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对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保护作用及肠上皮细胞TLR2、TLR4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5 08:48
目的:1.建立回肠-盲肠侧侧吻合术导致的的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动物模型以及双歧杆菌干预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2.观察发病过程中各组标本的炎症变化,探讨双歧杆菌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3.研究toll样受体在双歧杆菌干预下的表达。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A-E五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双岐杆菌低剂量干预组(C)、中剂量干预组(D)及高剂量干预组(E),每组20只。分别给B-E组大鼠行腹腔麻醉并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A组只作处理腹腔麻醉处理。造模开始的同时,C-E组大鼠每日分别予以双歧杆菌106cfu/ml、108cfu/ml、1010cfu/ml菌悬液各1ml灌胃处理,A、B两组予以等量10%脱脂乳灌胃1ml作为对照,期间观察术后动物的一般状态。手术后第2、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距吻合口1-3cm处末端回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观察这五组大鼠末端回肠的炎症情况,行肉眼评分及镜下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菌群失调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J]. 杨涛毅,张彤,万朝敏,彭珉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5)
[2]伪膜性肠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 张朝柱,何明霞,敖建萍. 临床军医杂志. 2010(01)
[3]微生态疗法在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应用[J]. 唐燕,王锁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09(21)
[4]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J]. 刘重阳,陈东风. 重庆医学. 2009(10)
[5]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研究进展[J]. 王晓华,夏文涵,王晓刚,黄广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07(08)
[6]人体的微生态平衡[J]. 陶方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3)
[7]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44例调查分析[J]. 齐晓涟,张京利,马文晖,王育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01)
[8]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J]. 金红芝,范小兵,杭晓敏,李堃宝,杨虹. 微生物学报. 2005(04)
[9]双歧杆菌粘附素对脂多糖和H2O2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钟世顺,张振书,王继德,赖卓胜,潘令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4(03)
[10]肠道菌群与疾病[J]. 尹军霞,林德荣. 生物学通报. 2004(03)
本文编号:3187340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菌群失调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J]. 杨涛毅,张彤,万朝敏,彭珉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5)
[2]伪膜性肠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 张朝柱,何明霞,敖建萍. 临床军医杂志. 2010(01)
[3]微生态疗法在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应用[J]. 唐燕,王锁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09(21)
[4]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J]. 刘重阳,陈东风. 重庆医学. 2009(10)
[5]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研究进展[J]. 王晓华,夏文涵,王晓刚,黄广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07(08)
[6]人体的微生态平衡[J]. 陶方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3)
[7]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44例调查分析[J]. 齐晓涟,张京利,马文晖,王育琴.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01)
[8]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J]. 金红芝,范小兵,杭晓敏,李堃宝,杨虹. 微生物学报. 2005(04)
[9]双歧杆菌粘附素对脂多糖和H2O2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钟世顺,张振书,王继德,赖卓胜,潘令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4(03)
[10]肠道菌群与疾病[J]. 尹军霞,林德荣. 生物学通报. 2004(03)
本文编号:3187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1873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