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点及病死率;研究可预测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28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比较Pitt,SIRS,MELD,CLIF-OF这4种评分模型在预测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28天病死率方面的准确性,识别可预测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最佳评分模型。方法:对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所有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他们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及微生物学数据,各评分模型数据以及血培养阳性后28天的随访数据,排除污染菌,失访患者,重复入院感染的患者,共有222例患者纳入研究,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确定28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指数和AuROC用于各种评分模型(CLIF-OF,MELD,SIRS和Pitt)准确性的比较。结果:222例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6±13岁,男性占72.1%。糖尿病患者占17.6%。222例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病因是慢性HBV感染(63.5%)和饮酒(22.2%)。61.7%的患者既往有失代偿史。腹水(43.7%)和消化道出血(22.5%)是最常见的既往失代偿事件。入院前3个月,49.5%、45.9%和35.6%的患者分别接受过利尿剂、抗菌药物和PPI治疗。在本次住院期间,细菌感染(44.2%)和腹水(34.2%)是最主要的急性失代偿事件。器官衰竭的发生是频繁的。其中肝衰竭(22.5%)最常见,其次为肾衰竭(10.9%)和循环衰竭(10.4%)。关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5.1%。其中大肠埃希菌(21.1%)和肺炎克雷伯菌(20.7%)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占29.7%,其中链球菌(10.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3%)最为常见。真菌感染占5.2%,其中包括3例隐球菌感染。病原菌耐药方面,大多数(62.8%)为非耐药菌,另外多重耐药菌占35.8%,泛耐药菌占1.7%,未发现全耐药菌,其中MRSA感染患者2例,占0.9%,产ESBL菌感染患者27例,占11.6%。关于血流感染的获得,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最多,占50.5%,其次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占31.1%,最后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占18.5%。血流感染常见的来源是原发(85.6%)、腹腔(10.4%)和呼吸道(1.8%)。多部位感染患者54例,占24.3%。在血培养后的第28天,222例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共有40人死亡,病死率 18%,其中男性(HR=2.75,95%CI 1.10-6.86)、INR(HR=1.76,95%CI 1.35-2.30)、高胆红素(HR=1.002,95%CI 1.000-1.003)、循环衰竭(HR=3.56,95%CI 1.63-7.79)、呼吸衰竭(HR=2.23,95%CI 1.09-4.57)和非原发的血流感染(HR=2.23,95%CI 1.09-4.57)被认为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在预测28天病死率方面,相比较Pitt评分模型和SIRS评分模型(C-指数0.61和0.51,AuROC0.591和0.637),CLIF-OF评分模型和MELD评分模型有更高的C-指数(0.79 和 0.76)和 AuROC(0.786 和 0.782)。结论: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部分为非耐药菌。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有较高的短期病死率。其中男性、INR、总胆红素、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和非原发的血流感染被认为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CLIF-OF和MELD评分模型可以较准确的预测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短期预后。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75.2
【文章目录】: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
1.2 诊断标准
1.3 标本采集
1.4 细菌培养及分离
1.5 治疗
1.6 评分系统的计算
1.7 数据收集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病原菌及病死率
2.2 28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2.3 预测28天病死率评估模型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秀莲;杨川杰;刘锟;韩利峰;;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9期
2 徐小元;丁惠国;李文刚;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庄辉;;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10期
3 梁丽芬;周召刚;雷宇;钟珊;凌宁;周智;任红;;15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年03期
4 李莹;韩涛;;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易感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22期
5 苏正昌;;356例肝硬化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特点及预后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年13期
6 Hyun Park;Ki Jun Jang;Won Jang;Sang Hoon Park;Ji Young Park;Tae Joo Jeon;Tae Hoon Oh;Won Chang Shin;Won-Choong Choi;Dong Hyun Sinn;;Appropriate empirical antibiotic use and 30-d mortality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bacteremi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年12期
7 Evangelos Kalaitzakis;;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liver cirrh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40期
8 陈素明;崔恩博;熊艺茹;鲍春梅;贾田野;王欢;张成龙;张鞠玲;庞君丽;曲芬;毛远丽;;1405例肝硬化并发败血症病原特点及预后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4年03期
9 ;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10 张岚;崔恩博;鲍春梅;张鞠玲;王欢;陈素明;张成龙;毛远丽;曲芬;;肝硬化患者发生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治疗药物选择[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11期
本文编号:
2830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3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