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F-肌动蛋白及其受体和抗体水平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0:51
【摘要】: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于肝脏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炎症性损伤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体内凋亡细胞负荷过重和对凋亡细胞的清除缺陷参与了以AIH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F-肌动蛋白(F-actin)是凋亡细胞继发性坏死或原发性坏死时释出的一种DAMPs(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可与树突状细胞表面受体CLEC9A(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特异性结合,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AIH患者血清中F-肌动蛋白、CLEC9A及F-肌动蛋白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AIH患者(病例组),33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疾病对照组)和同期39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肌动蛋白、CLEC9A及F-肌动蛋白抗体水平,并分析F-肌动蛋白抗体在3组结果中的阳性率;回顾性分析病例组48例患者的年龄、体重、免疫球蛋白G(IgG)和转氨酶临床指标数据,将F-肌动蛋白、CLEC9A及F-肌动蛋白抗体与上述各指标逐一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AIH患者血清中F-肌动蛋白抗体水平与F-肌动蛋白及CLEC9A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肌动蛋白、CLEC9A及F-肌动蛋白抗体对AIH的诊断价值。结果:1.AIH病例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肌动蛋白浓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64±1.94)ng/ml、(0.79±0.60)ng/ml和(0.68±0.70)ng/ml,AIH病例组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0,P=0.0165;t=2.959,P=0.0040);F-肌动蛋白浓度与AIH患者年龄、体重和转氨酶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7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F-肌动蛋白浓度的临界值(cut-off值)为0.7535 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YI=0.47),对AIH的诊断敏感度为0.65,特异度为0.82;2.AIH病例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LEC9A浓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28±0.64)ng/ml、(0.86±0.26)ng/ml和(0.77±0.24)ng/ml,AIH病例组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8,P=0.0006;t=4.770,P0.0001);CLEC9A浓度与AIH患者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LEC9A浓度的临界值(cut-off值)为0.9637 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YI=0.53),对AIH的诊断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76;3.AIH病例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肌动蛋白抗体平均水平分别为(36.27±38.03)U、(13.17±4.34)U和(11.03±5.60)U,AIH病例组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8,P=0.0009;t=4.104,P0.0001);AIH病例组血清中F-肌动蛋白抗体阳性率为54.17%(26/48),与疾病对照组(9.09%,3/33)和健康对照组(7.69%,3/3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P0.01;χ~2=20.91,P0.01);F-肌动蛋白抗体水平与AIH患者CLEC9A及转氨酶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5%CI(0.64,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F-肌动蛋白抗体单位数值的临界值(cut-off值)为19.51 U时,约登指数最大(YI=0.48),对AIH的诊断敏感度为0.56,特异度为0.92。结论:F-肌动蛋白、CLEC9A及F-肌动蛋白抗体在AIH患者血清中的平均水平较PBC患者和健康人群高,对AI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F-肌动蛋白、CLEC9A及F-肌动蛋白抗体随转氨酶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说明这些蛋白分子可能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反应肝细胞受损严重程度,同时可以反映AIH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世宁;一个新的细胞粘菌肌动蛋白基因[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8年05期

2 王昭,周总光;肌动蛋白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微循环;2002年02期

3 陈婷,黄百渠;核内肌动蛋白的研究进展[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园莉,江元清,赵武玲,阎隆飞;谷子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植物学通报;2002年03期

5 ;F-肌动蛋白的结合功能[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6 吴满平;F-肌动蛋白结合功能的研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7 刘雄,阎隆飞;植物肌动蛋白研究的过去及现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年03期

8 宋伟;王晓琳;严维辉;刘海琴;李国锋;潘建林;赵庆顺;;黄颡鱼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9 张少斌;刘国琴;;植物肌动蛋白异型体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6年03期

10 周海飞,赵武玲,阎隆飞;玉兰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海云;;植物肌动蛋白荧光类似物的制备[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任海云;易克喜;荆艳萍;;植物和人profilin影响植物肌动蛋白体外聚合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朱筱娟;曾宪录;黄百渠;郝水;;肌动蛋白与RNA聚合酶Ⅱ结合并参与基因转录激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周海飞;;高等植物肌动蛋白与分子进化[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林原;苏成业;戴淑芳;唐泽耀;贺欣;陈华;;“反向调节”-肌肉收缩、舒张调节中存在的一种重要机制[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魏琦超;高峰;;蓝猪耳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姚峰;王佐;傅仕福;胡必利;吕运成;刘录山;童中艺;彭茜;杨永宗;;一种研究血小板变形的新方法[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梅丽;王永华;蒋金星;;肾虚对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耳蜗肌动蛋白的影响研究[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立;安美文;李晓娜;;抑制胞质分裂早期NRK细胞极区肌动蛋白聚合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冯俊;刘欣;李光;王义权;;文昌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A];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肌动蛋白自组织纤维结构多态性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及其动力学机制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2 宋朝霞;细胞核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倩;杆状病毒调控宿主肌动蛋白的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4 王敏;细胞核肌动蛋白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BAF53参与P53介导的p21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唐文;细胞核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学强;肌动蛋白在固液界面的组装行为及机械力对组装过程的影响探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齐天阳;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延伸的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杨;肌动蛋白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Waqas Ahmad(瓦卡斯);狂犬病病毒感染导致微管和微丝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改变[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徐庆强;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神经细胞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兆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F-肌动蛋白及其受体和抗体水平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端金霞;鳜鱼等5种淡水鱼β-肌动蛋白基因克隆与结构功能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志峰;超高压处理对牛骨骼肌G-肌动蛋白结构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顾春生;细胞核肌动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琦超;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 L.)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6 刘曦;豌豆肌动蛋白异型体(PEAc3)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表达与生化特性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淑艳;actin参与P53功能调节的初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贾蕴莉;肌动蛋白抑制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转录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华;12例多发性肌炎肌球蛋白水平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袁军;铁缺乏对大鼠耳蜗肌动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723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23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