中死亡的16只家兔全部纳入本实验,按死亡前后9个不同时间段分为9组:正常阶段、死后立即、死后1天、死后2天、死后3天、死后4天、死后5天、死后6天、死后7天。分别于各时间点对死亡家兔进行仰卧位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胸腹联合扫描,将CT扫描数据送往ADW4.4工作站。于每次扫描完成后立即随机选取一只家兔尸检,观察大体情况,并取脑、右肺、肝右中叶、部分中段小肠、右肾行病理检查。在ADW4.4后处理工作站,利用软件白带的cross-section分析工具,用shift及鼠标左键勾画出最大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的脑组织及右膈顶上方层面的胸腔、肝门及上方连续三个层面的肝组织、右肾门及上方连续三个层面的肾组织边界,获得感兴趣区二维图像的CT截面曲线,该曲线以X轴代表感兴趣区的CT值分布范围,Y轴代表该CT值的面积分布。根据实验目的手动设置最大及最小CT阈值(查阅文献及预实验确定),通过软件自动获得ROI总面积(Total Area)、该阈值范围的平均CT值、阈值分割面积(Class Area)及面积比。直接用工作站面积测量工具测量L3椎体层面的椎骨(包括椎体及附件)及腹部面积,计算其面积比。观察并比较死亡后家兔脑、胸腔、腹腔、肝、肾各时间点上的CT表现。绘制家兔脑、胸腔、肝、右肾的时间-密度曲线、时间-面积比曲线及时间-腹部/椎骨面积比曲线。数据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都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多组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法(方差不齐采用Welch法,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amhane's T2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目标层面的CT截面曲线,因感兴趣区内组织不同及死亡后产生不同变化,而存在相应的变化特点:脑、肝、肾多为峰值位于0-100Hu间的单峰曲线,且初始时波形较窄、波峰较尖锐,随死亡后时间延长,目标组织内气体增加,波形变宽、波峰可降低及变平坦,气体较多时形成CT值-800Hu的气体峰;胸腔层面多为双峰曲线,较大的波峰位于-800--200Hu之间,较小的波峰位于0~100Hu之间,也可为单峰或三峰曲线,单峰位于-800~-200Hu之间,三峰分别位于-800--200Hu、-200-0Hu、0-100Hu之间,随死亡时间的增加,胸腔内腐败气体增加,肺组织渗出、实变、不张至腐败,可见-800Hu的气体峰出现,形成多峰或仅见气体峰。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除胸腔内-800-200Hu、-200~0Hu、0~100Hu范围的CT均值及胸腔内-200-0Hu、0-100Hu范围的面积比这5项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余10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脑CT均值:死后立即阶段就稍有增加,于死后1天达最大值,其后缓慢减低,于第6天、7天减低至低于正常阶段。死后第1-4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肝CT均值:死后立即阶段明显减低,第1-2天回升至接近正常阶段,第3-6天进行性减低,第7天又稍有回升但仍远低于正常。死后第5、6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肾CT均值:死后立即上升,0-7天均高于正常阶段,于第1天最高,其后进行性降低。死后立即至第4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胸腔内-800Hu的CT均值:死后0-7天进行性减低。死后第3-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胸腔内-800Hu--200Hu的CT均值:死后立即及第1天稍减低,随后总体呈升高趋势。死后所有时间阶段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胸腔内-200Hu-0Hu的CT均值:变化无明显规律。死后所有时间阶段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胸腔内0Hu~100Hu的CT均值:死后立即无明显变化,第1-3天稍增高,第4天降低至接近正常阶段,第5-7天再次增高,死后第2天最高。死后所有时间阶段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脑面积比:死后立即阶段就稍有增加,于死后2天达最大值,第3天稍有下降,其后呈进行性减低。死后第5-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肝面积比:死后立即阶段稍有增高,第1-2天稍减低但仍接近正常阶段,第3-6天进行性减低,第7天又稍回升但仍远低于正常。死后第3-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肾面积比:死后立即阶段稍有降低,死后1-2天稍升高,第1天最高,其后逐渐进行性减低。死后第5、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胸腔内-800Hu的面积比:死后立即升高,第1-2天回降,死后3-7天明显高于正常阶段,第5天最高。死后第5-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胸腔内-800Hu--200Hu的面积比:总体呈进行性减低。死后第4-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胸腔内-200Hu-0Hu的的面积比:除死后第5天接近正常阶段,其余时点均高于正常。死后所有时间阶段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胸腔内0Hu~100Hu的面积比:变化无明显规律。死后所有时间阶段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L3椎体层面的腹部/椎骨面积比:总体呈进行性增大,死后第6天面积比均值最大,第7天又稍有降低,与死后第4天的比值相近。死后第4-7天与正常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MSCT虚拟尸检对气体的观察显然优于传统尸检。(2)MSCT虚拟尸检反映了各器官组织的自溶腐败进程存在一定的共性:实质器官组织CT均值的降低、面积比的减少,腔内腐败气体面积比的增加及CT均值的降低。同时在CT截面曲线、时间-密度曲线、时间-面积比曲线上也具有各自的特征。(3)MSCT虚拟尸检动态观察尸体脏器及组织变化,以推断早中期死亡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 DTI ) in acute persistent whole liver ischemia in rabbit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diffusion coefficient ( DCavg ) and the value of partial anisotropy ( FA ) were measur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DCavg measur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experiment was ( 1.999 , 2.567 ) and ( 0.843 , 1.520 ) mm2 / 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DCavg measur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experiment was ( 1.999 , 2.567 ) , ( 0.843 , 1.520 ) mm2 / s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1 ) The mean value of CT in the chest was between -800 - -200Hu , - 200 - 0Hu and 0 - 100Hu . ( 4 ) CT mean value of intrathoracic - 800Hu : progressive decrease from 0 to 7 days after death . ( 5 ) The CT mean value of intrathoracic cavity - 800Hu - -200Hu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death . ( 11 ) The area ratio of intrathoracic - 800Hu - 0Hu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phase after death . ( 12 ) The area ratio of intrathoracic cavity - 200Hu - 0Hu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phase .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5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牧;曹满瑞;赵弘;谢肇峰;;快速MRI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及与超声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3年08期

2 C. Jackowski;S. Grabherr;N. Schwendener;刘学焕;;肺血栓栓塞致死者3T非增强尸检MRI[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4期

3 蔡强;高则海;喻智勇;;兔肝脏及附属管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2期

4 王微微;刘爱连;R.P.Vijay Anand;郝丽;宋清伟;;健康青年人肝脏DTI特性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3期

5 李冰;刘洪臣;;口腔颅颌面X线影像学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2年04期

6 石喻;郭启勇;张兰;卞胜晰;;3.0T MR弥散加权成像及张量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蒋灵霓;;血液流变学检验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8 章雅琴;胡跃群;廖云杰;容鹏飞;王维;;犬肝纤维化模型MR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CT灌注参数、VEGF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02期

9 孙子燕;夏黎明;韩瑞;李嫣;黄璐;杨小红;王承缘;;胎儿结肠三维磁共振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年11期

10 庄严;张国福;田晓梅;韩志刚;王雪珍;于菲;;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茜;腐败微生物及腐败产物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肖坚;基于虚拟尸检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娟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索凌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丽;肝硬化的功能性MR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常云峰;应用放射学方法测量活体胸腰椎推算身高[D];四川大学;2006年

5 伍卫国;CT扫描与免疫组化法对水中实验动物尸体死因判别的对照研究[D];南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1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961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