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29 23:22
【摘要】: 背景与目的:真实、客观地判断终末期肝病病情能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帮助,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新的肝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更需要有一个精确、简便、客观地判断方法。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1964年由Child和Turcotte首次提出的Child-Turcotte分级并于1973年经Pugh修改后形成的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分级),简称Child-Pugh分级[1],包括血清胆红素(mg/dl)、血清白蛋白(mg/dl)、腹水、肝性脑病(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或凝血酶原活动度(%),根据分值不同分为A、B、C三级,C级预后最差。Child-Pugh分级应用40余年来,显示出某些局限性,如主观性较强,容易受人为影响,指标实验室差异较大,分值较局限等。2001年,Mayo医学中心的Kamath提出一种新的评估体系,即MELD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3.8×In( TBIL mg/ dl) +11.2×In ( INR) + 9.6×In (Cr mg/dl) +6.4×(病因:淤胆性或酒精性为0,其他为1)。MELD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生存率越低[2]。该模型最初用来判断TIPS术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情况,近年来逐渐推广到对肝移植和晚期肝病患者预后的判断,因其简便、客观、较为准确等特点,MELD评分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18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比较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方法:统计18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相关指标,并按入院后3个月是否存活分组进行比较,计算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并比较不同MELD评分(≤9,10~19,20~29,≥30分)及不同Child-Pugh分级(A,B,C级)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及ROC曲线下面积。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 0. 05。 结果: 1.死亡组MELD分值均值(25.57±8.55) ,生存组分值均值(19.09±6.33),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t = -2.190,P= 0.001)。按分值分段分析,死亡组:MELD≤9分者5例,占死亡患者的11.36%(5/44),10~19分者12例,占27.27%(12/44),20~29分者21例,占47.73%(21/44),≥30分6例,占13.64%(6/44);生存组:MELD≤9分者66例,占生存组的45.83%(66/144);10~19分者63例,占43.75%(63/144);20~29分者13例,占9.03%(13/144);≥30分2例,占1.39%(2/144)。MELD≤9分、20~29分、≥30分死亡组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死亡组Child-Pugh分值均值(12.07±1.81),生存组(8.90±1.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t =-9.701, P = 0.000)。死亡组:Child-Pugh分级A级3例,占死亡组的6.82% (3/44),B级21例,占47.73%(21/144),C级20例,占45.45%(20/44);生存组:Child-Pugh分级A级84例,占生存组的58.34%(84/144);B级51例,占35.42% (51/144);C级9例,占生存组的6.25%(9/144)。Child-Pugh分级A级、C级死亡组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ROC曲线下面积MELD为0.804(95%CI为0.730~0.878) ,Child-Pugh为0.818 (95%CI为0.747~0.8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出现严重并发症共117例(62.23%),死亡组:肝脑33例,占死亡组75.00%(33/44);自发性腹膜炎21例,占47.73%(21/44);上消化道出血21例,占47.73%(21/44);肝肾综合症12例,占27.27%(12/44)。生存组:肝脑13例,占死亡组9.03%(13/144);自发性腹膜炎31例,占21.53%(31/144);上消化道出血35例,占24.31%(35/144);肝肾综合症3例,占2.08%(3/144)。入院后3个月病死患者人数占总样本数的23.40%。死亡组及生存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3)。 结论: 1.低MELD评分患者预后优于高MELD评分者。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预后优于Child-Pugh分级C级。 2.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作出判断,MELD评分不能完全取代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应综合MELD及Child-Pugh分级进行。 3.死亡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多于生存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并发症是反映预后的重要指标,应在肝功评价体系中予以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5.2
本文编号:2774637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作春 ,张文宏,方静 ,吕视庆 ,叶卫东;肝硬化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其与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2003年12期
2 苏同宝,刘朝阳;91例肝硬化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5期
3 王宇,朴云峰,许贤姬;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74例回顾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3期
4 刘南植,尹朝礼;790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检查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1年01期
5 刘朝阳,韩宝英,王世乾;44例老年肝硬化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06期
6 孙艳芳;孔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6年02期
7 张全胜;;青少年肝硬化50例死亡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8 林栋栋,李铎,孙家邦;一种终末期肝病的危险度评分模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4期
9 李琴,王宝恩,贾继东;肝功能分级的演变及特点:从Child到MELD[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5期
10 王严忠;;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8期
本文编号:2774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46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