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发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家驹,史肖华,褚行琦,贾黎明;克罗恩病的临床多样性[J];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04期
2 郑家驹 ,史肖华 ,褚行琦 ,贾黎明 ,王凤鸣;克罗恩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选择[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月;林燕;田德禄;李澎涛;李晓林;贾旭;;温下法与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1期
2 祝斌,徐军发,陈垦,余权珍,吕世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2期
3 方顺寿,廖振鹏,熊美珍;“三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05年01期
4 李祥勇;徐军发;林观平;周克元;;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O_2~-和NO产生的调节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何善明;袁海锋;;中西医结合治疗伪膜性肠炎60例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6年06期
6 张琳;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5年07期
7 赛蒂斯;陈纪伟;吴云;;克罗恩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8 沙兰;黄桂灌肠剂配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J];河北中医;2004年05期
9 张飞春;杜文平;王彦峰;;重用白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6年10期
10 邓志波;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秀江;温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王丽英;炎症性肠病家系调查和HLA以及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关系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林燕;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损伤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常玉英;防御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陈曦;Toll样受体4与β防御素2在结肠炎上皮表达及调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舜飞;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特点和临床诊断方法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2 严娟娟;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分析报告[D];武汉大学;2005年
3 向军英;两种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中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4 严宁娟;克罗恩病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何慧霞;溃疡性结肠炎54例临床表现及内镜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李慕然;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结肠黏膜HBD-2、NF-κB、IL-8和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7 韩玮;炎症性肠病临床调查及其与钙卫蛋白、乳铁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家驹,褚行琦,贾黎明,史肖华;临床表现不典型Crohn病的内镜与病理组织学特点[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年06期
2 郑家驹,褚行琦,贾黎明,史肖华;Crohn氏病不典型临床表现(附6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0年03期
3 甘华田,欧阳钦,邱春华,韩盛玺,李贞茂,邱雄;成都市55例克罗恩病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兰,王志瑾,骆福添,阮少群,张久兰;鼻咽癌患者家族聚集性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病例—对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刘庆民;低血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一种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0年01期
3 苏哲坦;青年人心肌梗塞[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4期
4 柯若仪 ,于文信 ,常思坦;日本近二、三年心血管病研究进展概述[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7期
5 陈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0年03期
6 张惠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续完)[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0年04期
7 王文正;病毒性传染病监测研究的课题[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0年01期
8 车春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大小与预后[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1期
9 李锐松;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移植后的心肌梗塞发生率与预后;有苗头的随机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1980年04期
10 张中超;;老年人血脂的研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馨芝;赵达亚;宫丽敏;管柏青;田家玮;马波;;单纯性肥胖与动脉硬化关系及对左心功能影响的探讨[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吴桂琴;;肥胖儿与成人病的年轻化问题的探讨[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林甲宜;徐结桂;李秀群;罗莉;;灯盏花、硫酸镁联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反应[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4 陈翠娟;李瑞兰;陈慧;杨柳青;江长花;;动态血压监测在护理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5 周达生;戴梅竞;杨廷忠;戚中雪;;青少年妊娠与婚前性行为危险模式探讨[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周达生;戴梅竞;杨廷忠;戚中雪;;青少年妊娠与婚前性行为危险模式探讨[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杨明明;潘丽;袁新华;丁婉华;申素琪;;药物中止178例未婚妇女非意愿妊娠的调查[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翟静;郭传琴;刘贤臣;刘同洲;曹会龙;戴郑生;;中学生行为问题危险因素对照研究[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9 王亚平;朱江;宁小兵;;脑卒中康复病人血压情况回顾分析[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10 刘鹏;黄东锋;陈少贞;江沁;;脑出血和脑梗塞的住院医疗康复效益分析[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未雨;你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吗[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玲 刘军;让艾滋病远离我们[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3 范又;糠尿病诊治存在四低[N];光明日报;2000年
4 ;农村糖尿病患病率激增[N];科技日报;2000年
5 崔民彦;仅控血糖是不够的[N];辽宁日报;2000年
6 刘佩文;脱发 可能与心脏病危险增加相关[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7 上海医科大学 中山医院 老年病科 杨蕊敏;普伐他汀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8 洪奇;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指南[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9 Alexander M.Walker等;对英国和加拿大服用西沙必利者中严重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研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10 蒋卫君;Crohn病是免疫缺陷性疾病吗?[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向进;1996—2000年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2 贺运河;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辩证及益气活血法疗效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3 俞鸣;卵巢癌危险因素及其易感基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4 田成林;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5 王洁;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6 韩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α_1-抗胰蛋白酶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李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朱旅云;超重/肥胖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9 陈忠;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脂蛋白脂酶P,H基因多态性及其酶活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10 王晖;临床危险因素和血清学指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预测及其炎症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子才;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建立及发病机制的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郑冠宇;TMD——损害中美关系两岸关系的危险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琦;油轮静电防爆智能控制系统[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4 章政;中国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PON1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5 王鸿雁;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6 马艳梅;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危险评估及分析[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7 殷尚炯;陕西地区与部队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8 黄爱群;纺织厂工效学因素与女性生殖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9 任路忠;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10 陶欣荣;男性不育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41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4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