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胃粘膜病变诊断价值及与Ang-2、COX-2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3:47
【摘要】: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治愈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20~30%左右。近年来研究表明,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胃小凹及粘膜微血管必然发生形态学改变,通过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日本NationalShikoku肿瘤中心对318例患者进行放大胃镜检查,232例发现癌灶,结果显示放大内镜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95.5%。目前,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分型尚无统一和规范的标准,且国内外各研究组选用的样本量均偏小,研究结果难以统一。我们应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154例胃黏膜病变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探讨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对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是特异性血管生成刺激因子,仅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数量和预后关系密切,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除在炎症或生长因子诱导下产生并引起疼痛和炎性反应,COX-2还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生、抗凋亡和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对通过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组织,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ng-2、COX-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探讨Ang-2、COX-2在胃粘膜不同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并参考胃小凹Sakaki分型,研究Ang-2、COX-2表达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胃镜室2010年3月-2011年12月间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有局部胃粘膜病变(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浅凹陷、粗糙等)的154例患者,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分别参照Sakaki分型及龚均等分型对病变进行判断,同时病变区域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检查前15min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咽部麻醉及胃内消泡。普通胃镜模式下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常规退镜观察,发现可疑病灶后使用喷洒管在病灶周围喷洒“生理盐水100mL+二甲硅油4mL+碳酸氢钠1g”配制的冲洗液10~20mL,消除粘膜表面附着的粘液和气泡,切换至NBI-ME模式,观察病灶形态、边界、与周围区域的颜色差异,手动变焦调节放大倍数以看清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为准,观察病变区域胃小凹及粘膜微血管形态改变,初步进行分型评价。检查完成后使用一次性活检钳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1~3块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由我院病理科同一位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本组前100例胃粘膜慢性炎症、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Ang-2、COX-2的表达情况,分析Ang-2、COX-2在胃黏膜不同病变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参考胃小凹Sakaki分型,其中胃小凹Ⅰ型、Ⅱ型纳入A组,Ⅲ型、Ⅳ型纳入B组,Ⅴ型、Ⅵ型纳入C组,研究Ang-2、COX-2表达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 结果(1)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诊断癌前病变(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42.8%(66/154),,诊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95.7%,符合率为94.2%;观察微血管形态诊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7.2%,符合率为95.4%。(2)本组患者内镜ESD术或外科手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重度异型增生或癌细胞仅浸润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者共14例,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占43.7%(14/32)。(3)Ang-2在粘膜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组阳性率分别为16.4%(9/55)、42.3%(11/26)、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粘膜炎症组(P=0.000);与不典型增生组表达无差异(P=0.107)。(4)COX-2在在粘膜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组阳性率分别为74.5%(41/55)、80.8%(21/26)、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73,P=0.455)。胃癌组与粘膜炎症组(P=0.213);与不典型增生组(P=0.681)。(5)胃黏膜病变组织中Ang-2的阳性表达率从A组(Ⅰ型、Ⅱ型胃小凹)、B组(Ⅲ型、Ⅳ型胃小凹)到C组(Ⅴ型、Ⅵ型胃小凹)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8.716,P0.001)。COX-2表达在上述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4.698,P=0.095)。 结论(1)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能够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2)胃小凹形态参照Sakaki分型,Ⅰ、Ⅱ型多见于良性胃黏膜病变,Ⅲ型多见于肠化或轻度异型增生;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轻-中度异型增生,Ⅵ型多表现为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胃小凹形态越趋向于紊乱及破坏,病变性质越趋向于恶性病变。(3)微血管形态参照龚均等分型, I型多见于粘膜慢性炎症或肠上皮化生,Ⅱ型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或胃癌均有分布,Ⅲ型主要表现为重度异型增生或胃癌。(4)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于能否判断胃癌侵润深度仍然不确定。(5)Ang-2作为胃癌的肿瘤标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若将其纳入胃癌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筛查,或将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6)胃粘膜病变组织中(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或浅溃疡等)COX-2的检测不适合上述病变的良恶性鉴别。(7)Ang-2的阳性表达与胃小凹的形态存在相关性,COX-2的表达与胃小凹形态无明显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孟军,肖志坚,张荣军,蔡刚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与胃泌素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年03期

2 姜晓燕;彭贵勇;阎晓初;孙永刚;唐郡;冯小峰;罗元辉;;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3期

3 高青,刘兴,王丕龙;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VEGF的关系[J];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01期

4 吴云林;;早期胃癌临床筛选的现状和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5 章t;方国恩;毕建威;;胃癌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8年32期

6 李盛安;熊枝繁;;胃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7 龙辉;吴清明;李欢;;VEGF的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在胃癌组织中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6期

8 范玉林;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内镜杂志;2004年01期

9 黄永辉,周丽雅,林三仁,金珠,刘建军,丁士刚,夏志伟,段丽萍,常红;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内镜杂志;2004年03期

10 徐雷鸣;陈惠芳;李定国;姚晓虹;祝明洁;;联合应用放大与超声胃镜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J];中国内镜杂志;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2667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67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