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内镜下胰腺尾部切除的动物实验及创面愈合机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5:44
   目的:目前胰腺体尾部切除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其创伤较大,因而对于部分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病变是否必须外科治疗存在争议。因而目前针对部分良性及低度恶性的胰腺病变,内镜开始尝试着进行相应的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出现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纯内镜下的胰腺切除手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有学者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安全性提出质疑。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该类治疗在动物实验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对其并发症的评估,为进一步开展NOTES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积累操作经验。同时对于内镜切除后胰腺创面的愈合机制进行研究,为后期的实验和临床工作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健康的巴马小型猪15只,首先进行使用单纯软式胃镜的NOTES操作,通过经胃途径对实验动物的胰腺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切除,术后观察操作完成情况、动物存活情况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创面的愈合等问题。最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查手术部位转化生长因子β1与smad3/smad7在局部的表达情况,与HE切片对应,探讨这些因子在胰腺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机制。结果:15只动物内镜下操作均成功,实验过程顺利,两个实验组中动物均能够通过内镜对胰腺尾部进行部分以及全部切除,所有的实验动物术后生存,无严重感染,出血所致死亡。本实验中,通过内镜切除胰腺组织共12块,实验组一动物的创面通过金属夹夹闭达到完全封闭的效果,长期的瘢痕愈合良好,实验组二动物的创面仍有少许的胰漏,但是能够在局部包裹。创面处的TGF-β1在的炎症期和纤维组织增生期上升,在瘢痕期下降;胰腺创面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smad3的表达呈同向变化而与smad7的表达呈反向变化。结论:1.内镜下经胃途径对猪的胰腺尾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2.胰腺尾部的部分切除是非常安全的,而胰腺尾部的整体切除,目前出现局部胰瘘的概率很高;3.金属夹对胰腺实质创面的闭合是有效的,能够为胰腺创面的瘢痕修复和限制胰漏创造条件。4.TGF-β1和smad3/smad7在胰腺创面愈合的不同时期表达有变化,说明TGF-β1是通过TGF-β1/smad信号途径导致胰腺创面愈合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学位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76
【部分图文】:

内镜,主机


2.1.2 内镜及相关器械日本PENTAX EPK-i内镜主机、HITACHI 超声主机(图1)、PENTAXEG-3270UK超声内镜(图 2)、PENTAX 治疗型胃镜(图 3)、MD-47920 透明帽、Boston Scientific19G 穿刺针、Boston Scientific 内镜下注射针、Olympus 三角刀及 IT 刀、3M 电止血钳、ERBE 高频电发生器、南京微创公司 ROCC-D-26 软组织夹、CR4500 内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等。注射器,自制猪咬口器(图 4),美兰、生理盐水、碘伏。图 1 内镜主机图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图

内镜下胰腺尾部切除的动物实验及创面愈合机制的实验研究


治疗内镜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泽林;周青;粟永萍;史春梦;;小鼠皮肤创伤后创面局部真皮干细胞参与修复过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2 张翼翔;马长宏;王雯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9期

3 王建伟;许斌;蔡秀军;李海军;刘颖斌;彭淑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93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93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