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albumin (ALB), prealbumin (PAB), cholinesterase (ChE) and bile acid (BA) in evaluating liver function and prog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he levels of ALB, PAB, ChE in cirrhosis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but the level of B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作者单位】: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资助课题(No.20101064)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年01期
2 朱玉;王启之;燕善军;;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3 戴震;;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总胆汁酸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3期
4 王利霞;李素彦;;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硬化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8期
5 卢小容;祁彩霞;黄娟;;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及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12期
6 李进春;;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瑛;;中医药干预性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孙丽;;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IL-10和TGF-β_1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4期
3 陈刚;;56例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1期
4 韩志启;朱增红;;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3期
5 徐有青;翟庆玲;张倩;马红;张福奎;贾继东;;酒精性肝硬化的常用实验室指标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4期
6 鲁晓岚;董蕾;张宽学;王进海;龚均;张军;延华;;水飞蓟宾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6期
7 姜佳丽;展玉涛;李莉;;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1期
8 解东涯;金泽秋;潘美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年06期
9 杨晓筠;;熊去氧胆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胆汁淤积患者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1期
10 贺冬林;;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信志;补肝健脾、化痰通脉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一民;黄学梅;易琳;赖年钰;吴立翔;刘预;;血清PA、ALB及TBA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年34期
2 王文英;;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中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1年31期
3 廖琳;王峰;吕金龙;;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2007年08期
4 贾艳会;刘树业;丁贤;;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及其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年20期
5 聂青和;周天仇;;临床肝病研究十年回顾及展望[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01期
6 谢华晶;国文;;血清胆汁酸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7 李丽;李守霞;;血清胆碱酯酶及总胆汁酸联合检测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河北医药;2009年14期
8 肖建国;刘娓玉;施文杰;;肝硬化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及总胆汁酸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12年06期
9 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财成;张经宇;黎静;邹海虹;陈唐勇;;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2007年06期
10 唐静;;肝病患者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金,邱福印,何秀华,韩金生;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武警医学;2000年04期
2 顾彦;王云峰;朱圣姬;黄应平;;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3 赵虎;庞艳玲;张敏;岳宁宁;吕庆銮;张苗;王怀友;;伊文思蓝作荧光探针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氨苄青霉素之间的竞争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史洪伟;陈志兵;曹稳根;;曙红Y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J];光谱实验室;2009年06期
5 郑欣;陈宁生;孙丽莉;毕红萍;;阿维菌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4期
6 张改清;席小莉;;荧光染料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7 付彩霞;王文萍;;维生素C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化学试剂;2011年08期
8 江书庆;信建豪;窦运修;;直接电位法研究铅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8期
9 邓贤碧;梁国栋;;应用鸡和小牛血清代替牛血清白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含量[J];天津医药;1984年10期
10 林菊香;杨静婷;;血清白蛋白与脑卒中的关系[J];江苏医药;198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槐永军;马壮;史亮;陈萍;;血清白蛋白及血尿素氮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曹小敏;李杰;刘欲文;汪存信;;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稀土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热变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苏文翠;章伟光;罗妙丽;殷霞;范军;;血清白蛋白对手性分子识别[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辉;潘婕;罗本燕;;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关系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艳;柴之芳;石伟群;;铀酰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李霞;汪存信;李杰;王志勇;;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微量热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吴霞;冉德焕;谭业邦;杨景和;;葫芦[6]脲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陈宇;肖盛元;Waqar Ahmad;张镇松;邓玉林;;葡萄糖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酶促修饰作用[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9 董婧;边建红;晋卫军;张昭;;荧光法研究可分解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变性作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蔡雪梅;李建晴;景顺杰;;两种食用合成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马爱平;转基因水稻胚乳可提取血清白蛋白[N];科技日报;2012年
2 万同己;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波;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徐洪亮;小分子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梁彦秋;铜(Ⅱ)镉(Ⅱ)、几种小分子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鑫;中药丹参活性成分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李向荣;抗氧化剂和自由基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微量热和谱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章悦;基于线粒体靶向的药(毒)物与线粒体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武汉大学;2011年
7 阎波;Cu(Ⅱ)、Zn(Ⅱ)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9年
8 张秋兰;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瘦肉精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规律[D];南昌大学;2011年
9 王春;药物活性成份在线富集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及其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董学艳;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相互作用模式及纳米颗粒形成的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臻强;酸度、脲对牛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结合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2 薛春丽;荧光光谱法研究猩红S及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机理[D];河北大学;2011年
3 赵锦;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蛋白质新分析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朱瑞瑞;多种测试手段研究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2年
5 刘哲;几种金属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春哲;几种嘌呤类抗病毒药物的伏安行为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陈勤;牛血清白蛋白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王斌;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余燕敏;合成抗菌药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及其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惠英;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14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21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