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IBD患者粪便菌群生物多样性及其主要组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0:32
【摘要】: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该疾病具有发病早,病程缓,易复发的特点,往往需要长期治疗,费用昂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IBD发病机制至今仍然不明确,目前认为IBD的发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细菌和肠道免疫系统失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动物和临床实验均表明肠道菌群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益生菌制剂治疗IBD显示出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充满希望。由于大多数的肠道细菌无法进行体外培养,本实验拟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指纹图谱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IBD患者粪便常见优势菌群的变化,并初步研究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IBD病人(包括26例UC:活动期/缓解期11/15,10例活动期CD),分别利用UCAI及CDAI评价方法将UC和CD病例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共1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新鲜大便标本,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定量分析粪便中拟杆菌属、双歧杆菌、缠绕杆菌属、乳酸菌、肠球菌、脆弱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这些已知优势菌群的含量变化,将结果转化为Log10CFU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测定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回收DGGE电泳条带并测序比对,初步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结果 优势菌群的定量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道拟杆菌在活动期UC(8.49 vs 7.03,P=0.014)和CD(8.49 vs 5.52,P=0.003)患者中明显减少但在缓解期UC患者(8.49 vs 8.33,P0.05)没有明显变化;活动期UC(7.97 vs 7.59,P=0.016)和CD(7.97 vs 7.51,P=0.001)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而缓解期UC患者与健康对照(7.97 vs 7.93, P0.05)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活动期UC(5.76 vs 5.24,P=0.001)、缓解期UC(5.76 vs 5.31,P=0.000)和CD(5.76 vs 5.18,P=0.000)患者肠道缠绕杆菌属数量均降低;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在UC和CD患者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缓解期UC肠道肠球菌也存在同样的结果(4.76 vs 4.97,P=0.297),,但是在活动期UC(4.76 vs 4.42,P=0.014)中是减少而活动期CD患者(4.76 vs 5.84,P=0.003)肠道则是增多的;跟健康对照者相比,脆弱杆菌在活动期UC(9.25 vs 6.84,P=0.000)和CD患者(9.25 vs 6.12,P=0.000)中均降低,在缓解期UC中(9.25 vs 8.22,P=0.000)也有这种现象,但不如活动期疾病明显;此外,缓解期UC(9.25 vs 8.22;P=0.000)、活动期CD(9.25 vs 6.84;P=0.000)和活动期CD(9.25 vs 6.74; P=0.000)梭状芽孢杆菌数量均比健康对照减少。 DGGE结果显示个体之间的细菌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IBD患者的条带与健康对照者明显不同,主要由3~5条条带构成,总体而言,IBD患者尤其CD患者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是降低的。将所有IB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条带进行比较,发现504个Dice相似系数范围从3.5%到88.9%,组间相似系数均低于组内相似系数,健康对照与活动期UC、缓解期UC和活动期CD相比分别为29.10±13.57%, 35.66±10.38%,25.47±20.50%。DGGE条带测序的结果显示这些细菌多数属于不能培养的环境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尤其硬壁菌门是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主要菌群。 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在IBD患者中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整体来说是有害细菌增多而有益菌群减少;通过DGGE发现,肠道细菌组成复杂、个体差异明显,IBD患者肠道细菌生物多样性降低,以CD更明显,多数肠道细菌属于不能培养的细菌,证明了肠道细菌的复杂性。
【图文】:

粪便细菌,基因,分装,基因组


第四军医大学107copies/μ l,分装并作好3 结果3.1 粪便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三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细菌基因完整,浓度高(见图 1),适合用于下

粪便细菌,基因组,拟杆菌属,肠球菌


3.1 粪便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三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表明,基因组 DNA 大小完整,浓度高(见图 1),,适合用于下一步的实验。图 1 三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细菌基因组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图。M:DNAMarker,HS:健康对照者3.2 PCR以三名健康对照者粪便细菌基因组 DNA 混合物为模板,利用 PCR 扩增的上述细菌 16SrRNA 基因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示(见图 2),产物片段单一,大小与预期相符,且未出现非特异扩增。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铁镛;;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07期

2 秦月花;王兴木;潘颖颖;罗文文;傅文安;薛惠;谢伟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FPA、F1+2、AT-Ⅲ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7期

3 陈剑明;张声生;崔超;;基于经验辨证的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年06期

4 厉洁;曲海霞;卫红军;王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黏膜中IL-6、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2011年03期

5 周玲;卢国元;沈蕾;王林风;王鸣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6 张国学;王俊秀;梁骏森;吴志华;;儿童天疱疮抗体IgG亚型及与天疱疮抗原的反应性[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8期

7 唐慧娟;;自拟补脾益肾定喘汤在小儿哮喘缓解期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3期

8 黄迎春;陈辉;彭南海;;克罗恩病缓解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3期

9 程吉华;夏璐;;micro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1年05期

10 曾德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及活动期MRI表现[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照猛;周毅;朱丽花;杨学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剑明;王天芳;吴秀艳;岳宏;杨璐;赵丹;薛晓琳;赵燕;王庆国;张声生;王新月;李军祥;赵洪川;苏娟萍;邹小娟;孙立亭;刘冬梅;赵文霞;韩捷;刘亚军;邓鑫;;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和缓解期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的临床调查[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姜泉;石英杰;母小真;张鹏翔;曹炜;唐晓颇;焦娟;;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谦;单宁宁;侯明;;IL-18/IL-18R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1类细胞优势应答中的价值[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米存东;郭丹;赵铖;陈战瑞;;血清白细胞介素-17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姜泉;石英杰;母小真;张鹏翔;曹炜;唐晓颇;焦娟;;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钟文;吴宽裕;乐宇民;郑顺姑;朱敏;陈娟;江敏;肖建平;;扶脾养胃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温怀凯;余坚;陈密;;慢性乙肝活动期病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乙肝表面大蛋白的关系[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康云平;孙宝云;李新征;;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乙肝病毒标记物分析[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军桥;越南举办“写信周”[N];中国邮政报;2003年

2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张晔;慢支缓解期宜服护肺散[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永强 驻河北记者 刘利臻;河北“2007年博士专家港口行”启动[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王小衡;哮喘病缓解期也要坚持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9年

5 李萍;白血病缓解期的生活调理[N];保健时报;2007年

6 记者 孙东海邋特约记者 徐春;我市承办省第二届“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N];泰州日报;2007年

7 吕国梁;中药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副教授 魏开敏;慢肾缓解期自我保健[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魏敏;儿童哮喘缓解期,妙用小量激素[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张承恩;如何延长慢支缓解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泉;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盛梅笑;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朱小华;CpG基序甲基化状态及其调控因素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卢幸吉;中药风湿宁治疗活动期RA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周虎;CD72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基因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杨杨;DC固有胆碱能系统和LTB4-BLT2表达及其在JIA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杨竹生;中性粒细胞及其FcγRIIA在部分血管炎病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攀;维生素D与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作用通路中炎性因子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李鸣;CD134单抗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果;益气活血解毒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理论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嘉欣;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缓解期中医辨证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张鹏翔;活动期RA中医证候分布及相关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朱艳姬;CXCL16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4 黄飞霞;理肠汤、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和溃疡灵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沙素梅;IBD患者粪便菌群生物多样性及其主要组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郭凤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期证型分析与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曹玺;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回顾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刘舒婷;RA患者血清IL-17水平检测及其意义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邓长财;脊痹汤配合膀胱经背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王鹰;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中医证的规律性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8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38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