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诱发大鼠DRG神经元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及乳酸杆菌的干预作用
发布时间:2020-11-02 14:19
内脏痛是许多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其发生机制还不清楚。目前认为,内脏异常疼痛的产生主要归结为外周敏感化和中枢敏感化。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脏组织和初级传入神经元的敏感化可以诱导和易化中枢敏感化,所以了解初级神经元敏感化的机制,探索降低其兴奋性的方法对干预痛觉信号的传导、控制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内脏感觉主要通过结状神经节与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传入到次级感觉神经元,其中一般的内脏感觉主要通过结状神经节传导,而痛觉主要通过DRG神经元传导。按其直径不同,DRG神经元可以分为大型神经元(39-50μm)、中型神经元(33-38μm)和小型神经元(19-27μm)三类。其中,中、小型神经元主要发出细髓的Aδ纤维和无髓的C类纤维,传递伤害性感觉,与痛觉产生密切相关。因此,DRG中的中小神经元是内脏痛觉信号传导与调控的初级靶点。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决定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它的改变对于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钠通道由一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组成。目前已经克隆出九种α亚单位,并据此将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分为9种类型,即Nav1.1-Nav1.9。根据其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的敏感性又可分为河豚毒素敏感(TTX-sensitive,TTX-S)和河豚毒素不敏感(TTX-resistant,TTX-R)两种类型。其中,Nav1.1、Nav1.2、Nav1.3、Nav1.4、Nav1.6和Nav1.7属于TTX-S钠通道,而Nav1.5,Nav1.8和Nav1.9属于TTX-R钠通道。Nav1.3、Nav1.7、Nav1.8和Nav1.9参与痛觉信号的调控。一些诱发疼痛的病理性因素影响DRG细胞中钠通道的表达和功能,改变DRG细胞的兴奋性。 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中。以往的研究认为,BDNF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突触的可塑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但近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BDNF也参与对痛觉传导的调控。在脊髓中,BDNF由DRG细胞合成后被运输到中枢端,在脊髓后角释放,与第二级感觉神经元上的Trk B受体结合,调节突触传递和脊髓痛觉的传导,导致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BDNF还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DRG神经元的兴奋性。 肠道益生菌是与人类共生的、具有治疗或保健作用的细菌,主要包括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双歧杆菌。它们能够调节炎症引起的肠道敏感性的改变,调节肠道内在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对一些肠道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和炎症性肠道疾病等所引起的腹部不适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由于重复的结直肠扩张刺激(colorectal distention,CRD)能够诱导内脏高敏感性,本课题研究该模型大鼠DRG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探讨钠通道和BDNF在DRG兴奋性改变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乳酸杆菌对DRG兴奋性改变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本课题将揭示DRG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在内脏高敏感性发生中的作用,并为寻找新的镇痛药物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 1探讨CRD对大鼠远端结肠DRG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2探讨CRD后大鼠DRG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表达和功能是否发生改变。 3研究CRD对大鼠DRG神经元BDNF表达的影响及外源性BDNF在CRD致大鼠DRG神经元敏感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探讨乳酸杆菌对CRD后大鼠DRG神经元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和结果] 1结直肠扩张内脏痛模型的建立 1.1 DRG神经元的逆行标记 健康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打开腹腔,找到结肠远端,向结肠壁注射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DiI,5mg/ml),注射6到10个点(1.0μl/injection),缝合腹壁。 1.2 CRD内脏痛模型的建立 注射DiI两周后,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75mg/kg)与甲苯噻嗪(10mg/kg)麻醉,利用Barostat system(Distender,G J Electronic Inc)给予1小时重复的CRD刺激(80 mm Hg,30s on,30 s off),对照组只给予氯胺酮与甲苯噻嗪腹腔注射麻醉,不给予CRD刺激。 2扩张肠段MPO活性检测 大鼠处死后,取扩张的远端结肠段,根据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检测单位结肠重量中MPO的活性。结果显示,同no CRD组相比,在分别给予CRD后1h、3h、6h、12h、24h,其MPO活性未见明显增加。 3 RT-PCR检测CRD后不同时间段DRG中BDNF mRNA含量的表达 提取DRG中mRNA,检测发现在CRD后3h、6h、12h、24h,DRG中的BDNF mRNA含量明显增高。 4 ELISA检测CRD后不同时间段DRG中BDNF蛋白含量的变化 提取DRG中蛋白,检测发现同正常DRG相比,CRD后1h、3h、6h、12h、24h,DRG中BDNF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5 DRG细胞的培养 给予CRD刺激之后,立刻颈椎脱臼牺牲大鼠,取出腰骶段脊柱,取出两边的DRG;置于Krebs溶液中;加入胶原酶Ⅰ(1mg/ml)和胰酶(0.25%),37℃消化50min,接种于包被了PLL的35mm培养皿中,37℃,5%CO_2,95%O_2培养过夜。 6膜片钳记录 6.1 CRD细胞自发放电 在电流钳模式下,I=0,记录细胞自发放电的情况。结果发现,no CRD组,自发放电的细胞占7.3%;CRD组自发放电细胞数量有所增加占9.4%,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 6.2 CRD刺激之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各项指标的检测 记录刺激动作电位产生所需要的基强度和2倍、3倍基强度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数量。