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相关肝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前期治疗机制的初步探讨
本文关键词:HBV相关肝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前期治疗机制的初步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3年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前期治疗机制的初步探讨
杨柳
【摘要】: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其中细胞免疫是决定HBV感染机体后转归的重要因素。调节性T细胞(Treg)是体内重要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具有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两大功能特征,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多种方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CD8~+T细胞在清除HBV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活化依赖于CD4~+T细胞。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发挥作用,从而阻止肝细胞进一步损伤,但其在乙肝相关性肝衰竭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尤其是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则鲜有报。白介素12(IL-12)是联系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然而在肝衰竭前期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ssociated subacute-on-chronic liverfailure,HBV-SACLF)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变化趋势,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肝衰竭前期的治疗机制。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HBV相关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12例健康对照者患者外周全血标本中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同时将肝衰竭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观察以上指标变化。同时将76例肝衰竭前期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GC组)38例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G组)38例,监测以上指标。同时采用ELISA技术检测肝衰竭前期患者血清中IL-12的表达水平。 结果1.HBV-SACLF组、CHB组及正常对照组CD4~+T、CD8~+T、Treg百分比分别为:1)CD4~+T:(28.06±6.86)%、(36.03±9.53)%、(45.47±0.68)%,HBV-SACLF组与CHB组、正常对照组比较,CHB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1=0.02,p20.001,p3=0.02);2)CD8~+T:(29.10±3.64)%、(25.71±5.75)%、(20.10±5.80)%,CD8+T比例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CHB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2,p20.001,p3=0.019);3)Treg:(2.55±0.57)~+、(3.69±1.08)~+、(3.21±0.12)~+;Treg比例在HBV-SACLF组较CHB组及正常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p20.001),CHB组较正常组升高,差异不明显(p3=0.113)。 2.HBV-SACLF中感染组CD4+T、CD8+T、Treg百分比分别为(25.33±7.79)~+、(30.90±2.94)~+、(2.31±0.38)~+,非感染组CD4+T、CD8+T、Treg百分比分别为(31.19±3.91)~+、(26.93±3.16)~+、(2.82±0.63)~+,两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1=0.014,p2=0.001,p3=0.015)。 3.GC组与NG组治疗前CD4+T、CD8+T、Treg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GC组治疗后CD4+T、CD8+T、Treg百分比分别为(35.44±5.36)~+、(24.40±5.68)~+、(3.09±0.42)~+,较治疗前(28.72±3.79)~+、(28.75±4.72)~+、(2.69±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01,p2=0.001,p3=0.004);NG组治疗后CD4+T、CD8+T、Treg百分比分别为(31.35±5.44)~+、(28.6±6.62)~+、(2.82±0.51)~+,较治疗前(28.27±3.51)~+、(29.44±5.29)~+、(2.72±0.70)~+相比,仅CD4+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4,p2=0.435,p3=0.482)。 4.GC组与NG组治疗前IL-12无明显差异,GC组治疗后IL-12为(28.98±7.81)pg/ml,较治疗前(50.54±18.27)p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G组治疗后IL-12为(46.33±22.22)pg/ml较治疗前(52.12±17.61)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 5.GC组中病情重症化率为13.16~+,NG组中病情重症化率为34.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HBV-SACLF患者外周血CD4+T、Treg比例下降,CD8+T升高,表明肝衰竭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失衡。 2.HBV-SACLF中感染组较非感染组相比CD4+T、Treg比例下降明显,CD8+T明显升高,说明感染加重了机体免疫失衡,不利于病情恢复。 3.GC组较NG组相比,外周血CD4+T、Treg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GC组重症化率明显降低,表明GC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4.GC组治疗后IL-12水平较NG组明显下降,表明GC可以抑制IL-12的产生,从而减轻机体免疫反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62;R57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厦,亓峰,邢磊,常金兰,李波;IL-12 IL-18对乙型肝炎患者Th_1/Th_2亚群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5年11期
2 姜宏齐;孙海英;陈焕永;蔡华枫;;重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及IL-18、INF-γ水平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邢同京,章廉,骆抗先,侯金林,何海棠,姜荣龙,文维群;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4 胡勤明;杨忠民;;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重型肝炎早期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7年03期
5 顾锡炳,刘海肃,曹立森;糖皮质激素与强力宁对重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年05期
6 辛永宁,宣世英,孙樱;慢性乙型肝炎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3期
7 王彩生;杜普;王文礼;;慢性乙肝患者血清CD_4~+、CD_8~+ T细胞及CD_4~+/CD_8~+水平的变化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年06期
8 王少扬,林玉梅,马卫闽,张树林;HBcAg/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h1/Th2类细胞应答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9 张蓓;付晓岚;王靖雪;韩俊峰;吴玉章;;乙型肝炎患者HBcAg18-27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刘明;张绪清;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生 ,李旭东 ,王奕忠 ,黄宇泽;联合检测血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及脯氨酸肽酶对肝硬化早期的评估[J];海南医学;2003年03期
2 杜耀民,邓林友,赵擎宇;122例急性散发型肝炎病原学分析[J];海南医学;2004年04期
3 杨小平,张琦,李树林,李玉,王志刚,张岳玺;肝炎肝硬化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J];海南医学;2005年01期
4 郑宗富,李东良,陈志群,洪国麟,陈少华,施水兰;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VAPCR定量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5年01期
5 张学峰;魏倪;靳慧斌;王颖;高维姝;;63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年11期
6 陈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碱酯酶的变化与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8年04期
7 苏海飞;张武;李雄;龚诗;陈悦文;周锡润;;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09年01期
8 李德恒;;硫普罗宁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肝炎7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0年13期
9 卢霞凤,王艳丽,郑玲;前列腺素E_1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海峡药学;2004年05期
