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肝再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23:49
【摘要】:目前,人们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的阐述,尚以“二次打击”学说为主。为从基因转录水平探索大鼠肝脏细胞基因表达变化与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大鼠肝再生与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异同和JNK、ERK1/2信号通路在大鼠肝再生与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异同,本文用高脂乳剂、通过强饲灌胃方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用大鼠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Rat Genome 230 2.0检测了建模第2、4、6周时肝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检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与部分肝切除大鼠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检测了JNK和ERK1/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大鼠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用定量PCR确证了上述芯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对上述芯片结果进行了分析。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芯片检测结果可靠,可以使用。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分析肝脏细胞基因表达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表明,93个基因与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相关,涉及刺激反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物质运输、糖类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代谢、能量代谢、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发育、建成、凋亡、迁移、粘附等18种生理活动,其中,在整个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过程中,细胞分化、发育等活动减弱,发生第2周,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弱,TAC1和XCL1等发挥重要作用,发生第4周,肝脏的刺激反应减弱,RATNP-3B和MT2A等发挥关键作用,发生第6周,肝脏的细胞粘附和迁移减弱,TNR、ONECUT1和PRLR等发挥重要作用,在脂肪肝发生第4、6周,肝脏的脂类代谢显著增强,PLIN、ACSL6、SCD2和ELOVL3等发挥重要作用。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分析大鼠再生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和肝再生的生理活动不显示时间相关性,且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脂类和糖类代谢强于肝再生,炎症、免疫反应、细胞粘附和迁移、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理活动弱于肝再生。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分析JNK、ERK1/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和肝再生基因表达谱中的表达变化及所预示的生理活动,结果表明,JNK信号通路涉及42条途径和302个基因,其中,有75个基因在Rat Genome 230 2.0芯片中发生了有意义表达变化,涉及肝再生的64个基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21个基因,37条途径参与调控大鼠肝再生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调控作用则不显著;ERK1/2信号通路涉及14条途径和165个基因,其中,有47个基因在Rat Genome 230 2.0芯片中发生了有意义表达变化,涉及肝再生的42个基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11个基因,6条途径参与大鼠肝再生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细胞增殖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75.5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7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自华;戴敏;;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及其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年03期
2 王阁;肝再生信号转录调控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3年04期
3 张雅萍;祝之明;闫振成;钟健;王利娟;曹廷兵;聂海;杨华;;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特征及ERK1/2和p38MAPK的作用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4 吕t,
本文编号:2697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971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