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十岁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HBV M定量与肝损害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13 04:04
【摘要】: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背景下,通过对20~40岁年龄段的HBV感染者HBV DNA、HBV M定量及肝功之间的关系探讨,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是基于对自然病程的认识,对其自然病史的深刻理解,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实施对因治疗及卫生经济学评估提供佐证,也为慢性乙肝的发展规律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思路。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收集本院2008.7~2009.11月感染病科门诊及住院慢性HBV感染者共1000例,年龄20~40岁,所有病人无系统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史,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符合2005年12月北京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2仪器:美国PE公司Gene AmP5700定量基因检测系统和1235 Auto DELFIA全自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彩色B超仪。 1.3主要试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荧光检测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盒,由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LT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方法:①取病人当日空腹血,分为3管,分别作HBV DNA定量、HBV M定量和ALT检测,并同时进行肝脏彩色B超检查。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②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成对样本均值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值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0-40岁慢性HBV感染者基本资料 1.1慢性HBV感染者各期的分布状况:经统计软件分析,20-40岁慢性HBV感染者在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HBeAg阴性慢性乙肝、HBsAg阴性阶段所占的比例为28.10%、25.00%、38.50%、8.20%、0.20%。 1.2慢性HBV感染者各期的流病特征:男性患者在免疫清除期和免疫逃逸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在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的比例(P0.05),而女性则相反。慢性HBV感染患者母婴垂直传播比例依次降低,垂直传播感染的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在免疫控制期和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的比例(P0.05),而水平传播则相反。 1.3不同性别在HBV传播方式上的比较:男、女两组在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这两种感染途径的机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χ2=2.753,P=0.097)。 1.4慢性HBV感染者不同传播方式其HBsAg水平的结果比较:垂直传播的患者HBsAg水平明显高于水平传播的患者(t=9.135,P=0.000)。 2 20-40岁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 2.1通过对HBV M含量、ALT与HBV DNA水平之间做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HBsAg、HBeAg及ALT与HBV DNA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222,P=0.000)、(r=0.780,P=0.000)、(r=0.303,P=0.000); HBeAb与HBV DNA定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55,P=0.000);且HBeAg与HBsAg定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0.307,P=0.000)。 2.2慢性HBV感染者在HBV DNA各级水平上HBV M定量的比较:在HBV DNA阳性者中,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升高,HBsAg水平也是逐渐升高的,而HBeAb水平是逐渐降低的,而HBV DNA在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其在HBeAg阴性组(P0.05)。 2.3慢性HBV感染者ASC组、CHB组、LC组流行病学特征:ASC组男女比例相当,但ASC组→CHB组→LC组男性在各组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01、23.95、5.01,P=0.000、0.000、0.025);而女性则相反。CHB组、LC组和ASC组在传播方式比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42、0.08、0.00,P=0.515、0.780、0.968)。 2.4不同临床类型HBV DNA、HBV M定量和ALT之间的比较:HBsAg水平在ASC组、CHB组、LC组逐渐降低(P0.05)。CHB组血清HBeAg定量、HBV DNA水平高于ASC组、LC组(P0.05),而HBeAb水平则明显低于ASC组、LC (P0.05)。ALT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5 HBV DNA不同感染模式中HBV M的表达:在10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出现HBV M阳性组合模式9种,主要模式“1,3,5”和“1,4,5”的病毒复制水平有明显的差异(t=8.817,P=0.000)。 [结论] 1.20-40岁慢性HBV感染者处在非活性HBV携带状态的比例最大,HBsAg阴性阶段所占的比例最小。 2.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定量及AL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BV DNA与HBeAb定量存在负相关关系;HBsAg和HBeAg定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垂直传播感染的病例在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其在HbeAg阴性组。 4.男女两组在传播方式上没有差别,男女在感染机率是没有区别的,男女对HBV都普遍易感。 5.传播途径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水平,垂直传播的患者HBsAg水平明显高于水平传播的患者;低HBsAg水平是免疫控制的标志。 6.HBV DNA、HBV M定量及ALT在不同临床类型中的表达符合慢乙肝的自然病程。
【图文】:
图 1. TaqMan 荧光探针工作原理2.2 HBV M 定量检测仪为 1235 Auto DELFIA 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美国 PE 公司)TRFIA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稀土元素三价原子铕(Eu3+)及其螯合物作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酶和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抗体,当与相应体或抗原结合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增强液中解离,根据 Eu3+离子鳌合物的荧光谱的特点,在特定激发光激发下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并采用解离-增强技术放有效荧光,最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测定复合物中稀土离子发射的荧光强度根据已知浓度确定的标准曲线来判断未知样品的浓度值,从而确定待测样品中抗或抗体的浓度值,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图 1. TaqMan 荧光探针工作原理 HBV M 定量检测仪为 1235 Auto DELFIA 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PE 公司)IA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稀土元素三价原子铕(Eu3+)及其螯合替荧光物质、同位素、酶和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抗体,当结合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增强液中解离,根据 Eu3+离子鳌合物点,在特定激发光激发下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并采用解离-增强,最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测定复合物中稀土离子发射的荧浓度确定的标准曲线来判断未知样品的浓度值,从而确定待测样浓度值,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12.62
本文编号:2625563
【图文】:
图 1. TaqMan 荧光探针工作原理2.2 HBV M 定量检测仪为 1235 Auto DELFIA 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美国 PE 公司)TRFIA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稀土元素三价原子铕(Eu3+)及其螯合物作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酶和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抗体,当与相应体或抗原结合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增强液中解离,根据 Eu3+离子鳌合物的荧光谱的特点,在特定激发光激发下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并采用解离-增强技术放有效荧光,最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测定复合物中稀土离子发射的荧光强度根据已知浓度确定的标准曲线来判断未知样品的浓度值,从而确定待测样品中抗或抗体的浓度值,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图 1. TaqMan 荧光探针工作原理 HBV M 定量检测仪为 1235 Auto DELFIA 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PE 公司)IA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稀土元素三价原子铕(Eu3+)及其螯合替荧光物质、同位素、酶和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抗体,当结合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增强液中解离,根据 Eu3+离子鳌合物点,在特定激发光激发下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并采用解离-增强,最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测定复合物中稀土离子发射的荧浓度确定的标准曲线来判断未知样品的浓度值,从而确定待测样浓度值,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桂兰,黄天华,谢庆东,王晓梅,熊小芳;卵母细胞携带的HBV DNA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复制与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3期
2 曹红卫,卫国,冯文曦,龚小云,郑江;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3 刘灿;翁义锐;陈永东;;乙肝患者HBsAg定量与HBV-DNA及乙肝标志物模式的比较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4 李小权;王琦;成军;张树林;洪源;向天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5期
5 唐长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与血清HBV DNA定量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4期
6 高玉金,刘成永,孙庆;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2005年03期
7 周志红,常曼丽,张淑云,刘伟,杜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DNA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乐爱平;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发展现状[J];江西医学检验;2003年03期
9 刘明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及其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1年03期
10 邵丽华,马立宪,吕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DNA定量与炎症活动度及细胞凋亡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625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255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