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功能性便秘仿真排粪造影表现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22:32
【摘要】:目的 1.通过仿真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观察并记录盆底及直肠的形态学变化,总结排粪造影影像学规律,研究功能性便秘直肠、盆底形态学改变特点。 2.归纳慢性便秘中医证型,继承中医古代经典理论,结合放射科现代先进检查方法,将慢性便秘仿真排粪造影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联,初步探讨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不同证型功能性便秘的的影像学改变,拓展了传统中医望诊范畴,使得中医证型的诊断可视化,进一步充实便秘中医诊断客观化依据。为慢性便秘患者提供诊疗帮助。 方法 随机选取80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功能性便秘参照2006年发表的罗马Ⅲ标准及《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中医证型诊断及病情判定标准参考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1994),分为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 在放射科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使用岛津数字胃肠机,患者侧坐位在透视下选择性点片,分别拍静息(Rest)、提肛(1ift)、努力排出简称力排(Defecation)时像3张和力排后粘膜像。片内包括骶尾骨、耻骨联合和肛门。所得图像由放射科医师于后处理工作站对影像征象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肛直角、肛上距、小耻距、肛管长度、肛管宽、直肠骶前间距等,影像学征象包括直肠前凸、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粘膜内套叠、会阴下降、小肠疝、乙状结肠疝、耻骨直肠肌痉挛、骶直分离等。 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以叉±s表示。应用降维法对应分析得到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对应图。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女男比例为3.7:1,女性患者平均年龄小于男性,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以50-6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人数呈递增趋势。 2直肠前突及会阴下降发病在男女性别上有差异,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骶直分离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耻骨直肠肌痉挛、粘膜内脱垂及粘膜内套叠不同性别发病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4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粘膜套叠、小肠疝、乙状结肠疝、粘膜内脱垂、骶直分离、耻骨直肠肌痉挛在女性各年龄组均呈依次下降趋势。 5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最多(53%),肝郁气滞证(16%)、肝肾阴虚证(15%)及脾肾阳虚证(16%)3者分布基本相当。 6肺脾气虚证分布在男女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分布在男女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7通过对中医证型和造影征象对应图的解读,不同象限内的区分了不同中医证型及其相关的排粪造影表现。进一步通过特异性分析发现,脾肺气虚及脾肾阳虚证型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强,而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的辨证分型差异性较大,更具特征性。会阴下降及粘膜内套叠距原点最近,对应辨证分型的显著性不高。而耻骨直肠肌痉挛距原点最远,更具统计学差异。肝郁气滞与耻直肌痉挛相关性强;肝肾阴虚与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相关性强。脾肺气虚与脾肾阳虚更倾向于出现会阴下降、粘膜内套叠、骶直分离、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 结论: 中医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天癸”日渐消退,生理机能均自然表现为下降趋势,排便能力亦随之下降,因此老年人便秘的发病率升高。老年人气血阴阳两虚,若患慢性便秘,迁延不愈,久病必虚。本研究中医辩证分型亦认为慢性便秘以虚证为多,故治疗老年性便秘主要原则应以补益滋养为主,不宜急攻峻下。 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造影征象最常见会阴下降、直肠前突、粘膜内套叠,可能是受直肠前壁薄弱松弛及经、孕、产等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中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盆底肌肉也变薄弱,加之盆底肌受损松弛,因此易发直肠前突、会阴下降及粘膜内套叠。小肠疝、乙状结肠疝、骶直分离可能是盆底、直肠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其分布趋势在各年龄段变化不大。 男性便秘的发病率主要与年老体衰有关,可能是男性受性激素变化的影响较少及盆腔局部解剖特点所致。 本研究初步对客观可见的影像学征象与中医分型之间关系进行探索,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肝郁气滞证易出现耻直肌痉挛;肝肾阴虚证易出现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脾肺气虚与脾肾阳虚更倾向于出现会阴下降、粘膜内套叠、骶直分离、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由此提示对于排粪造影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应重视疏肝理气方药的运用;出现会阴下降、粘膜内套叠、骶直分离、小肠疝、乙状结肠疝等征象的FC患者,应侧重健脾益气方药的运用;出现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的患者治疗上应重视运用滋阴补肾方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4.62
【图文】:

