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影响全球的健康问题。我国现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目前临床上通常以HBeAg和HBV DNA来判断乙肝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强弱,但当乙肝病毒发生前C与C区变异后,会出现HBeAg阴性而病毒仍保持复制状态的情况,此时,根据HBeAg难以确定治疗时机;而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拷贝数的变化是评估其疗效的主要指标,但由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 DNA复制,并不能抑制己经形成的病毒以其DNA为模板进行转录和病毒蛋白表达,故在监测病毒复制、治疗效果上仅采用HBeAg和HBV DNA指标是不够的,有必要增加具有反式激活病毒复制功能和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毒性的蛋白因子检测。有关的研究表明,在HBV持续性感染、治疗停止后病情反跳以及耐药方面,HBV大蛋白(HBV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Ag)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LHBsAg是唯一的一种具有双重拓扑结构、致肝细胞毒性、反式激活增强病毒复制作用的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 本文目的在于研究LHBsAg表达程度与HBeAg、HBV DNA的关系以及HBV基因型和PBMC中HBV cccDNA携带状态对其血清水平的影响,探讨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s B,CHB)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和作为一种血清学指标的推广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659例CHB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LHBsAg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分别检测血清和PBMC中HBV DNA、HBV cccDNA和HBV B、C基因型等;采用直线相关、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CHB患者LHBsAg水平与HBV DNA对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34,P=0.0001,有统计学意义。CHB患者LHBsAg高于HBV DNA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 2. HBsAg-HBeAb-HBcAb模式LHBsAg检出率高于PreS1Ag,有统计学差异,而HBsAg-HBeAg-HBcAb模式、HBsAg-HBcAb模式和HBcAb模式LHBsAg与PreS1Ag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3.选择4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B型5例(10.64%), C型39例(82.98%),混合型1例(2.13%),不能准确分型2例(4.26%)。39例C型中35例LHBsAg阳性,5例B型中4例LHBsAg阳性,B、C型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4.30例PBMC中28例HBV DNA阳性,2例HBV cccDNA阳性,血清没有检测出HBV cccDNA。有3例PBMC HBV DNA检测为阳性,但血清未检出。 5.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LHBsAg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且,LHBsAg阳性血清ALT水平较阴性者高,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尚不能认为LHBsAg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等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6. HBV DNA拷贝数3组(1.0×10~3、1.0×10~3~及1.0×10~6~)的LHBsAg检出率均高于HBeAg(P0.05)。HBsAg-HBeAb-HBcAb模式和HBsAg-HBcAb模式LHBsAg均高于HBV DNA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血清LHBsAg和HBV DNA联合检测更能代表HBV病毒复制,可作为乙肝治疗疗效判定和治疗时机评定指标之一。LHBsAg较HBV DNA检测灵敏度高。HBsAg-HBeAb-HBcAb模式LHBsAg较PreS1Ag灵敏度高。不同基因型HBV不影响血清LHBsAg的表达水平。血清LHBsAg含量不适宜用来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将LHBsAg用于反映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复制程度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2.采用构象型前S区的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检测LHBsAg,简便易行,作为一种易于开展的血清学指标,可以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具备开展HBV DNA检测条件的实验室,LHBsAg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补充指标,在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室,LHBsAg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高英堂;韩涛;;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年06期
2 赵文静;王波;刘微;;吉林省血清B、C型HBV感染与临床诊断抗病毒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06年01期
3 吕其军,魏秀桂,聂伟,李毅,田永刚,黄黎;HBV感染者血清中HBVcccDNA、HBeAg及HBV DNA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4期
4 肖扬;胡操寒;周岳进;谢庆荣;朱冰星;胡侠;王开鉴;张文静;;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干扰素α2b应答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年02期
5 陈焰;田德英;皮斌;;拉米夫定对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年02期
6 区映研;杨海红;曾文铤;朱科伦;马佩球;;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临床表现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5期
7 王永忠;吴国祥;秦有来;许建兰;陈敏;濮翔科;;肝癌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外膜大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7年16期
8 谈国蕾;曹利;刘新钰;张汉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病情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9 李进;徐东平;张玲霞;;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临床检测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冯永亮,王素萍,史晓红,王效军,李铁钢;PBMC中HBV cccDNA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小玲;袁静;周伯平;徐六妹;n澤涎潘
本文编号:2799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9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