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表面肌电信号评价呼吸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8-09-19 10:50
【摘要】:目的利用表面肌电测量腹肌、膈肌和盆底肌肌电改变,评价呼吸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共3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6例),治疗组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电刺激训练(15例)。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两组选用便秘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检测膈肌和下腹肌表面肌电均方根,Glazer法评估盆底肌肌电参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便秘评分系统评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膈肌和腹直肌均方根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膈肌肌电均方根值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Glazer法评估两组患者前基线、后基线波幅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前基线波幅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电刺激训练可有效提高膈肌、腹肌收缩力,降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增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espirator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y measuring the myoelectric changes of abdominal, diaphragm and pelvic floor muscles. Methods A total of 31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digital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lvic floor biofeedback alone (16 case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respirator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pelvic floor biofeedback therapy (15 cases). The 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stipa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MG) techniqu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MG parameters of the diaphragm and lower abdominis muscle by Glazer method.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mean square root (RMS) of diaphragm and rectus abdominis wa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P 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an square root value of diaphragm and rectus musc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an square root value of diaphragm musc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Glazer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erior baseline, the amplitude of the posterior baseline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baseline before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of respirator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ractility of diaphragm and abdominis, decrease the excessive activity of pelvic floor muscle, and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lvic floor biofeedback therapy to improv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分类号】:R57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雷;刘亚康;张鸣生;;应用不同频率、部位腹肌电刺激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12期

2 徐辉,柯美云;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J];临床内科杂志;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韵怡;张鸣生;李新平;张雷;梁桂英;;表面肌电信号评价呼吸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7年03期

2 张婷;葛宣宣;贾慧敏;焦成渠;;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脑桥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年07期

3 李妮妮;;品管圈预防骨科卧床患者100例便秘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年09期

4 孙宇立;潘京一;王莉萍;潘杰;杨隽;洪新宇;;润肠通便功能试验中造模剂的选择[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4年06期

5 赵晓丹;何超;;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6 顾巧萍;;肿瘤化疗患者便秘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年22期

7 李超;刘仍海;;功能性便秘的情志致病机理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03期

8 黄晓梅;;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01期

9 江雅;周小香;蔡莉;;腹部经络及足底穴位按摩预防慢性心衰病人便秘的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年12期

10 李剑明;袁正伟;徐微娜;于树鹏;张彩霞;裴著果;;核素显像在无肛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中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2 王亚旭,时德,刘宝华;慢传输性便秘结肠阿片受体的病理生理改变[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菁,任文海;胃肠通治疗功能性便秘20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1年03期

2 葛美芳;大黄穴贴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0期

3 田养年,邓淑玲,丁馥,张武智;通便灵治疗功能性便秘3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09期

4 张敏艳;岳翠萍;李改珍;;聚已二醇4000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6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06期

5 李可;;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07期

6 阿力马斯·阿斯哈尔;王峰;;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及其诊断与治疗[J];地方病通报;2009年03期

7 太京华;金珍婧;潘留兰;;小麦纤维素治疗女性功能性便秘的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5期

8 张云波;颜春艳;;药罐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谭淑文;王霞;陈小容;;中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64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10 毕俊花;;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在功能性便秘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习书;刘承报;;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田振国;;辽宁中医药大学肛肠医院功能性便秘的诊治暂行规范[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3 甘爱萍;张飞;;调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媛玲;;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饮食护理及防治[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朱萍萍;王凡;;功能性便秘的综合治疗[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6 雷英;;高压低频交流电场治疗功能性便秘49例疗效观察[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绍能;李游;燕东;吴红梅;;便秘复汤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朱萍萍;王凡;;功能性便秘的综合治疗[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9 徐瑾;;疏肝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患者60例[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10 柯美云;;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从普芦卡必利临床研究引发的思考[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邋特约记者 关玲;针灸对功能性便秘很有效[N];健康时报;2008年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蒲昭和;按摩肚脐缓解功能性便秘[N];保健时报;2010年

3 胥晓琦;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冯文林;吴弥漫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万同己;聚乙二醇4000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上海市中医医院 徐世芬 主治医师;功能性便秘的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7 杜长江;告别便秘 预防慢病(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许晓华;孩子腹泻可多吃玉米[N];健康时报;2007年

9 赵晴晴;不用药物治便秘方法有哪些?[N];健康时报;2004年

10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张孟喜;功能性便秘的日常防治[N];家庭医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军;PedsQLTM 4.0在功能性便秘患儿及其家庭生存质量研究中的适用性[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王郁金;基于VIP-cAMP-PKA-AQP3通路的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吴义春;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的功能性便秘证候分布及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戴元蔚;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董洁;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检测及泻药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樊志奇;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王军;功能性便秘分型诊断学与治疗学试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袁维堂;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及手术治疗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钟峰;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许啸虎;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银龙;福州地区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证素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杜明民;1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候及常见病因的分布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赖春玉;电针治疗女性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刘桂琴;黄芸通便方治疗脾气虚弱型老年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赵统秀;运肠润通汤治疗脾气虚弱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6 石杰;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陈熹;福州地区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病因及体质学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冯程;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杨明;“调肠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蔡洁;调肝通腑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49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249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