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分析
杜亚婷
【摘要】:研究背景: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常见的食管动力异常疾病,常见的症状为反酸、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可合并食管粘膜的损害,若粘膜损害持续存在,可能导致Barrett食管,而Barrett食管是食管的癌前病变之一。近年来,RE发病率逐渐增高,关于RE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越来越多,但RE患者食管动力的高分辨率测压表现则相对较少。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可以描绘出食管运动异常的轮廓,帮助判断食管体部、上食管括约肌(UES)、下食管括约肌(LES)及咽部运动功能,对疾病做出更细致的诊断和分类。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食管蠕动功能及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压力特点。 方法: 内镜检查确诊RE的患者,根据洛杉矶分级标准(世界胃肠病大会,1994年)分为轻度RE组和重度RE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分析食管测压结果。结果: 1.RE患者与健康者之间UES平均静息压力、综合松弛压力无统计学差异,松弛完全,与咽部协调性好。 2.重度RE组与对照组比较,LES压力显著性降低(4.19±1.36mmHg vs.6.92±4.48mmHg P0.05),轻度RE组与对照组及重度R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20±1.90mmHg vs.6.92±4.48mmHg P0.05;5.20±1.90mmHg vs.4.19±1.36mmHg P0.05)。轻度RE组和重度R.E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LRP4s显著性降低(4.22±2.10mmHg vs.8.56±6.60mmHg P0.05;4.5±3.09mmHg vs.8.56±6.60mmHg 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重度RE组LESL较轻度RE组及对照组缩短(P0.05),轻度RE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3.重度RE组远端收缩积分(DCI)较对照组及轻度RE组显著降低(334.93±268.66mmHg.s.cm vs.989.30±439.91mmHg.s.cm P0.01;334.93±268.66mmHg.s.cm vs.732.0±191.71mmHg.s.cm P0.01),轻度RE组与对照组之间DCI无统计学差异。三组之间波前速度(CFV)无统计学差异。重度RE组远端潜伏期(DL)较对照组显著增加(7.09±0.97s vs.5.79±0.82s P0.01),较轻度RE组明显增加(7.09±0.97s vs.6.22±0.63s P0.05),但轻度RE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4.RE患者食管蠕动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差,且重度RE组较轻度RE组食管蠕动减弱及蠕动失败比例增加。 结论 1.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比传统4-8通道测压系统更加直观反映食管UES压力、LES压力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操作、分析结果更加方便。 2.RE患者食管上段功能尚未明显受损,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食管下段及胃食管连接部分。 3.RE患者的LES功能较正常人低下,主要体现为:LES静息压力降低,抗反流机制减弱。 4.RE患者食管远端蠕动功能较差,存在明显的抗反流机制障碍,酸清除能力减弱,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5.重度RE患者较轻度RE患者存在更明显的食管动力异常,如食管远端收缩积分低于正常组,亦低于轻度RE组。 6.由于LES压力的降低,及食管蠕动功能减弱,使得RE患者的胃及十二指肠反流物在食管的滞留,食管酸、碱暴露时间延长,容易导致食管粘膜损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萍,李兆申,许国铭,卢任华,张梅琴,邹多武,尹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临床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蔡联英 ,梁列新 ,梁荣新 ,郑琴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2年07期
3 詹群珊;王立生;朱惠民;李时珍;谭庆红;严建芬;;胡桃夹食管患者食管动力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06年03期
4 陈焰,宋震亚,唐训球,钱可大,杜勤;食管测压在贲门失弛缓症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4期
5 何明;;南阳市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01期
6 汤欣;张玫;孙书春;;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障碍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7 梁海清;王世和;王勇;;鲁西北地区五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8 陈胜良;;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J];胃肠病学;2009年12期
9 吴道宏;蔡昌豪;;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07期
10 朱春兰;祝喜萍;;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治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汉;汪春林;江陈生;;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2 王万卷;丁霞;文智英;师宁;李延伟;;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3 袁家芳;;红霉素治疗返流性食管炎30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年03期
4 郑舜华,崔儒涛;瓦楞平反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林金坤 ,胡品津 ,陈为 ,何瑶 ,张晓光;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方法及抑酸治疗试验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2期
6 李保东 ,刘福生 ,俞星火;带蒂膈肌瓣翻转术治疗贲门失弛症[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7期
7 叶萍,李兆申,许国铭,邹多武,尹宁;贲门失弛缓症经气囊扩张与肉毒杆菌毒素联合治疗后的食管运动功能[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王君;邹原;杜昱光;;干酪菌发酵液对豚鼠离体回肠的动力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刘素坚;;埃索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10 魏贻强;;平逆护胃方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病4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瑜;胃动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孙韶龙;肠胆反流及肠道通透性与胆石成因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丁召路;一、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探讨 二、膈肌生物反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尚文璠;加味左金丸合膈肌生物反馈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张艳丽;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特点及其内脏高敏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静;和胃降逆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余晓云;胃电刺激对药物诱导的犬呕吐症状和胃肌电活动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褚传莲;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其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9 赵鑫;肥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及肥胖大鼠食管下段菌群及乳杆菌种的变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陈芷珉;PPI疗效差的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内脏高敏机制及治疗的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气滞痰阻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赵娣;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余纯梓;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胃食管病模块的研制与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荆志强;疏肝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5 冯文涛;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杨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薛英;健脾清降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顾立梅;反流性食管炎的瘀热证候特点分析及其与内镜下表现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禹承伶;金小晶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总结[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晓晖;胃病2号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鹏;吴志强;殷健;亢媛;;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感染.炎症.修复;2007年01期
2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刘婧,湛先保,谢苏庆;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 Ⅱ: 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3 张志雄,侯晓华;精神因素和应激对功能性胃肠疾病内脏感觉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年06期
4 康文全,赵成忠,付剑云,刘伟茹;无效食管运动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发病作用的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4期
5 李芳;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5年04期
6 何明;;南阳市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01期
7 赵晶京;房殿春;;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年07期
8 周康年;侯立新;李爽;黄兰蔚;崔永康;周红;冯秋菊;;175例不同年龄组反流性食管炎回顾性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年11期
9 查慧;谢小平;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J];胃肠病学;2006年01期
10 陈胜良;;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J];胃肠病学;2009年12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0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