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丙肝知晓率和戊肝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丙肝知晓率和戊肝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市徐汇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完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开展徐汇区医护人员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为提高医护人员丙型肝炎防治能力提供基础资料;探索戊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防控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 1、收集、整理上海市徐汇区2000-2010年户籍人口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和病原学分型年报等资料,结合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提供的户籍人口数据,计算发病率、构成比等指标,并描述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2、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徐汇区一、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共800名,其中5家一级医院各40名、2家二级医院各200名、2家三级医院各100名,医护人员来自急诊科、内科、外科(包括手术室)、妇产科、儿科、检验科、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或中医针灸理疗科、感染科、口腔科、供应室和皮肤科性病门诊等科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医护人员一般情况,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和转归的认知情况、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及熟人患丙型肝炎是否继续交往等内容。 3、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选自上海市徐汇区2007年1月-2009年6月病毒性肝炎监测点医院(市六医院、龙华医院、市八医院),共102例。按1:2配比,选择徐汇社区健康人群204名为对照组,对照条件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2岁以内、居住地区和环境与病例基本接近相似,排除既往有肝炎病史、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者。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日常卫生习惯;危险因素主要调查包括:发病前近2个月的肝炎病人接触史;是否食用过凉拌菜、糟醉类卤味、生炝贝壳类海鲜、生炝河鲜食品、火锅等;饭前便后洗手情况,饮水卫生,是否合用卫生设施以及是否经常外出就餐和外出史等。 结果 1.上海市徐汇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00-2010年徐汇区户籍人口急性病毒性肝炎共报告发病26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8/10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11年间徐汇区甲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肝炎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但甲乙类传染病仍保持明显的下降趋势。 病毒性肝炎定型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09年起徐汇区肝炎定型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徐汇区病毒性肝炎型别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2000年甲型肝炎古病毒性肝炎的26.09%,随后10年间甲型肝炎发病率趋于降低,所占比重逐渐减小,至2010年仅占8.91%。戊型肝炎构成比从2000年的16.03%跃升至2010年的43.56%,2003年起戊型肝炎发病率和占比始终超过甲型肝炎,2009-2010年连续2年发病率和构成比均超过了乙肝。戊型肝炎无暴发疫情,存在明显流行周期,呈冬春季升高;丙型肝炎发病同样以散发为主,但呈稳步上升趋势。 各型肝炎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不同型别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甲、乙肝以45岁以下的青壮年高发,丙型肝炎以75-79岁组发病率最高,戊型肝炎以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各型肝炎大致均以各自的高发年龄段为界,在小于该年龄段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大于该年龄段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城乡结合地区发病率(32.32/10万)高于中心城区发病率(20.34/10万)。 2.徐汇区医护人员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医护人员丙型肝炎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56%,无人对问卷中的34项选项均回答正确。医护人员对丙型肝炎病原学等知识相对熟悉,但对“共用毛中、衣物和剃须刀可传染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治愈’“急性期可能自行清除”等4项知晓率低于250%,分别为49%、48%、39.75%、36%” 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知晓率存在差异(P0.05),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知晓率最高,一、二级医院知晓率无差异。丙型肝炎知晓率随着医护人员教育程度的增高而提高(χ2趋势=117.173,P趋势0.01)。 医护人员对丙型肝炎确切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6.88%,“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能传播丙型肝炎”的知晓率较高,分别达97.81%和92.35%。 各医疗职业间对丙型肝炎确切传播途径知晓率有差别(χ2=17.204,P0.01),医生为78.65%,护士为74.64%,技术人员等为80.66%;护士对丙型肝炎确切传播途径知晓率低于医生和技术人员等(P0.05);医生和技术人员等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被调查的800名医护人员中对传播途径知识同时完全回答正确只有177人,正确率仅为22.13%。 在医疗过程中,76.88%的医护人员并不清楚“诊疗或护理的病人是否是HCV感染者”。63.63%的人表示未检查过丙型肝炎抗体,其中未检查的原因82.71%是因为没有机会。 3.戊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调查 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前2个月内经常外出就餐(在个体摊贩、饭店就餐或购买外卖)、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海鲜、生炝河鲜类、外出史(包括旅游、出差等)为戊型肝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病前2个月内经常、偶尔外出就餐或购买外卖、生炝河鲜类为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66(95%C/:2.217-13.480)、2.812(95%CI:1.552-5.096)、3.281(95%CI:1.153-9.339)。 结论和建议 2000-2010年徐汇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5年下降不明显,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甲型肝炎不再为病毒性肝炎主要型别,戊型肝炎在肝炎构成中呈上升趋势。提示在继续做好甲、乙肝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应加强针对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的防控措施。 一、二级医院及受教育程度低的医护人员对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护士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知晓率低。应针对加强一、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及低学历者的丙型肝炎防治知识培训。 经常外出就餐、生炝河鲜为戊型肝炎危险因素,应采取加强食品、水源安全管理,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等措施,防止感染戊型肝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丙肝知晓率 戊型肝炎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5
