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不同急性肾损伤标准及发病原因对ACLF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短期预后评估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4-14 12:06

  本文关键词:不同急性肾损伤标准及发病原因对ACLF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短期预后评估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比较不同急性肾损伤标准(RIFLE、AKIN、KDIGO和传统标准)在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中的应用。2.评估不同原因所致急性肾损伤的短期预后差异。方法1.选取2008年7月至2014年3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35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时血肌酐值作为基线血肌酐值,分别应用RIFLE、AKIN、KDIGO及传统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评估患者AKI的发生率、疾病分级及预后情况。应用简化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计算患者入院时MELD及Child-Pugh评分。应用ROC曲线比较四种标准预测患者30天病死率的能力。2.纳入38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鉴别肝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原因。评估不同原因所致急性肾损伤患者90天的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KDIGO标准诊断AKI的发生率最高为(45.0%),其次为AKIN(38.8%)、RIFLE(35.5%)、传统标准(20.4%)。AKIN和KDIGO标准在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KI的发生中更为敏感(72%),能识别更多的AKI患者,尤其对发现早期肾损伤患者更有意义。传统标准预测患者病死率更为特异(92%)。传统标准评估短期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5),其次AKIN(0.72)、RIFLE(0.70)和KDIGO(0.69)(P0.05)。随着AKI严重程度不断加重,患者病死率逐步增加。2.在肝衰竭合并AKI的患者中,肾损伤最常见的三个原因为感染(占55.6%)、低血容量(占22.2%)和HRS(占14.4%),三者占到所有肾损伤病例的92.2%。AKI病因与患者90天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HRS,其次为感染、低血容量、肾毒性和隐源性的患者。此外,出现休克以及肾功能无缓解的患者90天病死率均为86.2%。结论1.AKI传统诊断标准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比其他标准(RIFLE、AKIN、KDIGO)更为特异,AKIN和KDIGO标准更为敏感,能识别早期肾损伤。且随着AKI严重程度加重,患者的病死率逐步增加。临床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将AKIN、KDIGO标准与传统标准结合起来,综合判断。2.肝衰竭患者合并AKI,其AKI原因主要为感染、低血容量和HRS,三者占到所有肾损伤病例的90%以上。此外,AKI病因与患者90天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其中合并HRS、出现休克以及肾功能无缓解的患者预后最差。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肾综合征 病死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92;R575.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一、不同急性肾损伤标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比较15-26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15-17
  • 1.1.1 研究对象15-16
  • 1.1.2.研究方法16-17
  • 1.1.3.统计学方法17
  • 1.2 结果17-21
  • 1.2.1 一般情况17-19
  • 1.2.2 不同诊断标准AKI的发生率19
  • 1.2.3 AKI与患者30天病死率的相关性19-21
  • 1.3 讨论21-25
  • 1.3.1 一般情况21-22
  • 1.3.2 不同急性肾损伤标准AKI的发生率不同22-24
  • 1.3.3 不同急性肾损伤标准对AKI病死率的预测价值24-25
  • 1.4 小结25-26
  • 二、不同原因所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短期预后差异26-35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26-27
  • 2.1.1 研究对象26
  • 2.1.2.研究方法26-27
  • 2.1.3.统计学方法27
  • 2.2 结果27-32
  • 2.2.1 一般情况27-29
  • 2.2.2 AKI的病因29
  • 2.2.3 不同病因所致AKI患者预后29-32
  • 2.3 讨论32-34
  • 2.3.1 一般情况32-33
  • 2.3.2 不同原因所致急性肾损伤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33-34
  • 2.4 小结3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0-42
  • 综述 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42-59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昌兴;卢晓玲;曾宪凤;;基层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J];内科;2007年04期

2 刘天戟;韩冬梅;;125例急性肾损伤诊治体会[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09期

3 张琳琳;周树生;刘宝;;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4 谢潮鑫;孟猛;朱敏敏;蒋兰丽;;急性肾损伤5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年12期

5 唐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急性肾损伤4例[J];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05期

6 梅长林;;加强急性肾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不断提高诊治水平[J];上海医学;2009年03期

7 张益民;;急性肾损伤的远期预后[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7期

8 张小刚;张小丽;;36例急性肾损伤病因及预后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4期

9 戴晖;;47例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6期

10 秦建华;李莹;;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牟姗;严玉澄;顾乐怡;朱铭力;周文彦;施蓓莉;倪兆慧;;院内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雪梅;;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3 周奕菁;徐宏;;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刘朋飞;冯业童;董超;刘迪;吴璇;吴昊昱;石毅;周余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何飞;张均;卢中秋;高庆龄;沙杜鹃;范国峰;裴力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韩国锋;高晶;顾勇;孙晶;张金元;;203例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琴;倪兆慧;牟姗;严玉澄;顾乐怡;戴慧莉;朱铭力;施蓓莉;车妙琳;吴青伟;;尿白介素-18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家瑞;由希雷;;急性肾损伤的营养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闫素英;;急性肾损伤[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香美;谢院生;;急性肾损伤的修复再生[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谭嘉;急性肾损伤防治应城乡有别[N];健康报;2013年

2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梁玉梅 主治医师 陈a音;滥用抗生素引发急性肾损伤[N];大众卫生报;2013年

3 ;药物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所致老年人急性肾损伤的防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唐闻佳;两成急性肾损伤源自乱吃药[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朱国旺;急性肾衰要早期诊治规范用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海上飞鱼;透析,并非越多越好[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警惕慢性肾脏病流行[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顾泳;中青年的肾病危机[N];解放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纯波;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引起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尿血管紧张素原的预测作用及预后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周莹;院内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杜娟;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进展预测及诊断标准比较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钱t

本文编号:305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05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6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