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否细胞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毒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1 10:13
【摘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既往,肝脏的免疫功能曾被学者们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肝脏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肝脏免疫由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循环中的其它成份共同组成,其中固有免疫最为关键。枯否细胞(KC)是肝脏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KC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在肝脏的免疫防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KC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以清除内毒素和其它来自循环中的外源性物质,也可以去除机体内的细胞碎片、病毒、细菌、凋亡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等,在受损及感染后引起炎症反应。K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激活辅助T细胞参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另外,KC也是机体最具分泌活性的细胞,可以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参与调节稳态、宿主抵抗、炎症等多种免疫反应。值得注意的是,KC还与很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对乙酰氨基酚(APAP),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广为应用的解热镇痛药之一。在美国及欧洲国家,每年约有45%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由过量使用APAP引起。在我国,APAP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除直接应用外,还是很多中、西药物的重要成份,市面上约有80%已批准抗感冒药(如:感康、泰诺、白加黑、百服宁和快克等)含有APAP。由于人们医疗知识缺乏,对药物认知不足,错误、过量服用或交叉服用含APAP成份药物的情况仍经常发生,导致患者严重肝、肾损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也不为少见。既往,APAP诱导的肝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在毒性发挥早期阶段肝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代谢事件。然而,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固有免疫在促进和加剧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KC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包括APAP在内的多种药物性肝损伤模型中得以证实。在炎性反应中,破损的肝细胞释放的细胞信号和死亡肝细胞释放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均可激活KC。活化后的KC通过释放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ROS和RNS进一步促进肝损伤及炎症反应的进展。另一方面,KC亦可以释放具有肝脏保护效果的细胞因子IL-4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因此,KC在APAP诱导的肝毒性损伤中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近年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应用氯化钆和/或脂质体包裹的氯磷酸盐(CLO)使小鼠/大鼠肝脏内KC耗竭后观察APAP过量时肝损伤情况以评价KC在APAP诱导的肝毒性损伤中的作用。但是,实验结论未能统一,KC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仍具争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KC在APAP诱导的肝毒性损伤的作用及可能原因。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建立KC缺失的APAP诱导的肝损伤动物模型。首先,经由小鼠尾静脉注射150ul脂质体包裹的氯膦酸盐溶液(CLO,5mg/ml),CLO可被KC内吞并产生KC耗竭效应,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脂质体溶液(LIP)。在LIP/CLO作用后的24h,即KC耗竭后再经腹腔注射毒性剂量的APAP(500mg/kg)以建立KC缺失的APAP诱导的肝损伤动物模型。血清ALT及肝脏病理切片将用于肝损伤程度的分析。肝非实质细胞及淋巴细胞被分离出来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进行KC耗竭效果评价及细胞亚型分析。使用免疫组化F4/80抗体对肝脏组织切片中KC进行识别并进行KC耗竭效果评价。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小鼠肝脏中细胞因子(TNF-α, IFN-γ, IL-6,IL-1-α, IL-1-β)及趋化因子(CCL2,CXCL1)含量。使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以评价肝细胞增殖及损伤修复情况。为除外CLO及KC缺失对APAP药物代谢的影响,肝脏谷胱甘肽(GSH)浓度将通过Tietze法测得,CYP2E1蛋白质表达将通过western blot法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KC在注射CLO24h后被基本耗竭。CLO对NK、NKT、T细胞及B细胞并没有产生影响。与预注射LIP的对照组相比,预注射CLO致KC耗竭的实验组动物在APAP所导致的肝毒性损伤的早期(6h)损伤程度较轻。其证据为,在给予APAP6h后相对较低的血清ALT(对照组为1598±257U/L,预注射CLO组为808±164U/L,p0.05)及明显减少的小叶中央区坏死面积(35.5±7.0%和14.5±7.7%, p0.05)。在APAP用药6h后与预注射LIP的对照组相比,预注射CLO致KC缺失组动物肝内浸润的炎性单核细胞(CD11b+,Ly6Chi)、招募巨噬细胞(CD11b+, F4/80+)和中性粒细胞(CD11b+,Ly6Ghi)较少,肝脏内趋化因子(CCL2,CXCL1)及细胞因子(TNF-α, IFN-γ, IL-6)mRNA的表达较低。但是,在给予APAP24h后,两组在血清ALT水平,肝脏病理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且预注射CLO组小鼠肝脏内炎性单核细胞、招募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在APAP注射后24h后,达到了与对照组相近水平。由APAP诱导的肝损伤在APAP给药后72h基本恢复,APAP给药后48h及72h两组血清ALT及肝脏病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另外,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在给药后24h,48h及72h均无差异。两组间肝脏CYP2E1蛋白以及GSH消耗水平在APAP给药后组间均无差异。 以上结果显示KC在APAP诱导肝毒性损伤早期具有促进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C分泌具有促炎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及分泌趋化因子致招募炎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有关。但是,KC的缺失未对肝损伤后期阶段及再生阶段的组织修复产生影响,可能是新招募的炎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代替KC发挥了抗炎性及创伤修复功能。综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KC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早期具有损伤促进作用,为APAP诱导肝毒性损伤早期炎症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另外,提示了肝脏固有免疫与药物性肝损伤之间的密切联系,肝脏作为免疫器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
本文编号:250839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游绍莉;朱冰;荣义辉;臧红;刘鸿凌;张爱民;辛绍杰;;120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2508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5083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