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肾小球IgG亚型分析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29 20:02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肾小球IgG亚型分析及其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是成人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肾活检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典型膜性肾病,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相比,免疫荧光除IgG、C3呈颗粒状沉积外,多伴有IgA、IgM、C1q沉积,沉积部位除毛细血管壁外,常见系膜区。IgG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根据其分子主链抗原性差别及二硫键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分4类即IgG1、IgG2、IgG3、IgG4,它们具有各自的生物学活性并且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免疫反应。IgG1和IgG3主要通过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β等)发挥作用;IgG4主要通过Th2系统激活B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研究证明IgG4是原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主要的IgG成分,膜性狼疮性肾炎(MLN)中IgG亚型的沉积情况报道不尽相同,HBV-MN肾组织IgG亚型表达却少有报道,本研究分析HBV-MN肾小球IgG亚型的沉积特点,以了解HBV-MN的发病机制,并为鉴别HBV-MN与IMN及MLN提供依据。 方法:1.研究对象:⑴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院住院,无糖尿病,血乙肝标志物阳性,并经肾活检诊断为HBV-MN的患者共62例,取其肾组织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⑵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院住院,无糖尿病,乙肝等疾病,并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LN患者35例,IMN患者40例,分别取其肾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2、所需试剂:一抗:鼠抗人IgG1,IgG2,IgG3,IgG4单克隆抗体;二抗:兔抗鼠抗体。3.实验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HBV-MN、IMN、MLN患者肾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沉积物的部位及强度。 结果:HBV-MN组IgG1比IgG4沉积强度高,,IgG1和IgG4比IgG2和IgG3沉积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2和IgG3沉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IgG4比IgG1沉积强度高,IgG1和IgG4比IgG2和IgG3沉积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2和IgG3沉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LN组IgG1、IgG2、IgG3比IgG4沉积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1、IgG2和IgG3沉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1、IgG2、IgG3在三种膜性肾病中的沉积强度顺序相似,其顺序依次为MLNHBV-MNIMN,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4在三种膜性肾病中的沉积强度依次为IMN HBV-MNMLN,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HBV-MN肾组织以IgG1沉积为主,可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IgG1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进而造成肾损伤;MLN肾组织以IgG1、IgG2、IgG3沉积为主,可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IgG1、IgG2、IgG3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进而造成肾损伤;IMN肾组织以IgG4沉积为主,可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IgG4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而造成肾损伤。 2不同类型的膜性肾病中IgG亚类的沉积强度不同,因此它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膜性肾病的辅助条件。 3不同类型的膜性肾病发病机制不同,可以此为基础来研究不同膜性肾病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 IgG亚型 肾组织 原发性膜性肾病 膜性狼疮性肾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62;R6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
  • 材料与方法8-12
  • 结果12-14
  • 附图14-16
  • 附表16-17
  • 讨论17-21
  • 结论21-22
  • 参考文献22-25
  • 综述 原发性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研究新进展25-37
  • 参考文献31-37
  • 致谢37-38
  • 个人简历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蕾;钱培新;;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sIL-2R、IL-6、IL-18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9期

2 钟鸿斌;陈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年03期

3 李s

本文编号:27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