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2年
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
时利可
【摘要】:背景与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人们普遍认为IBS的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最近有一些资料提示IBS可能与肠道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 SIBO)有一定的相关性。本实验应用葡萄糖呼气氢试验(glucose hydrogen breath test, GHBT)诊断IBS患者SIBO发病情况,了解IBS患者SIBO发生率和正常人间有无差别;了解腹泻型和便秘型IBS患者的SIBO发生率有无不同;来分析IBS与SIBO相关性。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1年3月到2012年1月到本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及住院治疗,符合实验标准的IBS患者42例,来自本院身体健康的职工13例。对42例IBS患者(试验组)及1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按大便性状将42例IBS患者分为腹泻型IBS(IBS-D)组、便秘型IBS(IBS-C)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GHBT检测SIBO情况,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SIBO阳性率和呼气氢所有浓度值,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和呼气氢浓度值比较,进一步证实IBS和SIBO之间的关系。 结果 IBS组42例中检出30例存在SIBO,阳性率为71.43%;对照组13例检出1例患者存在SIBO,阳性率为7.69%;两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BS-D组、IBS-C组阳性率分别为68.18%和75.00%,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SIBO在IBS病人中发生率很高,IBS与SIBO关系密切;但IBS分型与SIBO相关性无差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研究现状和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云生,周殿元,张万岱,宋于刚,张振书,冯福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电活动和胃肠激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3 刘雁冰 ,刘菲 ,袁耀宗;肠道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4 陈忠龙;吴小南;;肠粘膜屏障与胃肠疾病[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5 孙刚,杨云生,彭丽华,王巍峰;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6 张细元;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年04期
7 丁元伟,何兴祥,赵英恒,陈德;便秘型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8期
8 林金坤,陈旻湖,陈祺,李初俊,胡品津;肠易激综合征电子气压泵(barostat)肛门直肠运动感觉功能测定[J];胃肠病学;2003年S1期
9 潘国宗;;肠道感染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2006年06期
10 查慧;谢小平;侯晓华;;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直肠顺应性[J];胃肠病学;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英;于洪川;王寒;;试验性趾叶炎小鼠肠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2 左戎;王巧民;;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与IL-2、IFN-γ的表达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左戎;王巧民;张旭;胡闻;杨清峰;;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钦丹萍;康年松;韩建新;任永葆;占永标;;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屈景辉;杨向东;;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01期
6 杨向东;赵向东;岳朝驰;陈小朝;;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04期
7 翟俊山,李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与免疫细胞变化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9期
8 董文珠,邹晓平,邹多武,李兆申,许国铭,朱爱勇,龚燕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神经肽阳性纤维与肥大细胞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赵菊辉;董蕾;郝筱倩;;多种胃肠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运动功能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林咸楚;黎宏章;曾万里;;副伤寒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情况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储浩然;丁义侠;薛西林;孔红兵;;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机理研究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储浩然;丁义侠;薛西林;孔红兵;;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机理研究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尹小君;;从脑-肠轴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中医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甘淳;徐义勇;;疏肝理气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调节胃肠激素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5 戚莉;周恩华;吴焕淦;马晓芃;黄文燕;秦秀娣;;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6 支晨阳;周建华;;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临床研究进展[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石君杰;戴玉英;王海云;;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细胞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8 文学铨;;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亮见;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迟玉花;基于脑肠相关理论的灵菇合剂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动力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杜广中;针灸足三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晶;冯五金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继承及运用“六位一体”理念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利华;肠道感染、精神因素、应激与肠易激综合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杨崇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晓刚;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脾胃湿热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姚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9 朱青艳;电针上巨虚对急性束缚应激大鼠结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中枢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10 薛冰;肠炎后肠系膜传入神经敏感性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花;益气健脾法治疗化疗后腹泻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梁育岑;大黄对围手术期不同时间肝部分切除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朱力阳;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贺晓芳;白术茯苓汤及提取组分对脾气虚泄泻大鼠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马锋;情志干预配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D-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杨雪艳;PAR-2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中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陈啟铭;肠三针结合灸百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梁小霞;不同证型便秘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研[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董倩;加味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郭红;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多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兆申,詹丽杏,邹多武,许国铭,满晓华,龚艳芳;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云生,周殿元,张万岱,宋于刚,张振书,冯福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电活动和胃肠激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3 王伟岸,钱家鸣,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李延青,王艳梅,吕国苹,顾晓萌,郭玉婷,左秀丽,张海燕,李君曼;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J];胃肠病学;2003年S1期
5 林金坤,陈旻湖,陈祺,李初俊,胡品津;肠易激综合征电子气压泵(barostat)肛门直肠运动感觉功能测定[J];胃肠病学;2003年S1期
6 詹丽杏;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10期
7 任一鸣,何绮娜,刘洁东,何平,冯子坛,王玉瑾;乳果糖氢呼吸试验测定口-盲肠传递时间[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8 陈仕珠;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华人消化杂志;1998年12期
9 詹丽杏,邹多武,许国铭,李兆申,尹宁,张梅琴;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结肠运输试验及直肠感觉阈值比较[J];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01期
10 穆标,王邦茂,刘之武,黄乃霞,刘文天;一氧化氮能神经调节异常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玉,周清振;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43例[J];国医论坛;1998年04期
2 合一;;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J];药物与人;2001年03期
3 陈仕珠;;去郁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药学实践杂志;1988年03期
4 王振坤;;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8年05期
5 ;肠易激综合征科研病例选择标准[J];临床荟萃;1992年02期
6 高正今;曾祥质;;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2年04期
7 陈孝明,察立勉,潘秀珍;肠易激综合征的肛门直肠动力特征[J];中华消化杂志;1994年S1期
8 陈雅民,丁广庭,傅清源;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01期
9 王琦;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崔新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年松;钦丹萍;;精神心理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中医情志理论对其认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吴佳愉;袁耀宗;;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赵文周;安巧花;;痛泻要方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2例[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廉验特色选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曾耀明;黄腊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4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陈英;;辨证论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吴允耀;;从心小肠藏象论治肠易激综合征[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杨传华;迟莉丽;;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泽奇;邱新建;;从肝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小琴;;情志相关性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N];沈阳日报;2010年
2 关春苓;[N];消费日报;2003年
3 ;[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邢远翔;[N];健康报;2003年
6 丹文;[N];民族医药报;2003年
7 王文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王润华 张延荣 纪平;[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主任医师 龚经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10 施仁潮;[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康;肠易激综合征CGC致病和AWA治疗的二步效应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魏建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龙艳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免疫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耿诚;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闫兴丽;蜘蛛香环烯醚萜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陈永萍;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不同证型结肠电、脑肠肽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7 陈锡强;易激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程宏辉;疏肝健脾法对IBS内脏高敏感性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余颖聪;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分析及诊治新体系的构想[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姚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彬;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各型的精神心理因素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淑洁;浙江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生活质量评价[D];浙江大学;2003年
3 梁炳君;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的研制与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时利可;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维;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评价[D];延边大学;2010年
6 陈智豪;中药肝脾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周德平;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庄惠三;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彭丽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建立及其肠道致敏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10 浦裕美;P物质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1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