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1.探讨HBV宫内暴露后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2.评价孕晚期应用HBIG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共收集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65例为乙肝研究组;根据孕妇HBeAg情况分为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根据孕妇HBV-DNA定性检测结果分为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按知情同意原则,根据是否在孕晚期(孕28、32、36周)每月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肌肉注射分为HBIG组与非HBIG组;另选择45例父母均为HBsAg阴性者所生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主、被动免疫前采集外周血,ELISA方法检测HBV-Markers,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百分数、CD3+CD8+百分数及CD4+/CDS+比值。 结果 1.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HBV-Ms和HBV-DNA的影响 1.1以孕妇HBeAg状况分组的结果: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孕妇中,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其新生儿HBsAb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58,P=0.627); 1.2以孕妇HBV-DNA状况分组的结果:在HBV-DNA阴性和HBV-DNA阳性孕妇中,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其新生儿HBsAb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1,P=1)。 2.孕妇HBeAg或HBV-DNA阳性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1以孕妇HBeAg状况分组的结果:孕晚期未应用HBIG孕妇中,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CD3+CD8+百分数较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低(15.5±3.81%vs 19.62±5.99%)(P=0.029),CD4+/CD8+比值较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高(4.33±1.6 vs 3.31±1.48)(P=0.044),而两者的CD3+CD4+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以孕妇HBV-DNA状况分组的结果:孕晚期未应用HBIG孕妇中,HBV-DNA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CD3+CD8+百分数较HBV-DNA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低(15.7±5.03%vs 20.22±5.64%)(P=0.006),CD4+/CD8+比值较HBV-DNA阴性孕妇的新生儿高(4.33±1.74 vs 3.13±1.3)(P=0.007),而两者的CD3+CD4+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1以孕妇HBeAg状况分组的结果:孕晚期未应用HBIG的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的CD3+CDS+百分数较正常组新生儿低(15.5±3.81%vs19.86±4.77%)(P=0.005),CD4+/CD8+比值较正常组新生儿高(4.33±1.6 vs3.33±1.22)(P=0.021);而孕晚期应用HBIG的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的CD3+CD8+百分数、CD4+/CD8+比值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其新生儿上述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 3.2以孕妇HBV-DNA状况分组的结果:孕晚期未应用HBIG的HBV-DNA阳性孕妇其新生儿的CD3+CD8+百分数较正常组新生儿低(15.7±5.03%vs 19.86±4.77%)(P=0.003),CD4+/CD8+比值较正常组新生儿高;而孕晚期应用HBIG的HBV-DNA阳性孕妇,其新生儿的CD3+CD4+百分数、CD3+CD8+百分数、CD4+/CD8+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其新生儿上述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外周血HBsAb阳性率无显著性影响; 2.母血HBeAg或HBV-DNA阳性可导致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3.HBeAg或HBV-DNA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可改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水平; 4.HBeAg阴性和HBV-DNA阴性对新生儿免疫抑制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效果不明显。
【图文】: 图1.正常组新生儿的细胞流式图食‘‘厂厂碳碳:::::::...硫...’’望蕊释{.··衰鱼色告俨800色沪呀OV衰衰食幸CO3,,,:::畔····:’.;:’.::::::’’一‘、一;、气一髯髯、.、、.....:.·.…...一一一、““鑫鑫鑫
乞户八01告沪USQ.乞O尸V衰幸...、...钟---...心飞飞飞……万万万,,.:.,三·飞_‘:::::呼呼呼…;)撇)、、臀臀臀臀豆牵___一只只嘴嘴一一一二‘叉:f,:::’’’川:‘.;几几丁丁丁二....ttttt.、宾经:··咧咧咧黔黔CD3口3图1.正常组新生儿的细胞流式图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12.6;R7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秀霞;李铁钢;原琛利;王素萍;冯丽萍;双洁玉;渠轶群;;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含量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2期
2 丁柳;刘丽;雷学忠;唐红;赵连三;;5600例血清标本乙肝病毒DNA定量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3 于爱莲;乔云波;张丰雪;赵英会;李栋;韩子强;;HBV-DNA的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联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4期
4 袁荣,王晨虹,刘晓梅,王小青;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原因和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5 尹玉竹;谌小卫;李小毛;侯红瑛;史众杰;;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6 朱科伦,马佩球,张为民,曾文铤,梁建新;HBV阳性孕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免疫学反应的研究[J];广州医药;2004年01期
7 岳亚飞,韩晓兵,李淑红,石紫云,白桂芹;母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3期
8 王健,孙琳;HBV垂直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9 区文华,苏锡康;孕妇HBV携带与胎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07期
10 肖小敏,何明娇,肖昕,陈新,叶志海,孟钊,徐玉苑,李耘;孕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
264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4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