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胱抑素C、血浆尾加压素Ⅱ在失代偿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21-09-17 17:14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R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计算其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根据其Ccr分为单纯肝硬化组、亚临床HRS及HRS组,以15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检测CysC、uⅡ、血浆肾素(PRA)、醛固酮(ALD)浓度,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CysC、uⅡ与PRA、ALD的相关性,并通过绘制CysC、uⅡ浓度判断肝硬化合并亚临床肝肾综合征及肝肾综合征的ROC曲线,获得其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结果:1.肝硬化病例组CysC、uⅡ、PRA、ALD均值分别为2.45±1.46mg/L、307.17±57.64pg/ml、5.74±3.48ng/ml/h、0.38±0.20ng/ml,正常对照组CysC、uⅡ、PRA、ALD均值分别为1.03±0.20mg/L、174.93±34.58pg/ml、3.85±1.27ng/ml/h、0.21±0.1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肝硬化组、亚临床HRS组及HRS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 李媛,赵西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1 (05)
[2]肝硬化患者血浆尾加压素水平与肾动脉阻力的变化[J]. 施渝彬,王玉刚,王霆,施敏,胡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1)
[3]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 闫涛,李克,王慧芬.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9(03)
[4]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中表达的变化[J]. 王红霞,曾翔俊,王珏,芦玲巧,穆晶,常静,张立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5]肝硬化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J]. 施昕,骆健峰,黄伟,范小芳,龚永生.  浙江医学. 2008(09)
[6]肝肾综合征诊治现状[J]. 唐锡尔.  现代实用医学. 2008(05)
[7]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肝脏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J]. 吕超,王俊学.  肝脏. 2007(06)
[8]生长抑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秦向荣.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06)
[9]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变化[J]. 周伏喜,卢放根,吴小平,霍继荣,凌奇荷.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4)
[10]尾加压素Ⅱ及受体拮抗剂与糖尿病及肾脏病[J]. 李明子,裴海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07)



本文编号:3399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399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