- 1、研究背景12-14
- 2、研究目的14
- 3、技术路线图14-15
- 第一部分 上海市徐汇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15-30
- 1、研究目的15
- 2、研究对象与方法15
- 3、结果与分析15-26
- 4、讨论26-29
- 本部分小结29-30
- 第二部分 徐汇区医护人员丙型肝炎防治知晓率调查30-38
- 1、研究目的30
- 2、研究对象与方法30-31
- 3、结果与分析31-34
- 4、讨论34-37
- 本部分小结37-38
- 第三部分 戊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38-46
- 1、研究目的38
- 2、研究对象与方法38-39
- 3、结果与分析39-43
- 4、讨论43-45
- 本部分小结45-46
- 全文总结46-48
- 一、结果46
- 二、结论46-47
- 三、政策建议47-48
- 论文的创新点和局限性48-49
- 一、创新点48
- 二、局限性48
- 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48-49
- 参考文献49-52
- 综述52-60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光弼;欢迎《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公布兼论《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12期
2 高晓辉;;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21期
3 王雪莲;走出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误区[J];医学与哲学;2005年10期
4 陈观升;王桂林;赵海霞;;2005-2009年商丘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5 韩文静;杨明兆;;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问题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15期
6 沈俊辉;李宁;范学工;;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年01期
7 周小平;;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α、IL-6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通讯;2000年09期
8 黄志英;丙型肝炎及其检测[J];华夏医学;1994年02期
9 姚集鲁;目前病毒性肝炎临床热点问题 第八讲 丙型肝炎的血清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1997年09期
10 陈怡,,邵建国;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华瑜;梁光;黄锡青;;湛江市重点人群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日程[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绿萍;张晓微;刘毅;王环;谢晓敏;薛玲霞;徐玉兰;;二家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传播途径调查及原因分析[A];2008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柴一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50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涛;郭东阳;张凡;;血液透析病人并发丙型肝炎感染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守斌;;血液透析与丙型肝炎因果关系鉴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文玲;谢文丽;朱天刚;孙艺红;杨松娜;李翠兰;李运田;李蕾;聂孝云;杨进刚;李田昌;边红;仝其广;范瑞云;崔炜;;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感染率[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丁柳;周易;宋兴勃;刘显中;陆小军;应斌武;;HCV-RNA载量水平与丙型肝炎肝脏组织损伤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雨梅;徐长辉;范丽梅;苏燕;王景琦;张晓伟;;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120例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总结[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10 武淑环;;河南省丙型肝炎感染途径的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通讯员 颜文;病毒性肝炎治疗出现新途径[N];医药导报;2007年
3 李军;肝炎并非都传染[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fg东;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N];健康报;2008年
5 汤宏;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机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7年
6 通讯员 汤宏 记者 唐先武;我科学家发现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7年
7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妇产科副主任 赵会荣;病毒性肝炎育龄妇女的怀孕和哺乳[N];保健时报;2008年
8 ;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关系[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张淑会;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居首位[N];河北日报;2006年
10 谢琼;全国乙肝携带者约9300万[N];中山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莺;福建省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方彩云;病毒性肝炎的蛋白质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肖非;Claudin一1抗体应用于抑制丙型肝炎感染的体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沈科书;酶联免疫斑点法在丙型肝炎合并潜伏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肖非;Claudin-1抗体应用于抑制丙型肝炎感染的体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佳玉;丙型肝炎治疗性DNA疫苗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丽;抑癌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HCV核心蛋白对PTEN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8 钟彦伟;干扰素β调节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杨月艳;从湿、热、瘀、毒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王洪武;双阴性T细胞在小鼠病毒性暴发型肝炎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树红;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5年
2 柯迎春;转化生长因子α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3 黄进进;茵赤虎金汤治疗病毒性肝炎中重度黄疸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傅晓晴;自身免疫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陈明道;十年来澳门地区病毒性传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6 任方元;白介素-13血清水平与病毒性肝炎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郭燕;清利疏补肝脾并调法抗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胡利萍;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马小娟;加减菌陈五苓散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黄艳;肝病病人血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丙肝知晓率和戊肝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