10 陈飞;徐洁;谢冬梅;李跃;徐小珍;王珍珠;;二黄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刚;肖影群;尹燕跃;吴宝灵;余海滨;;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涂相林;;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学[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邬飞源;金剑;;F_(T3)F_(T4)作为重型肝炎及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欧书强;聂晓洁;邱自辉;陈虎;贺建萍;黎学翔;黄水根;赖道权;;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47例重型肝病的疗效研究及预后判断初探[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5 龙庆华;涂德幸;孙秀光;;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2例报告[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6 尹燕耀;肖影群;;慢乙肝患者肝组织内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特点[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刘鸿彬;张衍强;张桃凤;吴沁聿;;拉米夫定及联合大黄蟅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徐贞秋;徐龙;幸泽斌;龙涛;徐济民;;血清前白蛋白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9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冯建德;;苦参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婉玉;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因素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胡瑾华;核苷类似物治疗早中期HBV-ACLF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张爱民;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立新;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及非结构蛋白5A的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章保新;五加苷元对D-GaIN/LPS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陈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鲁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9 张倩云;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史华新;加味补肝散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损伤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进步;血浆DNA定量检测在鉴别诊断各种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华;HBV核心区启动子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D];郑州大学;2010年
3 周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积分与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松灿;肝康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CD_4~+、CD_8~+、IL-12及IFN-γ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5 张春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荣梅生;慢性乙肝患者CD8+细胞CD28的表达与肝组织病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徐玮;补肾清肝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肝肾阴虚证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卓婷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与乙型肝炎重症化相关的标志性免疫分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谭俊;吲哚氰绿清除试验(ICGR_(15))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黄燕;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慧芬;张淑凤;;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06期
2 邢同京,章廉,骆抗先,侯金林,何海棠,姜荣龙,文维群;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3 闫峻,申吉子,李东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T细胞亚群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2年06期
4 张敏,于海波,王福生,刘敬超,李筠;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细菌感染的关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米立军,侯军良,苏永臣;慢性重型肝炎83例转归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5年22期
6 林世德,李梦东,顾长海;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年03期
7 何东苟,陈柏铭,林勇平;病毒性肝炎患者两类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0年01期
8 文维群,章廉,胡章勇,张明霞,肖红,骆抗先;IL-18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1年04期
9 辛永宁,宣世英,孙樱;慢性乙型肝炎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3期
10 乔燕伟;游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霞,李艳杰,阎雪康,健于润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中维生素A和T细胞亚群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李朝阳,姚建宏,窦岩;多脏器功能不全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3 李建蓉,公瑞煜,孙辉,关武祥,黄汉菊;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年06期
4 刘庆国,姜尔烈,黄勇,周世勇,王荷花,何袆,王志东,王玫,周征,翟文静,冯四洲,韩明哲;T细胞亚群Ⅰ和Ⅱ型细胞比例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年05期
5 陆彪;梁丽俊;邓璐璐;赵银霞;;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6 王明圣;靳杭红;瞿良;陈宇英;吴晓庆;许发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细胞因子与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7期
7 李俊艳;占志萍;孔祥君;李维云;聂振华;;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9期
8 谭国平;陈桂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T细胞亚群特点及与球蛋白的相关性[J];现代医院;2011年12期
9 陈思瑞;彭兵;牛挺;王艺超;吴仲;周锦;陈小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分布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10 孙大军,祁功才,赵文光,贾润英;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攀;郑敏翠;旷文勇;;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细胞亚群变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2 任文英;乔振华;王宏伟;朱镭;张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亚群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李丹;吴南屏;H.Stefan;NB Brockmeyer;;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T细胞亚群上第二受体影响的研究[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立斌;魏军;杨宝珍;杨芝红;陈耀平;;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和木;熊红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患者T细胞亚群的定量检测与脾虚证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庆丰;戴美勇;陈威;丁继光;倪武;徐道振;;T细胞亚群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胡慧仙;金莱;魏斌;;硫唑嘌呤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谢胜;周晓玲;侯秋科;;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T细胞亚群影响的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亓传琴;虞定海;;“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梁丽俊;陆彪;邓璐璐;赵银霞;;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变化及意义[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健;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肾移植早期体内免疫状态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2 陈丽娜;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胡金川;红细胞免疫分子、T细胞亚群水平及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细胞癌的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张国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CD4~+T细胞Sirt1的表达及Resveratrol对CD4~+T细胞亚群及功能影响的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艺红;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细胞亚群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龚蕉椒;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及T细胞亚群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路路;鼻咽癌的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4 邝福军;二黄补白汤对白癜风(营卫失和型)T细胞亚群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杨柳;HBV相关肝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前期治疗机制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3年
6 袁通春;再生复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型)的临床及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曾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亚群变化及功能状态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郑君;隔药灸脐法对肾虚衰老患者T细胞亚群及衰老症状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关晓宁;益气消积膏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症状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邱宇杰;T细胞亚群及Tim-3~+细胞在免疫监测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HBV相关肝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前期治疗机制的初步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1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