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的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CDX2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07-01 04:24
【摘要】: 目的:用Tunnel法检测结肠黑变患者结肠粘膜的凋亡,通过Bcl-2、CDX2的检测分析其与结肠腺瘤的关系,评估其癌变风险,以及为结肠黑变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1:选取肠镜镜下诊断结肠无器质性病变者为正常对照组,数目:30例;选取经肠镜,病理及特殊染色证实为结肠黑变患者作为结肠黑变组,数目为:30例;选取经肠镜,病理的证实为结肠腺瘤的患者作为结肠腺瘤组,数目为:30例。各组年轮、性别具有可比性。 2:用特殊染色法确定结肠黑变病切片。 3:①普通电镜下观察;②t未端标记法检测结肠粘膜细胞的凋亡情况;③透射电子光镜观察凋亡情况。 4:免疫组化检测Bcl-2的表达。 5:免疫组化检测CDX2的表达。 结果: 1:特殊染色结果:①普鲁士蓝染色排除含铁血黄素所致;②尼氏(Ziehl-Neelsen)及PAS呈阳性,色素为深紫色,证实为脂褐素类物质;③嗜银染色(Masson-Fontana法)见该色素变灰黑,证明其有嗜银性;由以上几点明确是为结肠黑变病切片。 2:电子光镜结果:黑变组结肠粘膜细胞之间的连接稍显疏松,凋亡数目增加,细胞内褐色颗粒成分明显增加。 3:凋亡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的凋亡率是1.3±1.1%,结肠黑变组的凋亡率是4.9±2.0%.结肠腺瘤组的凋亡率是10.9±3.6%,结肠腺瘤组凋亡率稍高于结肠黑变组,而结肠黑变组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各组之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Bcl-2的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的Bcl-2的阳性率10.0%,结肠黑变组是66.7%,结肠腺瘤组76.7%,X2=23.7,df=2,p0.01,可认为正常对照组、结肠黑变组及结肠腺瘤组的Bcl-2表达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5:正常对照组的CDX2的阳性率是93.3%,结肠黑变组的CDX2的阳性率为70.0%,结肠腺瘤组的CDX2的阳性率为66.7%。故X2=7.081,P0.01,正常对照组与结肠黑变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与结肠腺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黑变组与结肠腺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X2=0.07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粘膜的凋亡增加。 2.结肠黑变病结肠粘膜的Bcl-2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结肠粘膜明显增高,与结肠腺瘤相近。 3.结肠黑变病结肠粘膜的CDX2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结肠粘膜,与结肠腺瘤相近。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4.62
【图文】:
图 1.正常结肠粘膜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黏膜呈有 图 2. 结肠黑变病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粘膜呈管血淡桔红色,纹理清晰,粗粘膜面稍糙微感, 弥漫棕褐色,黑色色素沉着呈豹皮斑网条状皱襞呈类圆形3.2 普通光镜结果光镜下特点:正常结肠粘膜肠腺排列整齐,基膜完整,固有膜未见水肿(见图3)。结肠黑变结肠粘膜细胞之间的连接稍显疏松,凋亡数目增加,细胞内褐色颗粒成分明显增加固有层内有成堆的含棕色色素的巨噬细胞,该色素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色鲜艳,均在巨噬细胞胞浆内。黏膜固有层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跑、浆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中性白细胞及嗜酸性白胞(见图4)。
图 1.正常结肠粘膜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黏膜呈有 图 2. 结肠黑变病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粘膜呈管血淡桔红色,纹理清晰,粗粘膜面稍糙微感, 弥漫棕褐色,黑色色素沉着呈豹皮斑网条状皱襞呈类圆形3.2 普通光镜结果光镜下特点:正常结肠粘膜肠腺排列整齐,基膜完整,固有膜未见水肿(见图3)。结肠黑变结肠粘膜细胞之间的连接稍显疏松,凋亡数目增加,细胞内褐色颗粒成分明显增加固有层内有成堆的含棕色色素的巨噬细胞,该色素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色鲜艳,均在巨噬细胞胞浆内。黏膜固有层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跑、浆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中性白细胞及嗜酸性白胞(见图4)。
本文编号:2736271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4.62
【图文】:
图 1.正常结肠粘膜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黏膜呈有 图 2. 结肠黑变病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粘膜呈管血淡桔红色,纹理清晰,粗粘膜面稍糙微感, 弥漫棕褐色,黑色色素沉着呈豹皮斑网条状皱襞呈类圆形3.2 普通光镜结果光镜下特点:正常结肠粘膜肠腺排列整齐,基膜完整,固有膜未见水肿(见图3)。结肠黑变结肠粘膜细胞之间的连接稍显疏松,凋亡数目增加,细胞内褐色颗粒成分明显增加固有层内有成堆的含棕色色素的巨噬细胞,该色素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色鲜艳,均在巨噬细胞胞浆内。黏膜固有层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跑、浆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中性白细胞及嗜酸性白胞(见图4)。
图 1.正常结肠粘膜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黏膜呈有 图 2. 结肠黑变病电子肠镜下图片结肠粘膜呈管血淡桔红色,纹理清晰,粗粘膜面稍糙微感, 弥漫棕褐色,黑色色素沉着呈豹皮斑网条状皱襞呈类圆形3.2 普通光镜结果光镜下特点:正常结肠粘膜肠腺排列整齐,基膜完整,固有膜未见水肿(见图3)。结肠黑变结肠粘膜细胞之间的连接稍显疏松,凋亡数目增加,细胞内褐色颗粒成分明显增加固有层内有成堆的含棕色色素的巨噬细胞,该色素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色鲜艳,均在巨噬细胞胞浆内。黏膜固有层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跑、浆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中性白细胞及嗜酸性白胞(见图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清萍;李金菩;王宇新;王兵;梁芳;;对结肠黑变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的认识[J];北京中医;2007年09期
2 郭云;唐宗江;;福松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年05期
3 张涛,朱以芳,张峰,王云杰,程庆书,李小飞;反流致大鼠Barrett's食管及其腺癌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黄聪武;詹海勇;李壁宏;李国平;郑宗茂;吴灵飞;;结肠黑变病17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 李江,尹于坤,侯宇,郑南;结肠黑变病并原发性阑尾腺癌一例报道[J];腹部外科;2002年04期
6 张志坚;吴秋萍;文小冬;王雯;张捷;;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崔世昌,王景泉,郎振为,朱仁平;肝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年05期
8 徐晓丽,殷智榕,黄颖,姜国忠;大肠腺瘤及癌中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9 张春丽,徐杰玉;3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拓西平,周俊;老年便秘331例服泻药与结肠黑变病关系的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736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362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