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4 14:32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 2012年

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李凡  

【摘要】:研究背景: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因HBV感染所导致的肝脏衰竭、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是HBV的高流行地区,按照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HBV携带者达9300万人,而慢性乙肝患者已达2500万。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和威胁。研究认为,母婴传播是HBV在人群中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不进行免疫预防,90%的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将会感染HBV。而且婴幼儿时期发生的HBV感染极易慢性化,进而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所以HBV母婴传播研究是解决人群中乙肝流行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十余年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均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阻断HBV母婴传播,例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等。我国自2002年起全面实施免费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那么目前HBV母婴传播的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如何呢?很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 目的:甘肃省武威市是我国西北的经济贫困且乙肝高发地区,被列为国家“十一五”乙肝防治示范区和研究现场。本研究拟通过对该地区HBsAg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婴幼儿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HBV母婴传播的现状和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HBV在母婴间传播提供线索和依据。 方法: (1)以2008~2010年在甘肃省武威市3所三级乙等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这些母亲孕期、分娩和产后的医学事件,采集母亲和婴幼儿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冻存备检。HBsAg、抗-HBs、HBeAg、抗-HBc采用ELISA法,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以HBsAg和/或HBV DNA阳性的婴幼儿为病例组,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2)以上述3所医院2009年和2010年出生的早产儿、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这些婴儿出生时资料、母亲产前检查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等信息。分析早产儿、低体重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计算首针及时接种率并分析延迟接种状况。 结果: (1)HBV母婴传播现状分析:在221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247例婴幼儿中,8例(3.24%)为HBsAg阳性,15例(6.07%)为HBV DNA阳性,5例(2.02%)为HBsAg和HBV DNA双阳性;HBV母婴传播率为7.29%(18/247)。另外,185例(74.90%)婴幼儿为抗-HBs阳性,91例(36.84%)为抗-HBc阳性。 (2)HB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HBV母婴传播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早产(OR=8.50,95%CI:2.08-34.68, P=0.0008)、早产后推迟接种首针乙肝疫苗(OR=11.5095%CI:2.53-52.34, P=0.0002)、出生后未接种乙肝疫苗(OR=8.85,95%CI:1.88–41.64, P=0.0072)、母亲HBV DNA阳性(OR=7.60,95%CI:2.45–23.60, P=0.0001)、母亲HBeAg阳性(OR=4.00,95%CI:1.34–11.96, P=0.0098)。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母亲HBV DNA阳性(OR=4.83,95%CI:1.38-16.98, P=0.0140)、早产后推迟接种首针乙肝疫苗(OR=9.73,95%CI:1.78-53.21, P=0.0087)、出生后未接种乙肝疫苗(OR=8.29,95%CI:1.42-48.23, P=0.0186)仍然是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 (3)武威市早产儿、低体重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状况分析:早产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为97.98%(339/346),但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30.35%(105/346);低体重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为100%(386/386),但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11.66%(45/386)。首针乙肝疫苗推迟时间最少2天,最多69天,平均天数15.21±13.02天。出生孕周和乙肝疫苗推迟天数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84,P0.001;出生时体重和乙肝疫苗推迟天数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83,P0.001。 结论: (1)甘肃省武威市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依然较高,现状不容乐观。 (2)除了母亲HBV DNA阳性之外,本研究发现HBsAg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推迟乙肝疫苗接种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 (3)该地区早产儿、低体重儿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不到三分之一。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现。 因此,建议我国乙肝防治指南中应对该部分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进行具体指导。尤其是在乙肝疫苗接种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应该像正常新生儿一样执行出生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的规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R71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萍,门可,徐德忠,王安辉,徐剑秋,闫永平;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2 陈健;刘建华;蔡衍珊;许建雄;王鸣;;广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年02期

3 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1期

4 刘海英,马玉燕,崔保霞,戴旻笙,杨洁;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2期

5 张丽;宋立志;纪峰;颜丙玉;徐爱强;;山东省2004~2008年产妇乙肝病毒检测及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2期

6 张晓曙;李慧;高丽;李凤琴;李晓波;唐宇;;甘肃省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7 崔恒春;闫永平;邵中军;徐德忠;门可;徐剑秋;李军;;免疫预防后HBeAg与HBV宫内感染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7期

8 高丽;李慧;孟蕾;漆可发;杭小平;刘长江;;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10期

9 徐艺;张少白;夏雪琴;刘西珍;刘毅;张峰;;陕西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2期

10 汪志国;马福宝;汤奋扬;陶红;黄红玉;周羚;羊海涛;葛均;;江苏省儿童乙肝流行及疫苗接种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九东;刘洋;李莹;张玮;邢练军;;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慢乙肝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2 韩红梅;;乙肝疫苗免疫预防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3 姚传磊;代铎;陈玉虹;赵娟;张飞;;淮南市部分人群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4 孟蔚春;乙型肝炎病毒对胚胎的影响及治疗方案研究[J];安徽医药;2005年11期

5 王永英;;我院2005年9月~2007年9月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药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0年07期

