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期与静止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比较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disease-like syndromes and serum homocysteine (Hcy)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 active and stationary stage. 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able of hepatitis cirrhosis was made by our group, and the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multi-center of the country.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etection indexes were unifi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t consensus formed by the research group,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of common syndromes and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on disease-like syndromes and the level of serum Hc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Hcy and the elements of common disease syndromes. Results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common disease-like syndromes in the active phase of 715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ationary stage, including blood stasis, yin deficiency, qi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 The serum Hcy level of activ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atic patients (P0.05). The results of non-staging and staging showed that the Hcy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Yin deficiency, dampness and heat, Qi stagnation and Yang deficienc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judgment group. The Hcy level of patients with blood stasis, deficiency of qi and water stopp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judgment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cy level between patients with static Qi stagnation and non-judging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cy level between QD group and non-judgment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common disease-like syndromes and the level of serum Hc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t active stage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dicating that the level of serum Hc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an reflect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and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e.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cy level and common TCM pathological syndromes, 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tudy of pathological basi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ommon TCM syndromes of hepatitis cirrhosis.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302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11CB505105)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No.2011CXTD08)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玲端;任幼红;马兴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2 罗富银;宋宗琴;;肝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3期
3 徐志红;陆国平;吴春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促发作用及其干预性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5期
4 张琳;吴秀艳;薛晓琳;李昕;王天芳;李宁;王思颖;赵丽红;葛舰;;基于现代文献的肝硬化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5 赵丽红;王天芳;薛晓琳;吴秀艳;李宁;李永纲;李昕;陈盛铎;孙凤霞;李秀惠;毛德文;刘燕玲;张厂;刘汶;张秋云;;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分布特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廖媛晖;高顺玉;张彦;李树德;冯维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石胜,陈健勇,黄华兴,卢岑;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8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1期
9 沈雄文,孙国红,孙关忠,毛飞;肝损伤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变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04期
10 雷燕;王振华;刘剑刚;;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客观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心祥,渠彦;自创黄芪复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2 郑传运;自拟参芪六草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3 杨通宝;软肝化纤汤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作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4 张茂根,张茂荣;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48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5 付月箫;张振强;谷灿立;李文现;田中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103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6 吴福宁;李猛;李振前;朱幼芙;;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7 张鸣;金晓东;;不同证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8 张照如;朱立雨;陈红;;亮菌甲素对慢性乙肝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J];安徽医学;2008年03期
9 吴娟;胡乃中;;肝硬化合并糖尿病9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10 杨中菊;胡乃中;;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刚;肖影群;尹燕跃;吴宝灵;余海滨;;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涂相林;;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学[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刘鸿彬;张衍强;张桃凤;吴沁聿;;拉米夫定及联合大黄嚺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冯建德;;苦参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6 席启辉;于强;彭伟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活动性肝硬化48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7 赖丽霞;王桂良;文萍;文剑波;徐林芳;龚敏;韩明;;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后肝硬化120例疗效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8 汤雄;袁涛;陶冶;;拉米夫定单药及其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标记与病理评价[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熊德琴;谢南;敖琴芳;;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雪芬;叶波;杨先知;陈瑜;鲁海峰;吴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应答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相关性[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宇捷;中老年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立新;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及非结构蛋白5A的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王鲁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5 史华新;加味补肝散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损伤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吴健;肝移植病人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于淑丽;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红兵;清化瘀毒滋养肝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邢同海;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氧化损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江;黄芪含药血清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细胞活性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国良;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及药物干预[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卓婷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与乙型肝炎重症化相关的标志性免疫分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黄燕;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原彤彤;h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米俊杰;BMP5和BMP 6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芳;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CE2及Ang-(1-7)的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孙瑛;中药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系统综述以及序贯META分析检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许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黎凤娇;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侯要素与其Ishak组织学评分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家明;;肝硬化患者血浆Hcy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2 陶志强;;肝硬化患者血清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3 吴友山;秦继宝;;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10和HA、PⅢP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6期
4 王玲珑;张春燕;;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C-肽测定的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6期
5 晏军,王煦;王绵之教授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刘伟峰,张步延,黄文增,关红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炎症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4期
7 邢杨波;郭航远;马孝泉;何红;;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6期
8 谭春雨;刘平;;肝硬化“虚损生积”病机理论溯源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王天芳;杜彩凤;王庆国;吴秀艳;王智瑜;赵燕;薛晓琳;邓华亮;岳宏;于丽丽;屈凯;于春光;徐雯洁;;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年10期
10 杜萱,吴畅;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J];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2 王耘;张志斌;马健;;基于证候规范研究成果的证候要素提取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年05期
4 何伟;程淼;乔文彪;田丙坤;邢玉瑞;;证候要素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探析[J];中医杂志;2013年11期
5 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6 李宇航;;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7 朱新冰;封继宏;周震;王强;刘恩顺;;229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中医;2009年02期
8 汤艳莉;王阶;;证候要素理论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9期
9 孙燕;任廷革;王庆国;刘晓峰;张帆;汤尔群;;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证候要素与“象”关联的挖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7期
10 汤尔群;任廷革;刘晓峰;张帆;孙燕;;基于方剂数据挖掘的证候要素间关联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天芳;袁世宏;;证候/证候要素研究的分类假说与方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斌;王永炎;王志国;;辨识证候要素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春光;王天芳;吴秀艳;赵燕;李志更;王庆国;;基于专家经验辩证的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及相关症状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淑华;黄宣;吕宾;连建伟;王坤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9 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宋观礼;;外感病因中证候要素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于丽珊;证候要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二次协调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王阶 李军 姚魁武;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天芳邋吴秀艳 赵燕 王庆国;五种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崔芳;为痴呆诊治找到中医方案[N];健康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徐亚静 整理;从基础到临床全面开花(下)[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以象为素 以素为候 以候为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基于症状单元临床特征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龚燕冰;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的证候要素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3 史梅莹;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理化指标关系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卫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证候要素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张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佳佳;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龙子弋;基于证候要素的痴呆证候分型量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赵燕;基于多种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抑郁症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黎元元;糖尿病证候要素提取与应证组合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10 鱼浚镛;抑郁症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萌;基于文献研究胃溃疡证候要素分布组合及用药规律的探析[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2 宋瑞敏;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脾虚证在七种脾胃疾病中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宋烨闻;冠心病PCI后早期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耿洪娇;失眠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调查与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5 金园园;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雷威;便秘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董洪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与证候要素相关性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陈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伤寒论》“方—证要素对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朱晓晨;抑郁症相关失眠证候要素及虚实证候间多导睡眠图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5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16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