排便,消化病学,新证据,诊断标准


功能性便秘仿真排II造影表.》25%的排便感到费力;.>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25%的排便有不尽感;.》25%的排便有肚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每周排便<3次;在不使用湾药的情况下时很少出现稀便;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istol粪便分型标准「22】:1型,坚果状硬球;2型,硬结状表面有裂缝;4型,表面光滑,柔软腊肠样;5型,软团状;样便。见图1。

示意图,排粪造影,直角,示意图


排奠造影测量项目:肚直角、杠上距、小耻距、肚管长度、直肠舐前间距、直肠前突深度,见图4。- :1肛上趣M/B'f}0,图4排粪造影测量项目示意图6. 1 肚直角(Anorectal angle; ARA)

直肠前突,乙状结肠,小肠,排粪造影


图9会阴下降、乙状结肠油、小肠油、直肠前突2. 1慢性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结果统计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造影所见异常征象出现例/次见表2、图10,同一患者可以同时出现多个征象,其中会阴下降、直肠前突、枯膜内套叠3者为最常见的伴发征象,共有31例患者同时出现会阴下降、直肠前突、枯膜内套叠,占患者总数38.8%。表2男女两组排粪造影征象比较 单位:例/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嵋;刘鹏;汪静;甘仲霖;;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判别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8年10期

2 段艳锋;吴晓新;;15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6期

3 胡大庆;施卫兵;王金萍;谢绍武;;轻症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山西中医;2013年04期

4 李佃贵,李俊峡,李振彬,扈国杰,蔡春江;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12期

5 徐青,殳长林,钟磊,陈菊仙,高鹤,宋忠耿,韩建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6 张健,李宁,辛永宁,吕维红,初蕾蕾,孙樱;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年06期

7 辛效毅,张绚邦,周铭心;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浆ET、AⅡ关系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陈凯佳 ,梁直英 ,刘小虹;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规律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8期

9 尹克春,周文斌,李显生,蒋丽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10期

10 汪静,谢朝良,杨华秀;血清NO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军;柏正平;谭光波;;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进良;;慢性乙肝临床诊断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李晋波;王建国;邹瑞琪;;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多层螺旋CTA征像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4 宓余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双男;张宁;王仲霞;白云峰;王立福;;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预后关系初探[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方显明;金泽;桑博默;;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7 符德玉;孔雪倩;邓中龙;罗海明;姚望;姚春梅;金露;;高敏CRP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相关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江宇泳;王融冰;周桂琴;孙凤霞;王晓静;;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江宇泳;王融冰;孙静媛;刘军民;吴云忠;周桂琴;孙凤霞;王晓静;;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凌琪华;陈建杰;郭静;陈晓蓉;孙学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唐凤英 胡随瑜 喻长远;可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景峰;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方兴未艾[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吴荣祖 牟荣英 唐亚萍;慢性胃肠疾病中医证型覆盖统计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易建新 张敏州 李健;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杨璞;胖也分“白、红、黄、黑”[N];大众卫生报;2014年

6 通讯员 杨璞;胖子也分白红黄黑[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7 衣晓峰;应重新确定手足口病中医证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健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曾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显红;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黄智莉;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多元统计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大伟;静脉血栓栓塞症易栓因素的研究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学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环氧化酶(COX-1)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刘立昌;IgA肾病患者体质、黏膜炎症、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李世林;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马晓昌;冠心病心绞痛冠脉病变及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溶血磷脂酸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10 郭帮富;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细胞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越;血清乙酰肝素酶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及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林s

本文编号:2774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4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