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25 21:49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胶囊内镜(CE)与CT及MR小肠成像(CTE/MRE)对小肠疾病(SBDs)的诊断价值,评价CE在SB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索了从2000年到2018年7月在PubMed和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CE与CTE/MRE对SBDs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语种为中英文,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应用QUADAS-2评估偏倚风险。应用Meta-Disk软件和Stata软件,以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95%可信区间诊断率(DOR)作为反应量,计算ROC曲线下面积,采用Cochrane Q和I~2估计进行统计学异质性评估。漏斗图检验发表偏移。最后,通过Z检验比较CE和CTE/MRE对SBDs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7篇研究,其中英文文献15篇,中文文献2篇,文献质量比较高。在随机效应模型下,CTE诊断SBDs的汇总敏感性为0.85[95%CI(0.75,0.91)],合并特异性为0.76[95%CI(0.58,0.87)],合并阳性似然比3.5[95%CI(1.9,6.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2,0.36)],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7[95%CI(6,49)]。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AUC=0.88[95%CI(0.85,0.91)]。CTE诊断SBDs的合并敏感性为0.79[95%CI(0.67,0.87)],合并特异性为0.88[95%CI(0.78,0.94)],合并阳性似然比6.6[95%CI(3.1,13.9)],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4[95%CI(0.14,0.41)],合并诊断比值比为27[95%CI(8,92)]。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AUC=0.90[95%CI(0.87,0.92)]。MRE诊断SBDs的合并敏感性为0.83[95%CI(0.74,0.90)],合并特异性为0.87[95%CI(0.78,0.93)],合并阳性似然比6.4[95%CI(3.6,11.6)],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9[95%CI(0.12,0.31)],合并诊断比值比为34[95%CI(14,83)]。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AUC=0.92[95%CI(0.89,0.94)]。通过计算Z值查P值表得到P值0.05,CE与CTE和MRE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在诊断SBDs的敏感性较高,MRE在诊断SBDs的特异性较高,CE和CTE/MRE对SBDs的诊断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临床实践中CE检查有其优势,但影像检查可以弥补其不足,CTE/MRE可作为CE检查的补充,而不能替代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艺艺;张永;;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作用的初步研究[J];健康之路;2016年11期

2 丛冕;;儿童小肠疾病57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2年08期

3 赵坚敏;郑萍;;原发性小肠疾病28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9年10期

4 严晓伟;郑民华;;腹腔镜在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5 王崇文;黄缘;;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与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1期

6 郑民华;马君俊;;小肠疾病诊治中的某些问题与对策[J];腹部外科;2006年06期

7 智发朝;;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与评价[J];腹部外科;2006年06期

8 夏忠胜,詹俊,钟英强,张世能,王凌云,苏红,朱兆华;综合医院原发性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04期

9 詹俊,甘小玲,吴小铃,李劲高,曾志勇;224例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10 江艺;小肠疾病诊断新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飞;;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消化系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陈洁;;小肠疾病的诊断[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殷士蒙;黄惠茹;杨皓;孙荣跃;宋恬;;小肠疾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4 殷士蒙;沈岚;宋恬;孙荣跃;黄惠茹;;小肠疾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马阿火;;小肠疾病的诊治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红灵;;重视对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陈伟;张靖;张瑞;朱金水;;我国小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智能内镜无创诊断探讨[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8 智发朝;岳辉;白杨;徐智民;姜泊;肖冰;周殿元;;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9 智发朝;;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闻;杨云生;卢忠生;孙刚;毛永平;黄启阳;彭丽华;王向东;孟江云;杜红;;双气囊内镜在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中操作难易性和安全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林楠;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2 戈之铮;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安全可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林夕夕;新技术攻克消化道最后盲区[N];科技日报;2006年

4 林夕夕;攻克消化道最后的盲区[N];健康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蕊 通讯员 吴玉华;腹痛也可能是小肠病[N];健康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冯丽安;节后吃胃药盯三症状[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培源;磁共振对正常小肠肠壁结构及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艳;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青少年小肠疾病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3 公佩友;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梦园;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筱筱;经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疾病155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宋彩霞;2012~2017年度甘肃地区小肠疾病临床特征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晶晶;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与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倩;80例小肠疾病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6 寇永锋;中医小肠疾病临床证型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7 范金花;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黄小青;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9 毕宁;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154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黄华省;大小肠双充盈法CTE联合肠系膜CTA对小肠疾病的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00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00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