6 叶珺;张婷婷;夏淑林;李旭;张振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2年01期

7 刘琦;杨清玲;武文娟;陈昌杰;陈建文;马嬿;纵帅;;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汪维;;6361例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徐琳,叶元华,王艳,彭伟;孕期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阻断其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蒋玉杰;金宝鑫;;吉林省集安市儿童乙肝疫苗免后抗体水平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辉;邱梦标;粟庆娟;毛红霞;熊水印;潘永平;;茵栀黄颗粒加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2 何志强;施素洁;张宏;;苏州市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郭广洲;林坚;廖莳;伍春兰;康春阳;陈延娥;;母体HBV-DNA定量检测对母婴HBV传播价值探讨[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庄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挑战[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新元;;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姚莉;李春婷;朱方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证型分类研究[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汪娟;董永海;葛阜阳;邹延峰;黄芬;李筱青;叶冬青;;安徽省某市农村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现况及相关知识调查[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9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讨论稿)[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兰娟;;我国感染病的现状及防治策略[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美龙;基于DNA免疫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传涛;HH胶囊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毛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维璐;乙肝疫苗应答的母源性免疫传递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陈黎;HBV宫内感染体外模型的构建及cAMP调控子宫肌细胞COX-2表达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6 王帅;HBV宫内传播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和相关miRNA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郝肇菁;Ferritin-L和SCCA1作为HBV共受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蔡大川;1、整体重组酵母活菌治疗性疫苗抗HBV实验研究  2、人脐带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抗HBV治疗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曹宝花;膜联蛋白V和Fcγ受体Ⅲ在胎盘的分布及其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李端;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对孕期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血中HBV载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静;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卫国;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蔡林宏;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周笛;利用人干细胞制备人鼠嵌合肝的实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乔亚峰;梅州市某高校10年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状况的调查[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增霞;HBV感染者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7 徐群香;HBV宫内感染胎盘组织TLR-4、HBD-2及孕妇外周血IFN-γ的相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梁延秀;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达治疗终点停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蒙达礼;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ALT、AST及HBVM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冰;ALT低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变化、HSC、CD28、HBcAg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可,王福生,徐德忠,闫永平,肖乐义,张景霞,徐剑秋,杨珉,陈向红;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叶俊英;谢建渝;谭宜香;;重庆市区1220例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3 余滨;周敦金;夏俊南;罗同勇;陈剑;刘普林;;武汉市2003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产妇乙肝病毒携带率的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5年11期

4 王建设,朱启镕;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慢性HBV感染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1年03期

5 李双双 ,苏良香 ,杜卫星 ,邵雪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6期

6 谢广中,王树巧;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7 邱申熊,巫善明,蒋佩茹;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8 许红梅,刘作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9期

9 朱启镕,谢新宝;儿童肝炎疫苗的使用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9期

10 孙梅;于竞进;于明珠;苏海军;陈政;汪华;张瑜;施培武;刘岭;雷杰;谢洪彬;苏忠鑫;王颖;苌凤水;罗力;郝模;;0~9岁儿童乙肝累积发病率与疫苗接种二率关系探寻[J];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昆林;曹清;缪松毅;;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1期

2 陈瑞玲;汤桂芳;;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其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0期

3 邬质彬;;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近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4 杨小梅;;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5 汪培山;耿贯一;来则民;王淑雯;秘学文;郭重英;孙宝光;李连荣;王慧垣;;乙型肝炎病毒围产期的母婴传播[J];天津医药;1982年07期

6 祝新丽;;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传播作用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06期

7 穆文广;陈丽;丁晓红;赵素艳;王建宇;;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宫内阻断的随访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1996年06期

8 易明芳;李辉;;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17期

9 李艮亮;张霞;;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8期

10 李亚玲;;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琴;邹怀宇;;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梁科;桂希恩;张元珍;邓莉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感染性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兰;胡文婷;王茜;戚红;;分娩方式与HBV的母婴传播[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郭永;修霞;牟莹莹;藏玉芹;马振芝;;乙肝病毒转录体在母婴传播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缪小兰;;无锡市首例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报告[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张君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现状与预防控制[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李刚;杜文君;潘继豹;张步通;;联合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临虹;;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状况和预防[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魏利;;HIV母婴传播及阻断[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乔菊样;;妊娠合并乙型病毒肝炎母婴联合免疫阻断垂直传播的临床探讨[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洁、通讯员 高翔、孙晓娟;[N];湖北日报;2006年

2 记者 曲俊雅;[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蒋明 高翔 孙晓娟;[N];健康报;2006年

4 胡晓云;[N];健康报;2006年

5 记者 郑灵巧;[N];健康报;2009年

6 高翔 孙晓娟;[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N];湖北日报;2005年

8 颜亮;[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乔公先;[N];健康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德卿;[N];开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郭红彦;人免疫缺陷病毒包膜蛋白在母婴传播过程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12年

3 倪红霞;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病毒变异规律与乙肝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李利;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风险因素评估及CD209、CD209L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许红梅;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HBV PreS/S准种序列及EnhⅡ/CP/PreC变异特点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邱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与利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7 陈素清;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雪萍;HBVF体外感染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TNFα的促进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冯丽娟;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及主动免疫方案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莉;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药物阻断措施的循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凡;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张久聪;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薛璐;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崔云;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的检测在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高禄化;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刘竹青;联合免疫后HBV携带产妇的婴儿不同喂养方式与HBV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邓莉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母婴传播调查研究及60例儿童艾滋病临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8 孟钊;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昌思思;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10 孙翔;不同剂量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04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