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1对比分析中药和西药伴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2随诊观察半年时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自身抗体阴转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所有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共2051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因应用中药或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290例,根据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应用中药者定义为中药组,应用西药者定义为西药组)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是否有差异。2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所有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共2051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随访满半年的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68例,基线日期定为入院检查后首次符合DILI的诊断标准的日期,自基线开始随访患者半年,采集基线时及随访至半年时临床数据。根据患者半年内自身抗体阴转情况(自身抗体系列中全部转阴者定义为转阴组,未全部转阴者定义为未转阴组)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通过COX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DILI患者半年内自身抗体阴转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 290例自身抗体阳性的DILI患者中,168例(57.9%)因中药所致,122例(42.1%)因西药所致。可疑伴自身抗体阳性的中药以治疗皮肤病中药(22.6%)、骨关节病中药(18.5%)多见;西药以抗结核药(18.9%)、抗生素(15.6%)较常见。两组患者均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且中药组女性所占比例多于西药组,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81.5%vs 72.1%,χ2=7.357,P=0.007)。生化指标方面,中药组 AST(367.5 IU/L vs 237.1 IU/L,Z=-2.215,P=0.027)、TBA(136.6umo/L vs 77.1umol/L,Z=-2.853,P=0.004)水平高于西药组,西药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中药组(0.1×109/L vs 0.07×109/L,Z=-3.306,P=0.00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分布方面,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以抗核抗体(ANA)为主,且抗核抗体分型均以胞浆颗粒型、核颗粒型、核均质型为主,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方面,中药组皮疹发生率低于西药组(0.0%vs 5.7%,χ2=9.878,P=0.002)。肝脏病理组织学方面,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在肝损伤严重程度(Z=-0.320,P=0.749)、预后情况(Z=-0.009,P=0.993)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 168例患者随访半年后,自身抗体全部阴转者39例(23.2%),自身抗体未阴转者129例(76.8%),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大体上具有可比性。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NA抗体半年后转阴率较高。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AMA2、抗PM-Scl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MA、PCA、LKM、ACA半年后不易阴转。影响患者半年内自身抗体转阴的独立因素为性别(HR=0.370,95%CI:0.184-0.744,P=0.005)、GLB(HR=0.886,95%CI:0.830-0.945,P0.001)、ANA 阳性(HR=0.323,95%CI:0.130-0.804,P=0.015),且均为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以女性患者为主,中药组AST、TBA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西药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皮疹发生率高于中药组,两组患者在自身抗体分布、抗核抗体分型、肝脏组织学特征、肝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方面无差异。2女性、GLB、ANA阳性是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半年后自身抗体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文】: 70-79岁10例(6.0%),80-89岁2例(1.2%)。可见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见各年逡逑龄段,但小于20岁最少见,仅有1例,,以40-59岁最多见(54.8%),约占半数以上。逡逑见图1。逡逑4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达铭;;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相关因素研究[J];蛇志;2018年02期
2 韦旭;;药物性肝损伤80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8年06期
3 任艳;郑素军;;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及治疗体会[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12期
4 朱春雾;王海南;袁继丽;彭渊;张亚蕾;薛冬英;张琴;刘成海;;445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年02期
5 汪燕燕;孙旭群;夏泉;许杜娟;;某院消化内科病房40例药物性肝损伤综合分析[J];安徽医药;2018年03期
6 边巴央珍;杜佳容;;186例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特点调查分析[J];西藏科技;2018年04期
7 宋文霞;成明建;欧忠顺;钟天文;张庆尚;江志烽;;23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年15期
8 牛素梅;张驰;钱智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利福平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学监测与临床评价[J];中国药事;2018年05期
9 俞凤英;徐红;;药物性肝损伤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年11期
10 黄昂;梁庆升;孙颖;邹正升;;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颖;陈海平;李敏;王惠吉;;48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潘雪飞;张长法;王前山;杜斌;;综合分析药物性肝损伤3226例[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沈洪;倪菲菲;戴路明;陈静;;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宋震亚;;药物性肝损伤的防范[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t
本文编号:261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1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