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10:17
背景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针对HBV高流行势态,中国政府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2002年正式纳入免疫规划,2004年新生儿免费接种,2008年青少年开展群体性接种,HepB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逐年提高。2006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乙肝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7.18%,<15岁儿童2.08%(其中1~4岁儿童0.96%),≥15岁人群8.12%;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下降明显(其中1~4岁儿童下降幅度最大),≥15岁人群HBsAg携带率变化不明显,表明中国以HepB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也揭示了中国HBV流行特征将会发生改变,即以母婴为主的传播方式将逐渐被水平传播方式为主所取代。针对中国HBV流行特征变迁,乙肝防治策略也应相应调整。美容美发、修脚、洗浴和按摩为主的公共服务场所人群流动大、服务复杂,易造成HBV水平传播,从业人员既是HBV感染高危人群,亦可作为传染源造成HBV水平传播。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此人群开展HBV感染状况调查...
【文章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规模公共服务场所调查从业人员不同年限分布
图1.2004年全球HBsAg携带率分布图依据HBSAg携带率高低分类标准,HBV低流行区(<2%)主要包括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儿童和新生儿感染较为少见;HBV中流行区(2%~5%)主要包括东欧、前苏联及地中海地区;HBV高流行区(8%一10%),主要包括中国、东南亚及热带非洲。亚太地区是HBV高流行区,HBsAg携带者约占全球的2/3,亚太地区不同国家或地区HBsAg携带率分布(表3)〔,。一,3〕。表3亚太地区HBsAg携带率地区HBsAg(%)中国4.5一17.9台湾地区11.7一18.6新加坡13.60菲律滨9.0一巧.0韩国12.30印度尼西亚5.50印度5.0澳大利亚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BV前S/S基因变异的分析[J]. 向光明,钟森,赵川,邓存良,史小玲,周涛友,唐红.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05)
[2]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整合位点的研究[J]. 屠红,高海峰,马国豪,刘毅. 中华医学杂志. 2006(18)
[3]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 陈园生,梁晓峰,陈丽娟,贺雄,王骏,王晓军,周玉清,郭飚,林长缨,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6(02)
[4]中国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分析[J]. 陈园生,贺雄,王骏,陈丽娟,王晓军,李艺星,李军宏,林长缨,梁晓峰,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5(06)
[5]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 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贺雄,陈丽娟,王骏,林长缨,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09)
[6]乙型肝炎疫苗致不良反应72例文献分析[J]. 王川平,殷立新,姚玉兰. 中国药房. 2005(16)
[7]HBIG联合HBVac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研究[J]. 李银姬,岳亚飞,张树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06)
[8]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J]. 吴维寿,孙超美,姜铭波,张国华,周宁,欧阳佩英,汪萱怡,徐志一. 中国计划免疫. 2005(03)
[9]PBMC中HBV cccDNA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 冯永亮,王素萍,史晓红,王效军,李铁钢.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3)
[10]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细胞分子机制[J]. 魏俊妮,王素萍,冯丽萍,双杰钰.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2)
本文编号:3081982
【文章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规模公共服务场所调查从业人员不同年限分布
图1.2004年全球HBsAg携带率分布图依据HBSAg携带率高低分类标准,HBV低流行区(<2%)主要包括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儿童和新生儿感染较为少见;HBV中流行区(2%~5%)主要包括东欧、前苏联及地中海地区;HBV高流行区(8%一10%),主要包括中国、东南亚及热带非洲。亚太地区是HBV高流行区,HBsAg携带者约占全球的2/3,亚太地区不同国家或地区HBsAg携带率分布(表3)〔,。一,3〕。表3亚太地区HBsAg携带率地区HBsAg(%)中国4.5一17.9台湾地区11.7一18.6新加坡13.60菲律滨9.0一巧.0韩国12.30印度尼西亚5.50印度5.0澳大利亚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BV前S/S基因变异的分析[J]. 向光明,钟森,赵川,邓存良,史小玲,周涛友,唐红.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05)
[2]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整合位点的研究[J]. 屠红,高海峰,马国豪,刘毅. 中华医学杂志. 2006(18)
[3]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J]. 陈园生,梁晓峰,陈丽娟,贺雄,王骏,王晓军,周玉清,郭飚,林长缨,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6(02)
[4]中国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分析[J]. 陈园生,贺雄,王骏,陈丽娟,王晓军,李艺星,李军宏,林长缨,梁晓峰,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5(06)
[5]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 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贺雄,陈丽娟,王骏,林长缨,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09)
[6]乙型肝炎疫苗致不良反应72例文献分析[J]. 王川平,殷立新,姚玉兰. 中国药房. 2005(16)
[7]HBIG联合HBVac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研究[J]. 李银姬,岳亚飞,张树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06)
[8]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J]. 吴维寿,孙超美,姜铭波,张国华,周宁,欧阳佩英,汪萱怡,徐志一. 中国计划免疫. 2005(03)
[9]PBMC中HBV cccDNA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 冯永亮,王素萍,史晓红,王效军,李铁钢.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3)
[10]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细胞分子机制[J]. 魏俊妮,王素萍,冯丽萍,双杰钰.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2)
本文编号:3081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0819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