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08 06:44

  本文选题:代谢综合征X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参考:《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7期


【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为MS不同组分患者防治NAFLD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MS组分之一及以上的患者344例,将患者按照是否符合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同时,又按照MS组分数目进行分组,满足其中1项组分为组1,满足2项组分为组2,满足3项组分为组3,全部满足为组4。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24 h微量清蛋白尿(MAU)。患者均行上腹部肝脏超声检查,判定是否患有NAFLD。结果两组性别、年龄、FPG及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SUA、MAU、NAFLD患病率均高于非MS组,HDL-C低于非MS组(P0.05)。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多,BMI、SBP、DBP、TG、SUA、NAFLD患病率逐渐增高,HDL-C水平逐渐下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TG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BMI、TG和MS组分数目与NAFLD关系密切,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NAFLD高危人群。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NAFLD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AFLD in patients with MS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Methods 344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MS group and non-MS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MS components, one of them was divided into group 1, two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2, three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3, and all of them were satisfied as group 4. Fasting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N),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U), serum uric acid (SUAA) and 24 h microalbuminuria (MAU). All patients underwent upper abdominal liver ultrasonograph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had NAFL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mass index (BMI),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PG and HbA1c.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in both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MS group (P 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abnormal components of metabolism, the prevalence rate of NAFLD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level of HDL-C decreased graduall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MI and TG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AFLD.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MIT TG and MS components and NAFLD. Monitoring these indexes is helpfu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NAFLD.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分类号】:R589;R57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盛;杨晋辉;尤丽英;唐映梅;;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刘付贞;;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7年11期

2 黄健;黄群;陈小珠;周锋;陈小华;何剑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6期

3 常显星;俞丽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3期

4 楚蓝;戴红;;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6期

5 孙宇;李智贤;莫曾南;丁雪明;郭蔷;田桂湘;陈力;张海英;杨晓波;高勇;;防城港市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广西医学;2011年04期

6 肖江;郜桂菊;李鑫;韩宁;王凌航;刘龙;杨涤;张黎颖;赵红心;毛羽;;艾滋病并发脂肪肝患者HAART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7 李静;周利霞;王俊明;帖彦清;翟俊轻;姚敏;;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8 林芬;毛旭升;陈崧;;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2期

9 张绍仁;樊晓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的应用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3年11期

10 暴素青;曹艳丽;张乐;张媛媛;单忠艳;滕卫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春燕;傅晓东;何燕铭;陈伟华;应健;王文健;;益气散聚方治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冯崇廉;吴功平;周大林;;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大鼠脂肪肝模型疗效的实验研究[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怡;围产期BPA暴露增加子代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静;PTEN和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在游离脂肪酸诱导的β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李霖;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脂肪酸谱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何春燕;散聚法对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脂代谢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潘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征及其褪黑素防治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6 章涛;hPPARs系列载体构建及其高效转染表达体系的建立[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双;自然衰老大鼠糖耐量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杜瑞琴;高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α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胡巢凤;中药GST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孙明晓;有氧运动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少年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和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利蕊;PLA_2/LPC途径在肝细胞脂性凋亡中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孙宇;防城港地区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岳冬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建刚;基因表达式编程辅助诊断脂肪肝的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5 徐文静;FFA作用于脂肪细胞Toll-NF-KB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张蓓;海洋棘皮动物脑苷脂对动物肝疾患的改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罗政;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8 朱超慧;腹部脂肪分布及脂激素表达变化与NAFLD关系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付强;NASH的中医证型与肝功、血脂、B超分级关联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凯军;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盛;尤丽英;唐映梅;刘海;杨晋辉;;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08期

2 张喜婷;胡玲;王宁;陆君;江芳芳;;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政南,宋光华;中国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2 吴元民,贾伟平,项坤三,邵宝蓉,顾惠琳,陈蕾,袁杏生,陆俊茜,刘绍芳;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不同组合成份的特征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0年04期

3 向红丁;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中国之现状[J];现代康复;2001年13期

4 孙东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5期

5 杨文英,邢小燕;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新医学;2002年04期

6 项坤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5期

7 刘超 ,周红文;瘦素与代谢综合征[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年04期

8 王英,时念民,赵玉容,赵丹丽;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9 林志昭,周望梅;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2期

10 胡晓抒,郭志荣;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巍;张风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增英;;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塔其一;王丽新;刘波;沈丽丽;;饮食平衡防患代谢综合征[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4 孙唯佳;陈敏;陈艳秋;唐倩如;陈爱芳;孙玮;林轶凡;姜菁静;徐丹凤;谢华;孙建琴;;身体活动谱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刘剑南;陆甘;沈久成;陈丽萍;刘俊衡;梅永才;傅坤发;张希龙;;机关打鼾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状况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志蕴;张梅;张运;申洪明;戴晓华;杨睿;陈良;;初步探讨轴向运动指标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展英华;张梅;张运;;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变与脂联素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展英华;张梅;;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肌局部功能和同步性变化[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朱章志;裴倩;;从圆运动升降紊乱角度谈代谢综合征的病机[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10 王学美;;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中杰;关于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2 王苏平;解读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3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 提供;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相关[N];健康报;2005年

4 王会玲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代谢综合征—慢性病的共同土壤[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 任勇 实习生 庄洁;代谢综合征“骚扰”你了吗?[N];天津日报;2005年

6 祝家彬 一佳;是不是代谢综合征?[N];浙江日报;2004年

7 北京主任医师 王润华;何谓代谢综合征?[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邹争春;代谢综合征须综合治疗[N];健康报;2006年

9 罗刚 卢晓娣;我国成人代谢综合征底细摸清[N];健康报;2006年

10 王雪飞;最大规模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启动[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志宏;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因子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8年

2 曹剑;性激素、雄激素受体水平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伍佩英;β-葡聚糖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王宝;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林波;人群中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慢性肾脏病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4年

6 夏明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定量诊断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阎彩凤;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冯胜强;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横断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9 王淳秀;四川省凉山彝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利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泊;北京和南京城乡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耿敖;血浆尾加素Ⅱ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英杰;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道燕;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钱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6 段风梅;低脂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黄明爱;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张yN;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发冠心病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高月琴;西山煤矿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徐旭军;代谢综合征患者春节前后血清磷脂脂肪酸谱比较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4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994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