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干预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04:4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疾病进展状态包括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特点,以寻找与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相关的菌群及功能基因。在此基础上,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评估干预措施对HBVDNA、HBe Ag清除率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并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入组慢性HBV感染受试者43人,包括慢性HBV携带者6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1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14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6例,患者均来自树兰(杭州)医院。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宏基因组学检测,比较不同组患者肠道微生态。第二部分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入组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214人,患者来自浙江省内7家医院。根据自愿原则,38名被试者进入无肠道微生态干预的对照队列,176名被试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干预组1:益生菌制剂2g QD,连续服用6个月;干预组2:益生菌制剂2g BID联合益生元制剂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的菌群在门分类学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分布
在科分类学水平上,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所有样本中占主要地位的菌科从高到低依次为,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真杆菌科(Eubacteri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梭菌科(Clostridiaceae)、萨特氏菌科(Sutterellaceae),其中拟杆菌科是四组中的优势菌科,平均含量在10%以上。有三个菌科的含量在四组间有差异,分别为拟杆菌科(P=0.006)、瘤胃菌科(P=0.035)和肠杆菌科(P=0.031)。表1.3和图1.2展示了四组患者在科水平上的菌群分布情况。在属的水平分析,发现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中占主要地位的菌属包括以下14个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另枝菌属(Alistipes)、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尾噬菌体未知属(Podoviridae_nonam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虽然拟杆菌属在四组中均相对丰度较高,都超过了10%,然而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P=0.006)。肝癌组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明显高于其他组。粪杆菌属在四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4),在慢乙肝患者组相对丰度较高,为11.59%。副拟杆菌属在肝癌患者组中相对丰度较高(P=0.018)。表1.4和图1.3展示了四组患者在属水平上的菌群分布情况。图1.4展示了所有样本基于物种丰度的聚类热图。
在属的水平分析,发现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中占主要地位的菌属包括以下14个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另枝菌属(Alistipes)、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尾噬菌体未知属(Podoviridae_nonam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虽然拟杆菌属在四组中均相对丰度较高,都超过了10%,然而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P=0.006)。肝癌组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明显高于其他组。粪杆菌属在四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4),在慢乙肝患者组相对丰度较高,为11.59%。副拟杆菌属在肝癌患者组中相对丰度较高(P=0.018)。表1.4和图1.3展示了四组患者在属水平上的菌群分布情况。图1.4展示了所有样本基于物种丰度的聚类热图。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的菌群在属分类学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2)
[2]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meta-analysis[J]. Yan-Yan Ma,Lin Li,Chao-Hui Yu,Zhe Shen,Li-Hua Chen,You-Mi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40)
本文编号:3017750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的菌群在门分类学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分布
在科分类学水平上,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所有样本中占主要地位的菌科从高到低依次为,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真杆菌科(Eubacteri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梭菌科(Clostridiaceae)、萨特氏菌科(Sutterellaceae),其中拟杆菌科是四组中的优势菌科,平均含量在10%以上。有三个菌科的含量在四组间有差异,分别为拟杆菌科(P=0.006)、瘤胃菌科(P=0.035)和肠杆菌科(P=0.031)。表1.3和图1.2展示了四组患者在科水平上的菌群分布情况。在属的水平分析,发现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中占主要地位的菌属包括以下14个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另枝菌属(Alistipes)、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尾噬菌体未知属(Podoviridae_nonam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虽然拟杆菌属在四组中均相对丰度较高,都超过了10%,然而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P=0.006)。肝癌组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明显高于其他组。粪杆菌属在四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4),在慢乙肝患者组相对丰度较高,为11.59%。副拟杆菌属在肝癌患者组中相对丰度较高(P=0.018)。表1.4和图1.3展示了四组患者在属水平上的菌群分布情况。图1.4展示了所有样本基于物种丰度的聚类热图。
在属的水平分析,发现慢性HBV携带者组(IC)、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者组(CHB)、乙肝肝硬化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中占主要地位的菌属包括以下14个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另枝菌属(Alistipes)、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尾噬菌体未知属(Podoviridae_nonam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虽然拟杆菌属在四组中均相对丰度较高,都超过了10%,然而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P=0.006)。肝癌组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明显高于其他组。粪杆菌属在四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4),在慢乙肝患者组相对丰度较高,为11.59%。副拟杆菌属在肝癌患者组中相对丰度较高(P=0.018)。表1.4和图1.3展示了四组患者在属水平上的菌群分布情况。图1.4展示了所有样本基于物种丰度的聚类热图。患者组(LC)和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组(HCC)的菌群在属分类学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李太生,郑素军,赵鸿,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徐小元,崔富强,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2)
[2]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meta-analysis[J]. Yan-Yan Ma,Lin Li,Chao-Hui Yu,Zhe Shen,Li-Hua Chen,You-Mi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40)
本文编号:3017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0177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