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体脂成分及膳食营养素摄入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6 19:42
【摘要】:目的探讨膳食营养因素、人体成分分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82例(NAFLD组),正常对照者82例(对照组),对被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人体成分分析及肝脏超声检查。收集其体检报告,利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状况调查表对个人一般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其膳食种类和摄入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总能量、脂肪的摄入量、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百分比(PBF)、腰臀百分比(WHR)均明显升高,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血尿酸(UA)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NAFLD患者体脂成分测定及其膳食营养素摄入调查,NAFLD组人群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人体成分分析与饮食因素相关性很大,高能量、高脂肪是NAFLD的膳食危险因素,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内脏脂肪面积高是NAFLD的患病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nutritional factors,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NAFLD) occurr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NAFLD (NAFLD group) and 82 normal controls (control group)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physical measurement,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liv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The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ourselv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status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etary type and intak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nergy, fat intake, body mass index (BMI), visceral fat area (VFA), body fat percentage (PBF), waist hip percentage (WHR) in NAFL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FBG)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NAFLD group. Triacylglycerol (TG), alanine 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transferase (AST),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and serum uric acid (U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cholesterol (TC), urea nitrogen (BUN), creatinine (C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body fat composition and dietary nutrient intake in NAFLD patients, the dietary structure of NAFLD group is not reasonabl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dietary factors is very large. High energy and high fat are the dietary risk factors of NAFLD, obesity. Hyperglycemia, hyperlipidemia and high visceral fat area were risk factors for NAFLD.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基金】:安徽省年度科研项目(编号:1301043019)
【分类号】:R57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非;澳门护士的膳食结构调查[J];营养学报;2000年01期

2 詹tD,朱宝玉,吴绍彬;河南农民膳食结构中不良趋势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3期

3 林桂洪,刘姝倩,苏江莲,胡先芝,姚崇华,贾培琪,张芸;社区膳食干预效果评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段红,张丽;合理膳食结构及有关措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5 盛伟,胡玉华,李剑平,赵茂辉;沈阳市老年人2000年与1995年膳食结构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8期

6 ;改善膳食结构 增强人民体质[J];中国供销商情;2003年07期

7 张予平,王立萍,孟伟;日托幼儿园幼儿膳食供应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8 赵宏;青海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状况变化研究[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关于改善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食用菌,增强人民体质的倡议[J];食用菌;2003年04期

10 许言午,王芳芳,张江虹;儿童膳食知识干预近期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慧;黄明骆;邓峰;杨国光;陈瑞仪;;广东城乡居民十年膳食结构的变化特点[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张晶;袁丽娟;魏梅;;3-6岁超重肥胖儿童膳食结构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吴永宁;;膳食结构与疾病谱的生态学变迁[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陈兴乐;唐振柱;林霞;张惠君;陈正清;;1959~2002年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付泽建;马文领;陶懂谊;徐广飞;郭俊生;;长途货运司机膳食结构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6 黄磊;赵耀;;北京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闫雅更;孙淑芝;孙璐;孙文广;徐东华;;膳食结构与经济收入关系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王在民;黄炳文;冷毅;徐建华;范辉;张燕;;山东省城乡居民1982-1992年膳食结构变化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9 侯为道;李建华;谢先国;李晓辉;;成都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变化及改进建议[A];四川省营养学会1997年学术会议暨妇幼营养保健学习班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10 丁军辉;;温岭市职业女性的膳食结构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绪琴;专家讲解科学膳食和粮食加工知识[N];毕节日报;2008年

2 李玉玲;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选择科学健康生活[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纪京林;老人膳食:粗细搭配保安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陈雪寒;用纤维编织膳食结构[N];保健时报;2003年

5 马志德;幸福指数虽居首 膳食结构需调整[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刘长忠;专家认为调整膳食结构是补钙最佳途径[N];云南政协报;2000年

7 冯杰;合理调配膳食 提高饮食质量[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8 秦文;微机操作者的膳食[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刘垠;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失衡[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朱安平;“膳食革命”风起云涌[N];中国妇女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瑛;我国居民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状况及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李筱薇;中国总膳食研究应用于膳食元素暴露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3 王劲;养老机构老年人群的膳食评价及其硫胺素和核黄素需要量估算探讨[D];复旦大学;2008年

4 周继昌;稳定性同位素评价彝、藏族成年男子代表性膳食中铁、锌吸收率及膳食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5年

5 彭咏梅;膳食不饱和脂肪酸与儿童相关健康问题的人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田颖;中国青年女性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7 王昕晔;吉林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及综合干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爽;湖北居民膳食与营养变迁及糖尿病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松权;基于小域估计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牛小丽;膳食来源的人群汞暴露水平的定量分析及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翔;云南贫困山区五个高海拔山村居民膳食多样化现况及对策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林风;长沙市大学生膳食结构与体质健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5 董晓伟;学龄前儿童膳食搭配信息化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6 彭容;重庆市巴南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膳食筛查模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胡e,

本文编号:2315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315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