结果显示,在给予1h重复CRD刺激后,DRG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基强度降低,2倍、3倍基强度刺激诱发DRG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数量增多,说明CRD后DRG神经元的兴奋性明显增高。 6.3 CRD对大鼠DRG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 电极电阻控制在2-4 MΩ,所有的钠电流在细胞成为全细胞之后5分钟进行记录,串联电阻被补偿85-90%。分别记录no CRD组和CRD组大鼠DRG细胞钠通道的激活、失活及复活电流的变化。结果发现,在CRD后,大鼠DRG细胞上TTX-S和slow TTX-R钠通道的激活和复活过程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而其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表明其失活电压依赖性发生改变。 6.4 BDNF对正常及CRD大鼠DRG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no CRD组在加入5ng/ml BDNF 5min后,DRG动作电位阈值及动作电位的产生频率都未见变化,而幅值、去极化的速率明显下降;在CRD组中神经元加入同样剂量的BDNF后,DRG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阈值明显升高,给予3倍基强度刺激诱发DRG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数量减少。说明BDNF下调CRD后DRG神经元的敏感性。 6.5乳酸杆菌对正常及CRD大鼠DRG神经元敏感性的影响。 用乳酸杆菌(5×10~9CFU/ml)连续灌胃对正常大鼠DRG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没有影响,但明显升高CRD后DRG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基强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去极化速率及产生频率,说明乳酸杆菌下调CRD后DRG神经元的兴奋性。 [结论] 1远端结肠受到80mmHg的CRD刺激1h后,可以引起相应节段DRG细胞兴奋性明显增加。 2 CRD后DRG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失活动力学发生改变,这可能是CRD导致DRG细胞高敏感性的发生的原因之一。 3内源性BDNF可能下调CRD后DRG神经元的兴奋性。 4乳酸杆菌抑制CRD引起的DRG神经元的敏感化,对内脏痛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57
【部分图文】:
1.1DII标记的DRG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桔红色荧: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图A中细胞所发出的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图A中箭头所指的细胞的形态:图C中细胞所发出的荧光igure1.1DII一labeledneurons,TheisolatedDRGneuronthateulturedovernight.,AftertemPeraryUVillumination,eellsinfig.Aemitsorange一redfluoreseenee.,Theshapeoftheneuroninfig.Amarkedbyarrow.,AftertemPeraryUVillumination,thecellinfig.Cemitsorange一redfluoreseenee,
图1.2:远端结肠中MPO活性Figurel.2TheMPOaetivityindistaleolonRG细胞数量的变化RD刺激组大鼠的DRG神经元都可以见到少量的自发放细胞,其中有6个自发放电(7.3%);CRD组记录64个电(9.4%),经卡方检验,二者未见显著性差异。DR图1.3。DRG中感觉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为一54.53士1.01mV;CR2mV,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图1.4)。
对照组记录82个细胞,其中有6个自发放电(7.3%);CRD组记录64个细胞,其中有6个自发放电(9.4%),经卡方检验,二者未见显著性差异。DRG中神经元典型自发放电见图1.3。对照组大鼠DRG中感觉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为一54.53士 1.01mV;CRD组静息电位为一53.巧士1.22mV,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图1.4)。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7160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57
【部分图文】:
1.1DII标记的DRG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桔红色荧: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图A中细胞所发出的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图A中箭头所指的细胞的形态:图C中细胞所发出的荧光igure1.1DII一labeledneurons,TheisolatedDRGneuronthateulturedovernight.,AftertemPeraryUVillumination,eellsinfig.Aemitsorange一redfluoreseenee.,Theshapeoftheneuroninfig.Amarkedbyarrow.,AftertemPeraryUVillumination,thecellinfig.Cemitsorange一redfluoreseenee,
图1.2:远端结肠中MPO活性Figurel.2TheMPOaetivityindistaleolonRG细胞数量的变化RD刺激组大鼠的DRG神经元都可以见到少量的自发放细胞,其中有6个自发放电(7.3%);CRD组记录64个电(9.4%),经卡方检验,二者未见显著性差异。DR图1.3。DRG中感觉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为一54.53士1.01mV;CR2mV,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图1.4)。
对照组记录82个细胞,其中有6个自发放电(7.3%);CRD组记录64个细胞,其中有6个自发放电(9.4%),经卡方检验,二者未见显著性差异。DRG中神经元典型自发放电见图1.3。对照组大鼠DRG中感觉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为一54.53士 1.01mV;CRD组静息电位为一53.巧士1.22mV,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图1.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彬言;王巧民;;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彬言;益生菌治疗对IBS患者肠道菌群、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症状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671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