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临床评估、预后随访及难治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2 06:03
   目的:通过对炎症性肠病(IBD)住院患者临床评估、随访,了解IBD住院患者临床特点;了解IBD自然病程、预后及影响因素,探讨难治性IBD的临床特点及其难治性因素。 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间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22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2007年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进行临床评估;通过电话或书信填写预后随访表了解221例住院患者自然病程、预后及影响因素。对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GCS)患者根据治疗反应分为有效组和难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实验室检查,进一步分析难治性IBD临床特点及其难治性影响因素。 结果: 1临床评估 1.110年我院共221例IBD住院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tive colotis UC)195例,男112例(57.4%),女83例(42.6%),男女之比为1.35:1,平均确诊年龄是44.5岁;病程类型: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各占79例(40.5%)、95例(48.7%);病变部位:直肠、直乙结肠病变多见各为56例(28.7%)、58例(29.7%);严重度以轻、中度为主,各占63例(35.4%)、86例(44.1%)。主要症状有腹泻164例(82.4%)、粘液血便149例(77.4%)、腹痛136例(68.3%)等;有并发症8例(4.1%)和肠外表现为12例(6.2%);治疗以使用柳氮磺吡啶/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SASP/5-ASA)(100%)和类固醇激素(22.1%)为主;内科治疗总有效率99.5%。 1.2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26例;其中男性14例(53.8%),女性12例(46.2%),男女之比为1.17:1,平均确诊年龄28.4岁;CD临床分型中狭窄型8例(30.8%),穿通型6例(23.8%),炎症型12例(46.2%);病变部位小肠型6例(23.1%)、结肠型5例(19.2%)、回结肠型15例(57.7%);严重度以中、重度多见,各为9例(34.6%)、12例(46.2%);主要症状有腹痛19例(73.1%)、腹泻12例(46.2%)、腹部包块3例(11.5%);有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均为8例(30.8%)。治疗以SASP/5-ASA17例(65.4%)和类固醇激素19例(73.1%)为主,3例使用免疫抑制剂,手术5例(19.2%);内科治疗总有效率80.8%; 2随访结果 接受电话或书信填写随访表IBD住院患者共有197例(其中UC、CD各为171例、26例),随访率89.1%,失访24例(10.9%)。出院至随访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1年,平均时间3.5年;随访患者中有症状复发127例(64.5%)、症状持续15例(7.6%);无症状复发55例(27.9%);1年内症状复发患者41例(20.8%),4年内症状复发103例(52.3%),7年内症状复发120例(60.9%),10年内症状复发127例(64.5%)。 2.1有症状复发或症状持续的UC患者共121例,占所有随访UC的70.8%,在年龄60岁(46.2%)、轻度(43.6%)、有效维持治疗(22.6%)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中-重度、无效维持患者(P0.05);病变位于左半结肠(83.9%)、全结肠(81.8%)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直、乙状结肠(P0.05);而在性别及实验室指标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2.2有症状复发或症状持续的CD患者共21例,占所有随访CD的80.7%,在年龄60岁(60.0%)、轻度(60.0%)患者发生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中-重度患者(P0.05);而在病变范围、维持治疗、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 3难治性IBD相关因素 197例IBD随访患者中口服或静脉使用过GCS共62例(31.5%),其中难治组24例(38.7%),有效组38例(61.3%);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难治组与有效组在入院时中-重度腹痛发生率[9(37.5%)vs5(13.2%)]、血小板[(375±141)vs(217±118)]、血沉[(43.2±38.4)vs(22.4±15.2)]、C-反应蛋白[(51.2±30.7)vs(21.6±13.4)]水平有显著差异;血红蛋白(65.2±15.7)、血清白蛋白(22.51±10.3)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81.3±20.5)、(3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使用过GCS患者进行有效维持治疗中难治性IBD发生率在明显低于例无效维持治疗有[8/39,20.5%)vs16/23(69.6%)](P0.02)。 结论:我院IBD住院患者逐渐增多,内科治疗多可获得临床缓解但病情较易反复。疾病严重度、病变范围、规范治疗与疾病预后相关。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中重度腹痛的患者可能病情较重同时也可能预示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574
【部分图文】:

患者,女性,性别差异,男性


图 1 2000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 IBD 患者住院人数分布istribu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IBD in January 2000 - D成者中,男性112例(57.4% ),女性83例(42.6% ),男女之计学意义(P >005);CD 患者中男性 14 例(53.8%),女性.17: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

分型,肠梗阻,眼部疾病,暴发型


住院 CD 患者主要症状①消化系统症状:腹痛 19 例(73. 1% ),以下腹痛为主 10 例(38.5%)、脐周痛 7 例(26.9% ),腹痛伴有15.4%),腹泻 12 例(46.2%),粘液脓血便 2 例(7.7% ) ,腹②全身症状:发热者 6 例(23.1%),体重下降有 14 例(53.80%发症 8 例包括肠梗阻 5 例,其中肠梗阻并发瘘管 1 例;消化 1 例;出现肠外表现 9 例包括肛周病变 3 例,关节疼痛 4 皮肤病、眼部疾病。类型床上都以慢性病程经过为主,按病程类型将UC分为4型,初慢性复发型95例(47.8%)、慢性持续型21例(10.6%)、暴发型4主要临床表现分型,CD可分为3型,狭窄型8例(30.77%),,炎症型12例(46.15%),具体见图3、图4

分度,克罗恩病,活动期,重度


Fig 3 The distribution of CD clinical types及活动度评估参考 Mayo 指数进行活动度评分结果:活动期 189 例,期:63 例(35.4%)、中度活动期:86 例(44.1%)、),按照 Best 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对 CD 患者活动度评估例 占 19.2%、中度:9 例占 34.6%、重度:12 例占 4图 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广文;氨甲喋呤可缓解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组织改变[J];临床荟萃;1989年12期

2 王国良;环孢素A治疗炎症性肠病[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0年02期

3 Glazier K.D.;Palance A.L.;Griffel L.H.;Das K.M. ;樊菁;;6-巯基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单中心10年治疗经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4 陈隆典;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对策[J];胃肠病学;2005年01期

5 陈达凡;袁耀宗;;干细胞移植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年04期

6 程虹,夏冰;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治疗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6期

7 吴诚;施斌;朱樑;;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治疗[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年06期

8 史肖华,郑家驹;炎症性肠病内科治疗2004年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年03期

9 张凌;;吸附型血液净化技术的新进展—白细胞去除疗法[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7年02期

10 于皆平;;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J];中国医刊;199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诚;二苯乙烯苷对炎症性肠病的作用:诱导PPAR-γ和抑制NF-κB炎症通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曾诚;二苯乙烯苷对炎症性肠病的作用:诱导PPAR-γ和抑制NF-κB及其炎症通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洵昳;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相关基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卢强;1.中国汉族人群中难治性颞叶癫癎与MDR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2.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攀;维生素D与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作用通路中炎性因子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王彦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颖;双歧杆菌BB12治疗炎症性肠病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许亚梅;益髓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李弼民;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对TNBS诱导BALB/C小鼠结肠炎症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8年

10 乐敏;阑尾切除及口服耐受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浪;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临床评估、预后随访及难治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王丽莎;炎症性肠病858例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彭晓康;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雷敏;中国东部地区15年内炎症性肠病患者流行病学变化[D];浙江大学;2011年

5 唐凯;208例炎症性肠病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吕进;高度疑似炎症性肠病的原发性肠T细胞淋巴瘤两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7 陆春霞;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卢亿齐;鱼类炎症性肠病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倩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10 瞿勇;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7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37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