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临床特征及预后
本文选题:肝硬化患者 + 感染性休克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早期预防和控制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527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8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总结应对策略。结果 527例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86例,发生率为16.32%;其中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的441例患者死亡10例,病死率为2.27%,发生感染性休克的86例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为10.47%;86例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38例占44.19%、腹腔及肠道感染27例占31.39%;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75株,革兰阴性杆菌41株占54.67%、革兰阳性球菌14株占18.67%、真菌20株占26.66%,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血清白蛋白、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住院时间。结论根据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并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应对策略,对降低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有重要的意义,可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ptic shock and improvement of survival rat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in 527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re were 86 cases of septic shock in 527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6.322.10 cases died of 441 cases without septic shock, the fatality rate was 2.27%, and 9 cases died of 86 cases of septic shock. The mortality rate of 86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as 10.47. The main infection sites wer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38 cases (44.19%), abdominal and intestinal infection in 27 cases (31.39%). 41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illi accounted for 54.67%, 14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cocci accounted for 18.67% and 20 strains of fungi accounted for 26.66.The risk factors for septic shock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age, serum albumin,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hepatic encephalopathy. Length of stay.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nd according to the risk factors, it is important to reduce septic shock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作者单位】: 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科;绍兴第二医院消化科;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12ADG287)
【分类号】: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恩强,武钧,瞿洪平,汤耀卿;腹部外科感染性休克诊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年07期
2 张小平;感染性休克47例的抢救及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2000年01期
3 卢慕舜,张青云;开闭固脱法治疗感染性休克述评[J];江西中医药;2000年02期
4 李仁忠,任建明;浅谈抢救感染性休克时的“超量扩容”[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李桂臻,迟翠玉;56例感染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6 周玉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J];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06期
7 徐美秀;鲁娟;万法香;;老年感染性休克84例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0年06期
8 关键,DaoudiN ,DimopoulosG ,DeBackerD;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疗法的再评估[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1年04期
9 顾建萍;感染性休克5种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马立芝,程尉新;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用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肉苁蓉成分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保记;;321例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邱海波;刘大为;;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连庆泉;;《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代静泓;邱海波;杨毅;燕艳丽;许红阳;郑瑞强;;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休克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郭琳;王天群;王新春;邓颖;刘北彦;;小剂量碳酸氢钠连续纠正酸中毒在抢救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宋凌菁;李冬英;;一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文放;;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及临床干预的研究[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何振扬;;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激素选择问答[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安徽安庆市皖河农场 曾开叶;农村感染性休克的应急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问答:补液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刘玉君 朱丽琴;血液净化技术救活感染性休克患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刘锦;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李水银;感染性休克的中医急救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荣利;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李素玮;感染性休克中左心室—动脉偶联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王小亭;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史克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大鼠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7 张宏民;严重感染心功能抑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谢志毅;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治疗与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组织能量代谢失衡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雪莲;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亮;感染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与疾病演变和预后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汪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3 徐燕;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杨爱祥;感染性休克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吕静静;回阳固脱法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刘少华;亚甲蓝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7 黄桔秀;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观察[D];浙江大学;2011年
8 万芳;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生利;乳酸测定在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10 徐永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指导的液体管理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D];广州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081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08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