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CRP、PCT、IL-6对评价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9-02 07:06
【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SIRS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SIRS后第1、3、7天检测CRP、PCT、IL-6水平,观察CRP、PCT、IL-6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1天两组比较CRP、PCT、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两组相比较PCT、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CRP明显下降(P0.05);第7天两组CRP、PCT、IL-6比较,好转组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同组相比,死亡组CRP、PCT、IL-6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PCT、IL-6第3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第3天、第7天明显下降(P0.05),好转组PCT、IL-6第7天与第1天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 CRP、PCT、IL-6的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与PCT、IL-6相比,CRP更能迅速反应病情改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procalcitonin (PCT) and interleukin-6 (IL-6)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to explore the ability of predicting prognosis of these indexe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RP, PCT and IL-6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first day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CT and IL-6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third day (P 0.05); CRP in the improve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on the seventh day, CRP, PCT and IL-6 in the improve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death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s of CRP, PCT, IL-6 on the first day, the third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PCT, IL-6 on the third day and the first day (P 0.05). CRP on the third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PCT, IL-6 on the seventh day in the improve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day (P 0.05). Well, compared with PCT and IL-6, CRP can react more quickly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科;
【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2013624)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年04期

2 武建国;正确地解读CRP[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5期

3 柯纪定,马海峰,魏晓晶;肝硬化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5年09期

4 赵蔚;王景玲;瞿志军;李国航;;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重度慢性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沈丽娟;吴锡平;关云艳;王倩;王亮;孙月雯;王金桂;肖涛;;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急诊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鸿濂;;当飞利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1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刘鸿;刘建军;纪建红;;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不同ALT水平患者HBe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林爱清,那日苏;病毒性肝炎胆道系统损害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陈定潜;刘大凤;李继科;叶庆;周晓飞;王林;胡蓉;王丽;高峰;段萌;毛创杰;;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施纯礼;朱月永;;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安纪红;;安络化纤丸联合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34例对肝纤维化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5年01期

7 许春海;孟冬梅;;安络化纤丸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评价[J];传染病信息;2005年01期

8 江家骥;阚志超;刘家俊;郑瑞丹;杨嘉恩;陈达;杨铮;;不同剂量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5年02期

9 周建丽;张继万;王海滨;隆莉;王滨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J];传染病信息;2005年02期

10 周舞;;重型病毒性肝炎174例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中华;郭岑;李丽娟;;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联合治疗乙肝临床疗效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3 汤雄;何秀琴;陈葵;杨生晟;;放射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4 孙秀光;;丹参注射液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张文华;梁春辉;唐海涛;陈永国;王沛;罗永生;;不同血浆置换速度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观察[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胜生;王永忠;;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拉米夫定临床应用反应[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罗国庆;王康敏;蔡亚君;周世龙;陈丹;;养血柔肝法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芹;刘政芳;潘晨;张元芬;林恢;陈玮;郑凯凤;;早期结肠透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林恢;李芹;张娟娟;;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观察[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全忠;;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53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耀;鲎抗内毒素因子模拟肽CLP-19抑制LPS的免疫应答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张宁;基于meta分析及无创性诊断的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3 来要良;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中医证候学特点及益气活血解毒法对其干预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高敏;C/EBPs诱饵寡核苷酸对脓毒症小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焦京;基于蛋白质组学策略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王慧娟;血清miRNAs作为脓毒症标记物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7 朱武晖;PARP抑制剂5-AIQ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李华蓉;柯里拉京对脓毒症过程中TLR4信号通路的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朴荣利;大鼠胰腺星状细胞系的建立及其介导胰腺纤维化、炎症、免疫功能的评价[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李洪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诊断及指导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芳;脂康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杜云;加味扶正散邪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盼;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和套扎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吴学贵;LPS刺激点带石斑鱼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差异性分析[D];海南大学;2011年

5 杨健全;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11年

6 苑广芬;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CRP与HCY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白山岭;牛黄参胶囊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谢静;清热解毒化浊片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9 洪素卿;不同剂量清热解毒化浊片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10 肖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英,刘红联;降钙素原: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标志物[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2 杨霞,刘宏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3 李锦祥;李月华;;脑利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冀晓俊;段美丽;李昂;;BNP检测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年04期

5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1期

6 刘力生;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12期

7 金亚平,秦光明,张松照;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会兴,胡俊兴;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中原医刊;2003年17期

2 王有峰;李洁冰;王东丽;;CRP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10期

3 ;不同生化方法在慢性复发性胰腺炎(CRP)诊断中的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1998年03期

4 鲁雪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及意义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08期

5 刘岚,龚曼子,胡怡,陈琼,陈元;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CRP定量检测的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2年07期

6 朱晓多;邹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CRP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04期

7 侯哲;朱永彪;;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支架内再狭窄关系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11期

8 孟宪华;王洁;蔡迪娅;吴瑞杰;郑治纲;;CRP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年04期

9 冯绍谦;江兴华;徐焱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CRP的临床应用(附19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03期

10 明静;;降钙素原及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兰波;范丹;;CRP在鉴别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初诊发热原因中的临床意义[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2 戴学军;陆东红;;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CR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3 张慧斐;王冬莲;阮奕;何小帆;;D二聚体、CRP及脂联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垦;汤斌;梁坚;王婉梅;曹军;;检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的临床意义(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吕圆圆;刘艳霞;孙慧君;;熊果酸抑制肝脏合成CRP及对CRP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6 邵波;滕灵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TNF-α、IL-6及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浩;方邦江;张静U,

本文编号:2218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218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