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HLA-DRB1基因与青海藏族乙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6:29
【摘要】: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地方流行区,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额一半以上。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慢性乙型肝炎表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主要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HLA是目前所知的最复杂的遗传系统,在抗原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据其编码分子的不同特性而分为三类基因区(HLA-Ⅰ类基因,HLA-Ⅱ类基因,HLA-Ⅲ类基因)。其中HLA-Ⅱ类基因与免疫反应关系最密切,这是由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所决定。HLA-Ⅱ类基因中以HLA-DRB多态性最为复杂。而目前人们试图找到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通过基因的测定来预测疾病的发展,从而指导乙肝的治疗。有关HLA-DRB1与HBV的感染相关性的研究已在不同地区展开,并取得有一定进展,但是在不同地区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该方面对藏族的研究还很少,故本实验以研究HLA-DRB1基因与青海藏族乙型肝炎感染的预后的相关性为目的。 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青海藏族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B组)、55例乙肝患者(C组)和1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A组)进行了HLA-DRB1基因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基因我们选取HLA-DRB1*03,*07,*12,*13,*15。从而探讨青海藏族乙型肝炎感染的预后与该5个基因位点的相关性。 结果5个基因位点中只有HLA-DRB1*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基因位点差异不显著;而对HLA-DRB1*12三组人群的两两比较,乙肝后肝硬化组基因频率为90%,与健康组(6.7%)相比显著性升高(P0.0125,RR=13.5);乙肝组基因频率为98.2%,与健康组(6.7%)相比显著性升高(P0.0125,RR=14);而乙肝组(90%)及乙肝后肝硬化组(98.2%)相比,差异不显著(P㧐0.0125)。 结论HLA-DRB1*12可能是藏族人群乙肝易感基因,同时也是藏族人群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03,*07, *13,*15可能与藏族人乙肝感染关系无相关性。
【图文】:

样本,检测结果


健康组9-15例样本

样本,乙肝后肝硬化


乙肝后肝硬化组1-8例样本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可能感染乙肝的五种行为[J];水禽世界;2008年05期

2 熊墨年;中医药治疗乙肝四法初探[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年06期

3 刘国安;;清热养血汤加减辨证治疗乙型肝炎1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21期

4 姜兆金;;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Fas与FasL的检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年06期

5 潘永华,向晟;自拟“水桃10味汤”治疗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6 王莉莎;乙型肝炎在中国[J];中国健康月刊;1993年08期

7 陈奕j;;乙型肝炎临证心得[J];光明中医;2008年07期

8 刘士敬;乙型肝炎为何多为慢性患者[J];家庭医学;2001年07期

9 杨永平;乙肝扶正散治疗乙型肝炎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年03期

10 高丽,李慧,李晓波,张晓曙;2001~2003年甘肃省乙肝流行病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金生;;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思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汪娟;董永海;葛阜阳;邹延峰;黄芬;李筱青;叶冬青;;安徽省某市农村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现况及相关知识调查[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星;;补益四宜法治疗乙肝[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5 宾学森;;呼吁重视对“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王灵台;;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现状与未来[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李英新;刘玉峰;;分类治疗乙肝39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李春林;雷平;;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新思路[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唐红梅;霍翠华;陈京立;;乙肝患儿健康父母自身防护现状调查[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权志博;周雪宁;;血液HBVDNA高含量患者精液中HBVDNA检测与分析[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副主任医师 孟庆华;乙肝[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申伟;乙肝不可怕[N];河北科技报;2004年

3 易文;治乙肝欲速则不达[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魏慧强;患了乙肝怎么办?[N];保健时报;2003年

5 郑灵巧 钱峰;上半年肺结核乙肝发病近百万[N];健康报;2004年

6 记者 张锦芳;韩科学家发现乙肝癌变诱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吴沛田;制怒节忧疗乙肝[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预防乙肝从娃娃抓起[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记者王燕萍、卫铁民;台湾乙肝带原者达300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记者 汪吕;乙肝——1.3亿人的“痛”[N];医药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梅红;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及其预防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赫兢;治疗性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章亚男;乙型肝炎核酸疫苗的安全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卢亮平;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NF-α-238G/A、HLA-DRB1及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邵中军;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杨月艳;从湿、热、瘀、毒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孙鸿昌;从乙肝“无证可辨”探讨无症状疾病的中医诊疗思路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石晓东;IL28B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HCV、HBV感染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于淑丽;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周世水;重组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干扰素γ在巴氏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少媛;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与山西地区家族性乙肝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蔡标;安徽省铜陵市乙型肝炎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何夏婷;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的编制、评价以及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4 曹宏;妊娠期乙型肝炎危险因素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5 汪娟;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牛晓尧;HLA-DRB1基因与青海藏族乙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7 刘令九;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组分相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良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群乙型肝炎免疫学调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马颖;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方案设计与实施阶段小结[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陈丽英;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调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1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21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